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目的
规范检验用容量玻璃仪器的检定,确保有关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和容量瓶(≤200ml)的检定。
3.职责
3.1化验室检验员负责容量仪器的校正检定。
3.2化验主管负责对检定工作进行指导和审核。
4.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4.1待检定容量仪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4.2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3应具有下例标记:
a.厂名和商标
b.标准温度(20℃)
c.标称总容量与单位 xx ml
d.准确度等级 A、B或吹出式(分度吸管专有)
e.滴定管、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还应有等待时间(txx S)和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
4.4密合性要求
4.4.1滴定管 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不涂油脂)停留20mim,漏水量应不超过一小格。
4.4.2容量瓶 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秒,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4.5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分度线宽度等均应符合下列各表之规定。
4.5.1滴定管
| 标称总容量(ml) | 1 | 2 | 5 | 10 | 25 | 50 | |
| 分度值(ml) | 0.01 | 0.02 | 0.05 | 0.1 | 0.1 | — | |
| 容量允差(ml) | A | ±0.010 | ±0.010 | ±0.025 | ±0.04 | ±0.05 | |
| B | ±0.020 | ±0.020 | ±0.050 | ±0.08 | ±0.10 | ||
| 水的流出时间 (S) | A | 20~35 | 30~45 | 45~70 | 60~90 | ||
| B | 15~35 | 20~45 | 35~70 | 50~90 | |||
| 等待时间(S) | 30 | ||||||
| 分度线宽度(mm) | ≤0.3 | ||||||
| 标称总容量(ml) | 分度值(ml) | 容量允差(ml) | 水的流出时间(S) | 分度线宽度(mm) | |||||||
| A | B | 吹出式 | 完全流出式 | 不完全流出式 | 吹出式 | ||||||
| 有等待时间15S A | 无等待时间 | 有等待时间 | |||||||||
| A | B | A | B | ||||||||
| 0.1 | 0.001 0.005 | — | ±0.003 | ±0.004 | — | — | 2~7 | 2~5 | A级刻线≤0.3 B级刻线≤0.4 | ||
| 0.2 | 0.002 0.01 | — | ±0.005 | ±0.006 | |||||||
| 0.25 | 0.002 0.01 | — | ±0.005 | ±0.008 | |||||||
| 0.5 | 0.005 0.01 0.02 0.05 | — | ±0.010 | ±0.010 | |||||||
| 1 | 0.01 | ±0.008 | ±0.015 | ±0.015 | 4~8 | 4~10 | 3~6 | ||||
| 2 | 0.02 | ±0.012 | ±0.025 | ±0.025 | 4~12 | ||||||
| 5 | 0.05 | ±0.025 | ±0.05 | ±0.05 | 5~11 | 6~14 | 5~10 | ||||
| 10 | 0.1 | ±0.05 | ±0.10 | ±0.10 | 7~17 | ||||||
| 25 | 0.2 | ±0.10 | ±0.20 | — | 9~15 | 11~21 | — | — | |||
| 标称总容量(ml) | 1 | 2 | 3 | 5 | 10 | 15 | 20 | 25 | 50 | 100 | ||
| 容 量允 差(ml) | A | ±0.007 | ±0.010 | ±0.015 | ±0.020 | ±0.025 | ±0.030 | ±0.05 | ±0.08 | |||
| B | ±0.015 | ±0.020 | ±0.030 | ±0.040 | ±0.050 | ±0.060 | ±0.10 | ±0.16 | ||||
| 水的流出时间(S) | A | 7~12 | 15~25 | 20~30 | 25~35 | 25~35 | 35~45 | |||||
| B | 5~12 | 10~25 | 15~30 | 20~35 | 25~40 | 30~45 | ||||||
| 分度线宽度(mm) | ≤0.4 | |||||||||||
| 标称总容量(ml) | 1 | 2 | 5 | 10 | 25 | 50 | 100 | |
| 容 量允 差(ml) | A | ±0.010 | ±0.015 | ±0.020 | ±0.020 | ±0.03 | ±0.05 | ±0.10 |
| B | ±0.020 | ±0.030 | ±0.040 | ±0.040 | ±0.06 | ±0.10 | ±0.20 | |
| 分度线宽度(mm) | ≤0.4 | |||||||
