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戈 周桂兰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一项教学任务。而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大部分是命题作文,也缺乏训练的系统性与指导性,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为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对作文系列训练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现将我们的小学作文训练法介绍如下,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建立作文训练的系统体系。
我们的作文系列训练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并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层递性。各个年级分别有各年级的作文训练重点。具体为:“一个核心”、“三个阶段”、“六步训练”。
“一个核心”是:以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为核心。这是因为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又对思维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三个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低年级为基础训练阶段;中年级为单项训练阶段;高年级为综合训练阶段。
“六步训练”是:各年级围绕各年级的作文训练重点进行训练。
一年级进行以看图说话为主的说话训练,包括说游戏、说小实验经过、对话练习、边画图边说话等等。
二年级进行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话训练。包括写游戏、写小实验、写人物对话、看图写话等等。
三年级进行以写片断为主的段的训练,包括人物外貌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四年级进行以观察想象为主的观察作文训练。观察作文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课内素描,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第二步定向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野外的某一景物;第三步机遇观察,由学生自己随机捕捉观察对象。
五年级进行以命题作文为主的篇章训练,文章的审题(拟题)、立意、选材、组材等。
六年级进行以全面达标为主的综合训练。毕业前半年,训练即兴作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二)构建“自能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分年级进行逐一介绍:
一、低年级侧重于说话写话的训练,讲究图文结合。
(1)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体看(看、想、说)——部分看(看、想、说)——口述——写话
(2)具体操作:启发学生口述图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说出图的各部分内容。启发学生据图现象“瞻前顾后”完整地叙述图意。指导学生把口述内容写下来。
二、中年级侧重于片断的训练,讲究说写结合。
(1)构建了中年级观察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观察取材—指导构思—口述评议—起草修改
(2)操作方法:选择观察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想象。启发学生口头描述,互相评改,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把口述内容写下来,成文后自己修改。
三、高年级侧重于整体篇幅的训练,讲究读写结合。
(1)构建了高年级命题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议—修改
(2)操作步骤: 启发学生自己审题或拟题,教师点拨。教师作精要的指导后,学生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学生口述, 先说写什么,再说怎样写,教师点评。学生在20分 钟内快速成文。学生读文,互相评议, 教师点评。学生根据 同学评议和教师点评受到启发,修改 自己的作文。
(3)六年级即兴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出题——速写——评议——修改
上课教师或听课教师 临堂出些新颖的作文题目。学生在教师不加指导的情况下,构思,快速成文(15——20分钟)。学生读文,互相评议, 教师点评。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整理在作文本上。
(三)从读学写,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三自”:自学、自探、自答。教师“三开”:开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开导——坚持启发、诱导,凡学生能自己读懂、学会的知识,都让学生自己钻研,在学生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方作适当的点拨和讲授;开发——重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注重语言文字训练,采取“扣词读课文”、“言语分析”、“化静为动”、“连接组合”、“变换形式”、“概括简约”、“扩展延伸”、“辨析品味”等多种形式,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中、高年级每天早晨设10分钟的语言课,让学生轮流讲述新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高年级每学期组织几次“是非辨析课”,课前几天布置辨析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做好辩论的准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作文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音乐课教学中,强调理解歌词;在美术课教学中,强调“绘图说话”;在自然课教学中,强调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口述实验经过;在思品课、社会课、历史课的教学中,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讲故事,学生归纳、概括课文,学生自己整理笔记。作文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活动课上,开展“作文先做人”活动,写活动经过,写体会。
以“作文系列训练实验”为突破口,带动了学校教学的整体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在实施“作文系列训练实验”过程中,更新了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出一批名教师和骨干教师。教师们纷纷把作文教学模式迁移到其他学科,科研兴校成为大家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