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建始 李明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北京 100081)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的种类、数量、人员构成、经济等一般状况;投资、收益、服务等经营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等状况,为制定促进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的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自行设计出调查问卷。通过在“baidu”,“google”,“yahoo”三大搜索引擎以及全国各地工商行政部门的注册登记系统数据,摘录北京市范围内所有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建立调查对象数据库。使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对机构进行普查,并对代表性机构作了重点随访。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290份,回收率82.9%。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00年之后,北京市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数量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本次调查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经济情况、机构规模、人力资源、服务内容、运营状况、发展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论:北京市做为全国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发展的领先城市,机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化;对健康管理认识较为普及,但仍存在着服务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健康管理产业在中国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关键词: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健康体检;健康咨询
The Current Status of Health Management Related Services in
the City of Beijing, China
HUANG Jianshi, LI Ming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Committee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institutions in the city of Beijing, including type of organization, personnel profile,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vestment.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is information could be used to assist various government agencies to develop policies for the emerging health management market.
Methods: The Study used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method,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Major search engines and records obtained from the government commerce bureau were used to compile to survey list. Questionnaire was mailed to the participants by both postal mail and e-mail. A foll-owup interview was also conducted with institutions that represented the major types of services to collect and verify the details. Results: 35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82.9% (290) of them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health management industry has been growing at a significant rate since the year 2000, with an average rate at 25%. The service is also very diversified, ranging from health checkups, health education to health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As the
作者简介:黄建始,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E-mail:mli@hrachina.orgmain politic and economic center in China, Beijing has the most numbers of health management related institutions in China. However, since the marke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 lack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inconsistent quality still exist among the service providers. We believe that health management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grow at a fast pace,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olicy regulations can promote a health development for this emerging field.
Keywords: health management, health services, health industry, healthy examination, health advisory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现只有几十年,在中国不足十年[1]。健康管理的理论雏形来源于早期的疾病管理理论,而疾病管理理论的产生是由于慢性病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负担。近几十年来,美国健康管理计划在规范性及普及性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多种类型的服务方式被应用到大多数医疗保险项目及医疗机构的社区服务,并且有系统的研究与评价机制,使这个行业按一个规范的系统运作模式来管理[2]。
在健康管理实践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健康管理这一概念却没有一个系统和公认的定义。我国致力于健康管理调查领域的专家们根据管理学中管理的定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在综合国内外多个健康管理的概念的基础上在《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提出了如下的定义[3]: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从初至20 世纪80 年代,我国30 多年的健康积累为国家的经济起飞提供了雄厚的健康人力资源[4]。然而,近20年来,在同等经济水平国家中, 我国的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例却很小。在健康方面,国民并没
有享受到经济起飞的成就,客观上甚至是在不断地健康透支。人口老龄化迅速,人群疾病谱由传染病占主导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主导的转变,以及由此凸显出的在慢性病防治中存在的对症不对因,重治疗、轻预防等问题正在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
