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价项目 | 评 价 标 准 | 分值 |
| 一、 目标 设置 (10分) | 1、明确具体,适合学情。目标要详细清晰,可操作性强;体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适宜,重点突出,难点解决有方。 | 5 |
| 2、导学、导教、导练。新授课体现课标导学、问题导思、例题导练;复习课体现考纲导学、问题导思、例题导练;讲评课体现错题导学、错因导思、变式导练。 | 5 | |
| 二、 教学 过程 (50分) | 1、检查预习、导学案。通过小组汇报、随机抽查、提问、黑板展示、成员互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情;有针对性设计教学重难点。 | 10 |
| 2、创设2-3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独学。探究题需紧扣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和教学全过程,有层次性有梯度,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 | 10 | |
| 3、组织小组合作,展示竞争。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探究题进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地参与各个环节;有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激励方式促成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时间不少于8分钟。 | 10 | |
| 4、教师精讲。通过对小组合作的指导了解学生的疑惑和难题,在此基础上对探究题及本课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剖析。 | 10 | |
| 5、当堂练习。遵循目标性和层次性原则,体现基础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灵活应用,当堂达标率高。 | 5 | |
| 6、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回顾学习目标,对课堂进行知识、方法总结;升华课堂主题,做好新旧知识链接;形式多样,画龙点睛。最后布置作业。 | 5 | |
| 三、 教师素养 (10分) | 教师素养。教态亲切自然,肢体语言丰富;语言简洁具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呈现知识网络;多媒体演示及白板操作正确熟练。 | 10 |
| 四、 课堂 观测 (30分) | 1、顾及面广,参与度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讲解不超过25分钟。 | 10 |
| 2、起点适中,以本为本。立足教材、立足文本,充分使用教材;课堂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掌握教材。 | 10 | |
| 3、学案科学,当堂完成。学案简明精炼;编写思路与教学流程相吻合,是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路线图;体现课时性原则。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