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27:41
文档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2010-10-0707:26:06)转载标签:文化分类:网论书法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
推荐度:
导读古代的谦称与敬称(2010-10-0707:26:06)转载标签:文化分类:网论书法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2010-10-07 07:26:06) 

转载

标签: 

文化分类: 网论书法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谦称和敬称的构成类型

在我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讲究礼仪。一般说来,在相互言谈或书札来往中,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与此相反,在称呼对方时,则往往用敬称(尊称),除了关系交恶有意侮辱对方外。

    关于谦称和敬称的构成,过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我们不妨先从它说起。

    “家大” 用于当着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的谦称。如称父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叔父为“家叔”,哥哥为“家兄”,等等。

    “舍小” “舍”本来是房屋的意思,如“寒舍”和“茅舍”,都含有自谦成分。“舍小”就是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的谦称。如“舍弟”、“舍妹”、“舍侄”和“舍甥”等等。

    “令外人” 令者,美好也。凡是称呼别人家中的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当然,除了“家”、“舍”和“令”,还有其他许多词语可以用来作为谦称和敬称。无论谦敬卑尊,论起因总和人的某一方面相关。所以,对谦称和敬称的构成,也可从此着手介绍。

    1. 缘于身份地位 对自己的谦称,最常见的就是自称“鄙人”。“鄙人”的本意指居于郊野的人,引申为无地位、无文化之人,即所谓鄙俗之人;古人常用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识见浅陋。如《南史·蒯恩传》载:“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位官,自称鄙人。”

    与“鄙人”相类似的谦称还有“臣”、“妾”和“仆”等。这些本是殷周时对奴仆的称呼,所谓“男为人臣,女为人妾”,地位最低下。后来用作自谦之词,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如《史记集解》引张晏语:“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背自称仆。”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非敢如此也。”“仆”字即是谦称。“妾”字之例也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今天京剧舞台上的女子出场都自称“妾”,这个“妾”字,并不是指小老婆,而是女子的谦称。此外,“奴”和“奴家”,也是女子(通常是年轻女子)常用的谦称。

    除此之外,还常用“贱”、“小”、“卑”和“下”等词构成谦称。如称妻子为“贱内”,老头自称“小老”,道士自称“小道”,自称“小官”、“卑职”和“下官”,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和“小民”,等等。

    与此相反,敬称用的当然是“贵”、“尊”、“大”和“上”等词语了。加贵庚、贵恙、贵府、贵报、贵门和贵弟子,尊师、尊姐、尊姓、尊父和尊著,大名和大作,等等。

    2. 缘于辈份年纪 谦称常用“小”、“后”和“晚”等词构成,如小子、后学和晚生等;敬称则用“大”和“老”等词构成,如大人、大侄子、老爹和老兄等。这里需要详说一下的是,“父”是这方面最早使用的敬称。它的本义是指父系氏族社会中司火的长者,以后遂成为男子的敬称。比如孔子的祖父是贵族,叫“正考父”,别人尊称孔子则叫他“尼父”,而通常说的“父亲兄弟”中的“父”,也是对年长男子的敬称。古代帝王对某些功高望重者也尊称为“父”,如吕尚(姜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尚父”,吕不韦被秦王嬴政尊为“仲父”,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诸葛亮被刘禅尊为“相父”。大约在周代,“父”也成为父亲的称呼,为了与其他用作敬称的“父”有所区别,故又有“生父”、家父和“本生父”这样的赘语。

    相应的,父亲的朋友称为“父执”。执,志同道合的人,语出《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意思是:你的儿女高兴地敬奉父亲的朋友,并问我从哪里来的。“公”也是这方面常用的敬称。可用于平辈,如刘邦称张良曰“公”,陈胜、吴广动员戍卒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甚至长辈对下辈也可以“公”相称。如汉代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削藩,其父劝阻未成,乃别曰:“公为政用事……吾去公归矣。”“子”也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多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弟子称他为“子程子”。

    3. 缘于家世财富 谦称常用“草”、“寒”、“敝”、“犬”、“鄙”和“贫”等词构成,如草堂、寒舍、寒门、敝邑、敝庐、敝校、犬子、鄙乡和贫僧等;敬称则用“宝”、“金”、“玉”、“虎”和“麟”等词构成,如宝地、宝殿、宝刹、金口玉言、玉趾(如“有劳玉趾,光临寒舍,蓬草生辉”)、虎子、虎女和麟儿等。

    4. 缘于道德智慧 这方面古人的自我谦称,使用较广而长久的有以下几种:“不才”,即自谦为无才之人。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不肖”,即自谦为不贤而不能继承祖先德行的人。如明代归有光《祭外舅魏光禄文》:“重以不肖,连蹇困顿。”“不佞”,也是无才能之意。如《战国策·赵策二》:“不佞寝疾,不能驱走。”“不敏”,即不聪明敏捷之自称。如《孟子·梁惠王上》:“我虽不敏,请尝试之。”甚至地位至尊至显的帝王和诸候也有谦称:“孤”,意谓少德之人;“寡人”,意谓寡德之人;“不谷”,意谓不善之人。除此而外,谦称还常用“愚”、“浅”和“拙”等构成,如愚兄、浅见和拙作,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和“拙妻”;敬称则用“明”、“哲”、“仁”和“高”等构成,如明公、哲嗣(对别人的儿子的敬称)、仁兄、高见和高招,还有一个“贤”,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妻、贤侄和贤婿等。

    此外,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职位有关的敬词,还有“台”,如兄台、台鉴、台启,问别人表字叫“台甫”;“钧”,一般用于尊长或上级,如钧座、钧鉴和钧启;“座”,一般是下属对上级的敬称,如叫军长为军座、师长为师座、团长为团座、为处座、为局座

文档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2010-10-0707:26:06)转载标签:文化分类:网论书法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