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40:13
文档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宣华1,郭大勇1,罗念龙2(1.清华大学注册中心,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平台依据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次模块化的建设思路,重点解决了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教学缺少统一界面、数据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采用RBAC(role-basedaccesscon
推荐度:
导读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宣华1,郭大勇1,罗念龙2(1.清华大学注册中心,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平台依据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次模块化的建设思路,重点解决了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教学缺少统一界面、数据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采用RBAC(role-basedaccesscon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

宣华1,郭大勇1,罗念龙2

(1.清华大学注册中心,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平台依据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次模块化的建设思路,重点解决了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教学缺少统一界面、数据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采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权限管理机制,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引入Citrix解决方案,使管理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该平台经过多次功能测试、压力测试等技术测试和用户测试,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为实现个性化培养、学术化管理和数字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支撑平台;顶层设计;信息孤岛

中图分类号:TP302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education supporting platform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UAN Hua1,GUO Dayong1,LUO Nianlong2

(1.Registration Center,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2.Center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Abstract:A modern education supporting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ystems.This platform was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top-level design,the unified planning,the unified data standard,the unifi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nd the hierarchical block.It focused on solving the block division between systems, the lack of th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ion,the lack of the unified interface on teaching,and the lack of statistical data analyses.The complexity of the authorized management was reduced and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were improved by using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mechanism.The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were no longer subject to the restrictions of time

收稿日期:2008-05-19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教学“985”二期专题资助项目(NO.054500001);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NO.110000014)

作者简介:宣华(1960-),女(汉),河北,副研究员。

and space by introducting the Citrix solutions.The platform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ersonalized education,the academic management,and the digital services.

Key words:supporting platform;top-level design;information isolation

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校园基础网络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应用发展迅速,数字化校园雏形已初露端倪[1]。以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2]。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目前教学管理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共享不足、应用集成不够、数据缺少统计、支持教改不够等问题,全面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是高校面临的新挑战。目前许多高校仅仅局限于局部的调整或个别环节的修改,教学管理现代化未能取得全面性、突破性的进展。清华大学在教学“985工程”二期,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第二个发展阶段“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育、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建设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地支持。

1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1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过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能够更加科学地、合理地构架高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整合课程结构和学分比例,确定新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建立新型的培养方案管理体系和资格审查系统,适应本科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要求;支持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开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本科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转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支持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促进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近几年,高校学生种类增加许多,研究生规模增长较快,人才培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在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学位管理等多方面,除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之外,同时全面支持留学生、交换生、港澳台学生、二学位学生、国防定向生、文体特长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进修生、联合培养学生等特色人才培养。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转系转专业创造条件,支持一些学生转入更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专业学习。

在教学质量管理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3];支持工科专业实行“本科-研究生统筹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统一排课、统一选课、互相选课等,在培养层次上重点向研究生发展。

1.2解决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成绩斐然。但是由于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理论和通用的模式,尤其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1)系统缺少顶层设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大多系统是逐步建设起来的,在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局上缺少统一规划,使得各个与教学管理相关系统的建设各自为政,业务模型不一致、技术架构不统一、功能交叉不覆盖、信息不一致、各系统之间条块分割等问题。

2)信息缺乏有效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系统建设规划,缺乏数据标准,各教学职能部门的数据组织形式、数据管理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从而造成数据不一致、共享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在需要综合利用数据进行教学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时,非常困难。

3)应用缺乏有效集成。由于应用系统可能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开发,并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同一个用户,进入校园网的不同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使得一些需要跨部门办理的业务在信息系统中被分隔开了。

4)教学管理缺少统一界面。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的位置逐个进入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界面和应用接口。教学信息零散、主题不明、个性化不强、界面风格不统一、人性化程度较低。

5)数据缺乏统计分析。教学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理和加工,未能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应有的作用。

2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思路

2.1采取顶层设计方式

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统筹考虑各教学管理部门的业务活动,打破各自为政的部门界限,统一规范业务活动,统一梳理业务功能,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的、无缝隙的业务联系[4]。如图1所示,在统一的教学平台上,构建从招生管理系统到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评估、学科评估等基本涵盖教学管理全过程的11个业务子系统。教务处、研究生院、注册中心等校级教学管理部门,通过C/S方式,组织招生活动、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估、选课退课、资格审查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师以及各级领导,则通过B/S方式,进行网络教学、成绩录入、信息查询、学位审查、论文送审等教学活动。各业务子系统既相对又相互联系,即可工作又要相互配合,构成了复杂、庞大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

C/S

...