面对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经济负担巨大等困难,大力发展健康管理成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模式的重点是为具有慢性疾病高危险度的人群服务[2],与患者相比,这部分人群占用的资源相对少很多,尤其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只要状况稍有改善,就会减少大量的直接医疗费用。当然,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将会带来更大的节省。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下,健康管理这种既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又能提高医疗质量的策略执行是迫在眉睫的,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4]。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实践先于理论,是以一种服务品的模式开始的。随着健康管理师作为国家特有职业的批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发布,健康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健康管理起步又比较晚,当前健康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结构,健康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数据也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开展中国健康管理现状调查,以掌握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的种类、数量、人员构成、经济等一般状况;投资、收益、服务等经营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等状况,为制定促进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的和措施提供依据。北京市做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也走在了全国领先的位置,将对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的调查做为全国调查的重点,能够获得较多有价值的信息,并能更好的控制调查的质量。
1.1 资料收集
1.1.1 调查问卷
本调查将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根据“人”、“时”、“地”三间分布的原则为框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形式分为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调查对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参与调查的方式,网络问卷的设计实施一方面减少了纸质问卷录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填写过程中逻辑错误的出现。《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前言、机构基本状况、机构业务内容、机构运营和其他(从业意愿及机遇和挑战等内容)。
1.1.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确定是本次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调查开始前的调研工作和专家咨询意见,将“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调查中提到的“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由从事体格检查、健康咨询、医疗资源整合、“健康管理”技术提供以及其他自称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组成,这些机构的业务内容涵盖了“健康管理”概念中的部分或全部。由此可以将调查对象基本分位两大类:体检机构和各类“健康管理公司”。(1)体检机构:主要以中国医师协会主编,于2006 年出版的《中国健康体检中心概览》所收录的北京市全部体检机构为基础,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各地调查员的工作,将所发现的、未列入《中国健康体检中心概览》的体检机构也作为调查对象。(2)各类“健康管理公司”:以涵盖全国百万企业信息源的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数据库为基础,并利用大众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做为补充。
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部分地区的工商行政部门尚不允许机构注册名称中使用“健康管理”的字样,因此,在实践工作中结合专家咨询的意见,将:“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服务”、“健康促进”、“健康信息”、“健康技术”、“健康科技”、“健康维护”、“家庭医生”、“亚健康”、“保健”、“养生”做为关键词在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数据库、各地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系统、国内主流搜索引擎(baidu,google,yahoo)进行机构筛选,提取出位于北京的各机构名称、电话、地址、联系人等信息,建立数据库。
1.1.3 问卷发放
建立调查员工作组,由调查执行委员会统一管理,并根据调查员手册进行严格培训,统一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要求等。将已确定的调查对象列表、调查员手册、调查问卷及其他相关资料下发至调查员手中,由调查员根据要求并按具体情况上门发放问卷或者通知调查对象填写网络问卷。同期,在北京举行的相关会议、论坛上发放调查通知及问卷,请与会相关人员填写。
1.1.4 深入访谈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反馈,选择部分机构进行电话或面对面深入访谈。
1.2 资料分析
纸质问卷使用Epi 3.1软件录入。网络问卷通过Access 2007导入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 和 SPSS 12.0 软件。地域分布分析采用Mapinfo professional 7.0和ArcGIS 9.2软件。
2.1 总体概况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开始于2008年3月,根据调查对象的确定方法(详见方法学),共查询机构数534个(图1,2),通过调查员联络与走访,共发放问卷350份,截至2008年6月,收回问卷290份,回收率为82.9%。
图1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
构各区县分布图(n=534) 图2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名
称类型统计图(n=534)
2.2 一般情况
从2000年之后,北京市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数量几乎均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03年为20.8%),其中,2001年增幅达到38.3%,2005年达到43.2%(图3)。
图3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入行时间统计图 (n=360*)
注:*该数字来源于调查对象的问卷填写和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数据库
机构经济类型选项中,以国有机构数量最多,占了近半数。269份问卷填写了机构注册资本,百万以
时间
机构数量单位:个上的达到了63.2%(图4)。
注册资本单位:万元
机构数量单位:个
图 4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注册资本情况统计图(n=269)
对人员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管理机构的服务人员除基本的财务、管理人员之外,主要以具有医学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为主。医生数量和护士数量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在参与调查的机构中,有99.3%的机构职业医生和注册护士的数量都在500人以下,其中有超过七成的机构两者的数量都在100人以下(图5)。在参与调查的机构中,43.7%的机构有超过百人工作人员参加过健康管理师培训。
人数单位:人
图5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数量统计图(n=290)
参与调查的机构中有97.2%在本次调查之前就听说过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的为1998年。并且,95.1%的机构认为自己属于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图6)。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以及与媒体宣传是人们获取健康管理信息最主要的两条途径。
图6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知晓健康管理概念的时间统计图(n=271)
完成了调查问卷中本问题的回答的机构中,仅有21%加入了行业协会(图7),且在未加入的机构中只有40%表示愿意在今后加入,两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是机构中知名度较高的行业协会。
图7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参加行业协会的情况统计图(n=290)
2.3 机构业务内容
2.3.1 信息搜集
有87.5%的机构提供健康信息搜集服务,所搜集的信息大部分均包括下图中所列的中的一项或全部(图8)。各项分布水平基本相当。有97%的机构提供体检服务,但只有76%的机构可以提供,其它的选择将体检服务外包给其他机构。在提供体检服务中机构中有94.7%提供由多种体检项目组成的体检组合供服务对象选择,组合所包括的项目数量和组合的价位是划分组合的主要因素。
图8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进行健康信息搜集的内容统计图(n=252)
机构数量 单位:个
机构数量
单位:个
2.3.2 健康风险评估
在参与调查的机构中,有36.4%提供健康风险评估服务,其中87.3%的机构表示其评估工具为自行开发,6.8%的公司的健康风险评估工具为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发或直接于其他机构购买,例如购买自博弈美华健康管理公司的KYN系统。
结合全国调查的结果,我们对在问卷调查中回答其机构有健康风险评估的全国254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进行了二次电话访问。抽取了北京、上海等机构集中的地区的118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占全国第一次问卷调查中声称其有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机构中的46.5%。在两天的电话访谈中,采访内容主要涉及该机构健康风险评估服务的提供情况。
