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以下2题。
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读五幅局部区域图,回答以下2题。
3.图中五地年降水稀少,其影响因素中与甲地相似度最大的是 ( )
A.乙 B.丙
C.丁 D.戊
4.图中五地年降水稀少,其成因可归组为同一类的组合,其中合理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丙丁戊甲 D.丁戊甲乙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以下2题。
5.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6.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7.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8.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
A.甲为秘鲁寒流 B.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C.甲为千岛寒流 D.乙为巴西暖流
9.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10.读图,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读图,回答以下2题:
1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1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最近的时段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以下3题。
13.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 ( )
A.暖流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寒流影响
14.F处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分布 B.降水
C.地形 D.洋流
15.M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 )
A.温带海区 B.寒暖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注入
16.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
B.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很多污染物得不到处理而进入水体,导致水污染严重,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C.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的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使水资源的使用量不断减少
D.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需水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供水量的增长速度,导致水资源短缺
17.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蒸发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蒸发量之和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蒸发量之差
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与多年降水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与多年降水量之差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3题。
18.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9.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 )
A.进人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少雨, 。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20.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下图是“某地地下水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以下2题。
21.对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地下水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
B.从水位变化看,虚线代表的是承压水水位
C.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始终呈正相关
D.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与该地地表水缺乏有关
22.当地面沉降超过100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水位称为警戒水位。该地警戒水位和出现的时间大概是 ( )
A.20米;1983年 B.30米;1985年
C.40米;19年 D.20米;1990年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虽不能把海水转化为饮用水,但是已经能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
B.在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虽不能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但是已经能把海水转化为饮用水
C.在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不仅能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而且已经能把海水转化为饮用水
D.在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节水技术相当发达,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目前人类的消费水资源数量已呈下降趋势
二、填空题
24.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季节是 ,乙图表示的季节是
(2)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用箭头“一”标出沿岸洋流的运动方向,并说明这些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和海洋资源的影响。
25.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13日至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此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有关。
材料二
(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_ _。
(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
(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
(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2.5℃,其含义是 。
(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
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7)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B
7.C
8.B
9.C
10.D
11.D
12.A
13..D
14.A
15.C
16.C
17.B
18.D
19.B
20.D
21.D
22.C
23.C
二、填空题
24.(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
(2)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原因:进入北太平洋海域的塑料垃圾被洋流带人北太平洋环流系统中,由于该系统处于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上,中部海域风力较弱或无风,因此塑料垃圾大多聚集在洋流系统内部并缓慢地旋转。
(3)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②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③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对海洋垃圾进行管理。
25.(1)信风
(2)略(注意是上升补偿流)
(3)
(4)大洋东部水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晴朗。大洋西部水温高,气压
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5)本海区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低2.5℃。
(6)热力环流势力加强,使大洋东岸更加干旱,大洋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7)①冷空气频繁南下;②暖湿空气带来大量水汽,二者相遇形成锋面降水。
www.ks5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