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历史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9:23
文档

高中历史试卷

龙岩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2008年的中秋节,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
推荐度:
导读龙岩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2008年的中秋节,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
龙岩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2、2008年的中秋节,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结,这一切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C、有 D、等级森严,小宗要服从大宗

3、史载,结束了三国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4、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奴隶制统治                B、确定王位继承人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

5、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6、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7、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防止宰相专权

C、扩、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

8、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9、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室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室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不断合理          B、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君主的不断强化            D、集权不断强化

1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11、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削弱

C、职位增多             D、机构的精简

12、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13、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  D、布政司制

1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5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 、周王― 卿― 诸侯― 士        B 、周王― 诸侯― 卿大夫一一士

C 、周王― 诸侯一一士― 大夫    D 、周王― 大夫― 士一一卿

16、“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17、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1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清军机处      D、元中书省  

19、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外、中、中国缺少外援  D、列强相互勾结

20、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侵华

21、1935年12月,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A、决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战争

22、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对日作战

B、百团大战是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上发动的大规模作战

C、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D、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党、八路军的威望

23、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

24、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5、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26、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先生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2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图一   虎门销烟                     图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

A、抑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28、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装备不同

29、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 “南京大”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30、“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鸦片战争

31、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32、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

A、肯定     B、否定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D、上述态度全有

33、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34、致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事件是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B、天京事变    C、太平军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35、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的开端

B、五四运动比辛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6、文献记录片《走进》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的首都南京

37、在新民主义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你认为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38、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39、在某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一位民工支援前线时到过的地方: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这些地方分属于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由此可知,这位民工参加的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40、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诞生于  

A、五四运动中 B、“一大”上   C、“二大”上 D、“一大”上

二、材料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20分)

41.阅读以下材料(20分):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任命,并向负责的。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9分)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任命,并向负责的”,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2分)新制度有什么特点?(9分)

42.阅读下列摘自《中华临时约法》的材料(20分):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 中华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之。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之。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材料三: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署之。

材料四:    

第四十 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有何实质意义?(4分) 

(2)材料二、三、四反映当时孙中山按照什么原则构建政治?(4分) 

(3)归纳文献条文反映的当时主要思想?(8分) 

(4)该文献是什么性质的文件?(4分) 

龙岩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二、材料题:(40分)

41.(1)政治上: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任命,并对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

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派驻到全国各地。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9分)  

(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分)

秦郡县制特点:第一,按地域划分。第二,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第三,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没有性,有利于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9分)

42.(1)否定了君主制度。(4分)

( 2 )按照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构建政治。(4 分)

(3)主权在民思想,平等思想,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思想;(答出三点即可得8 分)

(4)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 4 分)

文档

高中历史试卷

龙岩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2008年的中秋节,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