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在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套、帽”等9个生字。
2.在区别比较三组动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字义,并根据语言环境做出正确选择。
3.仿照例句,联系生活体验,运用加点词语说出完整而准确的句子。
4.正确、美观地书写“作、法、都、别”4个字,掌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书写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6.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体会到绕口令独特的朗读节奏。
教学重点
1.在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套、帽”等9个生字。
2.仿照例句,联系生活体验,运用加点词语说出完整而准确的句子。
3.正确、美观地书写“作、法、都、别”4个字,掌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书写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难点
1.在区别比较三组动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字义,并根据语言环境做出正确选择。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趣味识字
1.引言:(课件出示野外观察大自然情境图)孩子们,你们喜欢登山吗?如果去登山,你们会准备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物品图片,图片上标注物品名称和拼音,并领读对应的词语。
3.课件集中出示“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望远镜、指南针”物品图片,图片上标注名称和拼音,引导学生练读词语。
(1)借助图片,大声读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读不准的字和词读一读拼音。
(2)同桌合作,互读词语,互相纠正字音。
(3)集体交流,教师随意指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生字卡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1)自己逐一认读字卡上的生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组长请教。
(2)组长在小组内展开“开火车认字”游戏,将同学认读不准的生字集中在一起。
(3)小组成员商议,怎样记住这些难记的生字,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
(4)小组成员一同朗读生字卡片,并展开扩词游戏。
5.语言交流:你在野外观察大自然时是怎样使用这些物品的,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要注意用上这些词语哟!
二、体验辨析,应用字词
1.游戏活动:选择两组同学台前表演“穿衣服”和“披衣服”,其余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并评议他们的表演是否准确。
2.小结:“穿”衣服,通常指将胳膊伸进衣服袖子中,衣服完全贴在身上;“披”衣服,通常指衣服覆盖在肩背上。
3.小组活动,运用动作表演来区别“迎上去”和“追上去”,“甩甩头”和“摇摇头”。
4.小结:动词不同,表示的动作也不同。
5.回忆交流:你在生活中做过这些动作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一两句话。
6.(课件出示例句一: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句子。
7.语言训练。
训练一:你的脾气是什么样的?模仿例句说一说。
训练二: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用上“有时候……有时候……”说一说。
8.(课件出示例句二: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9.学生观察例句二,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了吗?(利用4个“在”字构成了一个排比句)
10.语言训练:请你观察课件中插图,模仿例句完成练习。
训练一:我在________跑步,在________唱歌,在________看书,在________做游戏。(课件出示与习题对应的插图)
训练二:小猫在________,在________,在________,在________。
(课件出示小猫在河边钓鱼、在床上睡觉、在草地上捉蝴蝶、在餐厅里吃饭的插图)
训练三:联系自己的生活,运用四个“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三、对比差异,指导书写
1.课件播放动画:一个小朋友正在书写“作”“法”“都”“别”。我们要认真观察,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样将这4个字写得工整美观的。
2.集体交流: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次观察: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求一样吗?(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
4.教师小结:汉字不只是一种符号,左右部分在穿插谦让中更蕴含着一种和谐的美。
5.学生仔细观察书中范写,看清楚每一个字哪一部分宽,哪一部分窄,然后描红。
6.教师在学生描红的过程中拍下几个同学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利用多媒体播放,引导学生交流评议,巩固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7.学生自主练习,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主笔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主笔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第二课时
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古诗《梅花》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古诗上,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他的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你借助书中插图说一说。
6.课件播放《梅花》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二、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过渡: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绕口令”也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2.课件播放《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里都有哪些事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重点读准“麻花鸭”和“五彩霞”。
5.思考交流:麻花鸭怎么会游进五彩霞,五彩霞又怎么会网住麻花鸭呢?
6.带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7.赛读儿歌: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通句子,三要读出喜爱之情,四要读出绕口令的节奏。
8.背诵绕口令。
9.布置作业:回家教家人朗读这首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