5.1仪器:万分之一天平、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称量杯、测温筒、检定架。
5.2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5.3蒸馏水
5.4待检定容量仪器
6.检定方法
6.1水的流出时间
6.1.1滴定管 将洗净的滴定管垂直而稳定地夹在检定架上,在活塞芯上涂一层薄而均匀的凡士林,使其不漏水,加蒸馏水至滴定管使液面达到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用活塞慢慢地将液面准确地调至零位,将活塞完全开启并计时,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嘴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4.5.1表中之规定。
6.1.2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 用洗净的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吸取蒸馏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4.5.2或4.5.3表中之规定。
6.2纯水质量的标定
6.2.1滴定管 加蒸馏水至滴定管,使液面达到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用活塞慢慢地将液面准确地调至零位,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滴定管尖端下,完全开启活塞,当液面降至距检定分度线以上约5mm处时关闭活塞,等待30s,然后在10s内用活塞将液面准确调至被检定分度线,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6.2.2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 用洗净的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吸取蒸馏水,使液面达被检定分度线/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已称定重量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移液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蒸馏水沿称量杯壁流下,蒸馏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15秒,B级3秒),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6.2.3容量瓶 取洗净并干燥的容量瓶,称重后加入蒸馏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容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水的质量。
6.3检定点
6.3.1滴定管
6.3.1.11~10ml:半容量与总容量二点
6.3.1.225ml:A级:0~5ml,0~10ml,0~15ml,0~20ml,0~25ml五点。
B级:0~12.5ml,0~25ml二点。
6.3.1.350ml:A级: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五点。
B级:0~12.5ml,0~25ml,0~37.5ml,0~50ml四点。
6.3.2分度吸管
6.3.2.11ml以下(不包括1ml):总容量、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
6.3.2.21ml以上(包括1ml):总容量、总容量的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自流液口起)、半容量—流液口(不完全流出式自零位起)。
6.3.3单标线吸管和容量瓶检定总容量。
6.4记录与计算
V20=
V20——吸管在20℃时的实际容量(ml)
W——t℃时称得蒸馏水的质量值(g)
ρt——查下表所得t℃时水的密度(g/ml)
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L的玻璃容器(钠钙玻璃体膨胀系数为0.000025/℃),于空气(密度0.0012g/cm3)中以黄铜砝码称取水的质量计算所得水的密度:
| 温度(℃) | 密度(g/ml) | 温度(℃) | 密度(g/ml) | 温度(℃) | 密度(g/ml) |
| 10 | 0.99839 | 17 | 0.99765 | 24 | 0.99639 |
| 11 | 0.99831 | 18 | 0.99751 | 25 | 0.99618 |
| 12 | 0.99823 | 19 | 0.99734 | 26 | 0.99594 |
| 13 | 0.99814 | 20 | 0.99718 | 27 | 0.99570 |
| 14 | 0.99804 | 21 | 0.99700 | 28 | 0.99545 |
| 15 | 0.99793 | 22 | 0.99680 | 29 | 0.99519 |
| 16 | 0.99780 | 23 | 0.99661 | 30 | 0.99492 |
7.1根据上述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以上各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凡使用时需要实际数值的容量仪器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二次,二次检定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定容量允差的1/4,并取二次的平均值。