结果显示,在118家被采访机构中,仅有15%的机构在二次调查中坚持报告该机构确实有健康风险评估工具,与第一次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21.4个百分点。而自主研发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机构只有7%,与第一此相比下降了80.3个百分点。说明在第一次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声称自己拥有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机构提供的信息并不准确。
此外,参与二次调查中的118家机构有42%在两天之内都联系不上,其中28%一直无人接听或占线,而另外的14%已经把原有的电话号码注销。在联系上的其它公司中,不合作不愿意回答问题的机构占到了9%。(图9)有关这一部分的详细内容将在本次全国调查的其他论文中进行说明。
图9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健康风险评估服务提供情况统计图(n=118)
2.3.3 疾病管理和需求管理
在有关是否提供疾病管理的回答中,有71.9%的机构表示提供疾病管理计划,62.5%的机构提供私人医生服务。大部分的机构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疾病管理的方案时均能考虑到下图中列举的一项或几项。
机构数量单位:个图10 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提供需求管理服务的内容统计图(n=98)2.4 机构运营
2.4.1 业务来源
近半数的机构以客户自动上门为其主要的业务来源。84.8%的机构单次服务费用在百元以上(图11)。绝大多数服务对象采用个人支付承担服务费用。
费用单位:元
机构数量单位:个
图11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的单次服务费用额统计图(n=227)
2.4.2 盈亏状况
在对2007年盈亏状况的回答中,绝大部分机构机构表示盈利或至少收支平衡。近70%的机构盈利金额超过50万(图12)。
盈利额度单位:万元
机构数量单位:个
图12 2007年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的盈利额度统计图(n=230)
在是否需要吸纳资金扩大发展的选项中,85.8%的机构表示不需要投资,在需要投资的机构中半数需要的投资金额都在500万元以下,且绝大多数机构将贷款和风险投资作为其希望的投资方式。
2.5 其他
这一部分调查了目前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需求。36.7%的机构认为人力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0.2%的机构认为社会认识的不足也阻碍了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发展(表1)。31%的机构表示需要相关的指导。对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的需要列第二、三位,非别占19.4%和12.7%(表2)。
表1 现状调查: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面临的问题统计表(n=267)
重要性
介入过多,自
主性不强 人力资源不足,特
别是专业
人才缺乏 社会认识不足,市场需求量
少
获取信息不及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
技术来源有限
机构知名度低,竞争能力比较弱
存在不平等竞争
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其它
1 18.7% 36.7% 20.2% 4.9% 1.9% 3.0% 1.1% 10.1% 3.4% 0.0%
2 6.5% 24.5% 36.4% 7.7% 7.7% 3.8% 3.1% 8.8% 1.5% 0.0%
3 19.3% 10.0% 21.6% 17.8% 7.7% 6.6% 2.7% 13.1% 1.2% 0.0%
4 14.6% 7.3% 4.2% 23.1% 26.2% 11.5% 2.3% 7.3% 3.5% 0.0%
5 5.9% 7.1% 5.9% 10.6% 24.8% 32.3% 2.0% 8.3% 3.1% 0.0%
表2 现状调查: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的发展需求统计表(n=268)
3 讨论
本次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做为全国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
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与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六单位组织实施。调查中对北京市范围内所有健康管理相关机构进行确认、登记,并且达到了较高的问卷回收率(82.9%),对于健康管理机构这一新兴事物进行规模如此庞大的普查在国内实属首次,囊括全市500余家(全国共5000余家)机构详细信息的数据库成为本次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出之一。
同时,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是不可避免的信息偏倚。调查对象为了本机构利益,夸大现实的状况在所难免,而我们在对重点关注问题的二次访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这一偏倚进行控制。
4 结论
我国的健康管理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已有五千多家,北京市占到其中的十分之一,发展势头迅猛之迅猛可见一斑。
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名称多样化。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北京市290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填写的问卷。其中使用数量位于前三位的名称是体检中心、健康咨询公司和健康管理管理公司,健康服务公司、健康科技公司数量其次。其它名称的如健康教育公司、亚健康公司等数量较少。还有部分美容机构、健康顾
重要性
指导
相关立法
信息平台
人员培训
技术支持
资质认证
组织交流
媒体宣传
投资 其它
1 31.0% 11.9% 19.4% 3.7% 12.7% 5.2% 4.5% 10.1% 1.5% 0.0%
2 11.9% 10.1% 29.1% 13.8%18.7%8.6% 4.5% 3.4% 0.0% 0.0%
3 12.7% 10.4% 20.1% 13.4%19.0%10.1%7.8% 4.9% 1.5% 0.0%
4 6.4% 12.0% 9.4% 19.9%16.9%15.4%8.6% 10.5% 1.1% 0.0%
5 5.3% 9.8% 4.9% 16.6%
12.8%
19.2%
14.3%
15.1% 1.9% 0.0%
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00年之后,北京市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数量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
调查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应当引起注视: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在细节和服务质量上有差别,较多数机构都能按照健康管理普遍流程提供服务,但也不乏“扯虎皮拉大旗”之人。有些机构或为保健品销售公司,或为美容减肥机构,或为其他一些与公认的健康管理定义毫不沾边的机构,却也堂而皇之的掩盖于“健康管理”背后。
近些年来媒体对于“健康管理”的大肆宣传,造成“健康管理”这一名词在群众中耳熟能详。而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的“健康管理公司”在服务过程中遇到了群众知晓度和信任度并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健康管理的概念,不是大多数人都已经了解并且意识到其重要性。这种与现实有差异的情况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保证“健康管理”这一新兴事物能有一个平稳、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前景广大,但是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与中国的健康管理发展需求相比,专业人员的数量还远远不够。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培训混乱的局面。在《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尚未出台之前,已经有一批批的人员通过了所谓的“健康管理师职业鉴定考试”,拥有了“健康管理师资格”。这种合格人才缺乏,以牟取利益为目的的“不合法认证”充斥市场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健康管理产业的正常发展,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全体人群,是对生命全过程的管理;健康管理是“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中国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君石,李明.个人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30-32.
[3] 中国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S].2006.
[4] 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15-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