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目的:
制定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操作规程。
2范围:
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的监测。
3职责:
QC员、QA员、QA主任、品质保证部经理、车间主任及相关人员对本SOP的实施负责。4程序:
4.1 QA室根据洁净区(室)的验证结果,制定洁净区(室)的日常监测计划,经品质保证部经理批准后,下发QC室和生产车间。
4.2 QC室主任接通知后,与检验员、车间讨论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安排好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如期完成。
4.3 监测用仪器为尘埃粒子计数器,一般采用静态测试。
4.4 静态测试指在洁净区(室)净化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区(室)内无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4.4.1监测前,洁净区(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内,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区(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 Pa,10000级洁净区(室)换气次数应≥25次/时,300000级洁净区(室)换气次数应≥12次/时。
4.4.2监测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监测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4.4.3非单向流洁净区(室),监测应在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
4.4.4 洁净区(室)内装末端高效过滤器的净化系统只需在工作区设采样点。
4.4.5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室)的面积大小确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采样量。
4.4.6对于任何小的洁净面积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
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个,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4.4.7 测试过程中认真填写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记录、洁净区(室)环境监测记录。
4.5 将各测得值作如下计算:
4.5.1 各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A=(C 1+C 2+…+C N )/N 式中:A —某一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C —某一采样点的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N —某一采样点上的采样次数。 4.5.2 平均尘埃粒子数M=(A 1+A 2+…+A L )/L
式中:M —平均尘埃粒子数,即洁净区(室)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A L —某一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L —某一洁净区(室)内的总采样点数。
标准误差:SE={[(A 1—M )2+(A 2—M )2+…+(AL —M )2]/L (L —1)}1/2 式中:SE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每立方米)。 置信上限:UCL= M+t×SE
式中:UCL —平均值的95%置信上限(每平方米)。 t —95%置信上限的t 分布系数,如下表:
注:当采样点多于9点时,不需计算UCL 。
4.6 用平均尘埃粒子数来判断洁净区(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每个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L ≤级别界限。
4.7 所有记录完成后,交QC 主任签名后,转交QA 室评价员处由QA 室作出环境评价,以便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