7.2根据校正结果绘制滴定管校正曲线图,供以后使用滴定管时校正滴定结果。
7.3检定周期为三年。其中用于碱溶液的容量仪器为一年。
8.注意事项
8.1待检定的仪器,应仔细洗净,其内壁应完全不挂水珠;容量瓶必须干燥后才能开始检定。
8.2检定前6小时或更早些时间,将清洁后的量器放入工作室,使它与室温平衡。使用恒温装置的工作室,必须提前启动恒温装置,当室温达15~25℃时,应保持室温变化量每小时不大于1℃,水温与室温之差小于2℃时,才能开始测定。
8.3检定时,滴定管或吸管尖端和外壁的水必须除去。
8.4如室温有变化,必须在每次放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9.记录
9.1滴定管校正表
滴定管校正表
滴定管号: 温度: ℃
| 检定点(ml) | 1st称重(g) | 2nd称重(g) | 水重(g) | 实际体积(ml) | 校正体积(ml) |
| 0~5 | |||||
| 0~10 | |||||
| 0~15 | |||||
| 0~20 | |||||
| 0~25 | |||||
| 0~30 | |||||
| 0~35 | |||||
| 0~40 | |||||
| 0~45 | |||||
| 0~50 |
附注:
弯液面的调定:弯液面的最低点应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应与分度线在同一平面上,适当安排光线,可以使弯液面暗淡且轮廓清晰,为此应以白色背景并遮去不需要的杂光,可以在定位液面以下不大于1mm处,放置一条黑色纸带在滴定管或吸管管壁上。
玻璃表面的腐刻方法:用毛笔将熔化的石蜡表面涂上薄而均匀的石蜡层,石蜡凝固后,用大号的针在石蜡层上刻写,刻下的线条要深达玻璃表面,然后仔细地清除蜡屑,再用浸润过氢氟酸的滤纸片敷在刻痕上,放置约10min,用水冲洗余酸,刮去蜡层即可。腐刻用氢氟酸,按10g氢氟酸加入3ml浓硫酸,制成混合酸使用,腐刻效果最好。
药品分析结果必须准确,这就要求有可靠的分析方法、性能合格的仪器设备和准确熟练的操作。其中检验方法已在药典及各级药品标准中制定。准确熟练的操作则要求药检人员通晓检验方法原理,善于积累工作经验,掌握要点,达到操作熟练、准确。对于仪器设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方法的大量采用,必须要求其性能可靠,检定合格,符合药品质量检验的要求,否则,即使方法可靠、操作准确,也得不到正确的方法。
对所有的药品分析检验,离不开容量仪器,可以说,容量仪器所有分析试验的基础,因而对容量仪器的体积的准确性要求就更高。一般来说,容量分析的精密度要求在±0.1%。如测量体积为20ml时,测量就必须准确到0.02ml,这样,测量体积的准确度才能达到0.1%(0.02/20×100% = 0.1%)。但容量仪器的容积并不一定与它标称容量完全一致,即刻度不一定十分准确,因此地实验前,尤其对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必须予以校正,以确保测量体积的准确性。
1.容量的定义及单位
容量系指在一定条件下容器内可容纳物质(液体、气体或固体微粒)体积或质量的量。测量液体体积的基本单位是升。1901年第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定义“升”是1000g纯水在它最大密度(4℃)和标准大气压下所占的体积。19年第十二届国际计量大会定义1L = 1 dm3,1984年,我国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规定,规定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中规定法定容积法定计量单位为m3,以及它的十倍数和分位数,还包括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升(L),其换算关系为1L = 0.001 m3。
2.标准温度
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玻璃量器的容积也会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因此规定某一温度为标准温度,即量器的标称容量是在该温度下标定的。国际上规定以20℃为标准温度(热带地区推荐为27℃),我国采用20℃为标准温度。玻璃量器的标称容量是在标准温度下量入或量出的液体体积,故在检定其容量的准确度时,应将在温度t℃时测定的容量换算为标准温度20℃的容量。
3.容量计量及原理
容量计量的方法常有三种:衡量法、容量比较法和测定法。
衡量法原理:通过称量被检量器中量入或量出纯水的质量,并根据该温度下纯水的表观密度进行计算,得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容积。
容量比较法是以水为介质,用标准量器与被检量器比较,以标准量器的量值来确定被检量器的量值。用于200ml以上容量瓶的检定。
测定法就是测量容器的长宽高或直径等,直接计算出容器的容积。
国家技术监督局已制定《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G196-90),对容量仪器技术要求、检定方法都有详细的规定。下面,从药品检验要求考虑,重点介绍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检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