图1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业务架构

2.2统一进行数据规划与设计

采用整体数据规划思路,全面分析各个业务过程涉及的信息,将教学相关信息划分为办学资源信息、教务管理信息、教与学活动信息、学生事务管理信息、教学质量评估信息、办公信息等几大类;在每类下面再分若干主题,并构建主题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基于主题的教学综合数据库。2.3引入RBAC权限管理模型

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是具有多种功能和多个用户的大系统,各用户特别是管理用户处于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级别及工作职能,他们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职权亦不同。引入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5]权限管理机制,根据业务规则和安全策略划分角色,再利用角色来实现用户和权限的逻辑隔离,即用户与角色相关联,角色与权限相关联,通过给用户分配角色而使用户获得相应的权限。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减小了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4引入Citrix解决方案

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通过引入Citrix解决方案,解决了传统的C/S结构系统的客户端的部署问题。Citrix提供的是一种Internet接入方案,可以将不同网络、不同信息传输与管理集成在同一个平台[6]。Citrix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应用服务器,将关键性的业务软件集中安装并进行发布,客户端可完全在服务器上执行所需的应用,从而使得用户(特别是管理用户)的管理工作将不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

2.5严格遵循信息标准

统一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中遵循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的有关标准,用统一的数据格式描述全校教学信息,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全局统一性、可共享性和可维护性。

2.6选用统一软件架构,采用分层次模块化设计方案

根据业务需求,整个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对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数据、功能等进行全面规划,如图2所示。B/S选择基于开源工具的轻量级J2EE软件架构,并采用报表中间件、通元应用框架中间件等基础构件;C/S也采用分层次、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为今后系统的扩展奠定基础。

课模式,支持多个实验室同时使用,实现不同实验室的实验课数据集中存储与共享,为学生提供统一的选课界面,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容许的范围内不受时间空间进行选课[7]。实验课选课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且一次运行成功。在以后的多次运行中,数据库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均处于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实验室和学生的反映良好,基本达到了系统预期的设计目标。目前,每学期有100多门实验课通过实验课选课系统进行选课,选课学生达10000多人次。

实例2教务系统支持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在清华大学有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学历留学生;有来校学习课程、从事合作研究或实习的非学历教育的进修生、交换生等。对于留学生的培养,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替代、选课规则、成绩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个性化要求。教务系统在兼顾其特殊性的同时,采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系统运行以来,使各类留学生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无障碍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8]。主要体现在留学生能够和中国学生一样,参加各类教学活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等。

3.2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理顺了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规范了运行环节的基本程序,重点实现了多学期交叉运行以及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行的高效优化。

本研一体化、多学期交叉运行的教学管理方式,改变了以往本科生与研究生分别排选课并按学年学期串行运作的方式。在教学流程中,统一规范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管理、统一进行开课任务书的录入、统一排课、统一选课,统一调度学校教学资源,支持本研互选课、互认成绩等。在系统运行中,不仅体现学生的属性信息同时体现学年学期的动态信息,支持夏季学期同大学期一样的教学活动,灵活机动地交叉运行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例如,在组织全校学生预选或正选秋季学期的课程时,穿插进行夏季学期的排课和选课,然后再继续秋季学期的补退选课。秋季学期和夏季学期的选课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系统在时间窗口和上课地点上互不重叠,各自控制有效的课程范围和学生范围,各自制定选课的学分等,分别完成相应学期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和工作效率,有效地缓解了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受到了老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3.3提高教学信息的服务水平

通过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以用户为核心组织教学资源和信息服务,提高教学信息的服务水平。首先,构建教学门户,汇总各种教学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教学门

户具有内容丰富、集成度高、扩展性强、个性化强等特点,具有即时通讯、资源管理、搜索服务、信息推送、信息发布等功能。用户单点登录将自动进入教师页面、本科生页面或研究生页面。其次,构建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统一数据标准,整合教学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为学校领导和各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状况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如教师上课情况分析、推荐免试研究生及奖助学金的成绩统计等,解决教学信息不完整、资源不共享、信息孤岛等问题。

4结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次模块化的建设思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解决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如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教学缺少统一界面、数据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同时引入Citrix解决方案,解决传统的C/S结构系统的客户端的部署问题;引入RBAC 权限管理机制,解决大系统多用户权限管理等问题。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进一步适应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实现个性化培养、学术化管理和数字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田小勇,梁存良,孔凡士,等.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2006年度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

2007,(12):41-44.(in Chinese)

TIAN Xiaoyong,LIANG Cunliang,KONG Fanshi,et al.The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report of Henan province in2006[J].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7,(12):41-44.

(in Chinese)

[2]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38(12):237-239.

XUAN Hua,W ANG Yingxue,CHEN Huaichu.Applying the syntheticall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the educational e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2,38(12):237-239.

(in Chinese)

[3]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4.

ZHOU Ji.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improving the educaction quality[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05,(1):1-4.(in Chinese)

[4]翟晓娟,黄刻雷,许鑫.从高校业务架构到高校数据架构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07S):32-35.

ZHAI Xiaojuan,HUANG Kelei,XU Xin.Thinking from the business architecture to the data

archite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J].China Education Info,2007,(07S):32-35.

(in Chinese)[5]唐国华,吴汝明.统一用户管理在校务管理系统中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09S):32-34.

TANG Guohua,WU Ruming.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user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J].China Education Info,2007,(09S):32-34.(in Chinese)

[6]潘珑,邵伟民.Citrix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28(15):3740-3742.

PAN Long,SHAO Weimin.Citrix’s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in manage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classrooms[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7,28(15):3740-3742.(in Chinese)

[7]郭大勇,宣华,胡和平.转变实验课培养模式,推动实验室开放型教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2004,25(5):98-100.

GUO Dayun,XUAN Hua,HU Heping.Promote open-lab teaching by changing experimental-course patterns[J].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2004,25(5):98-100.(in Chinese)

[8]宣华,郭大勇,周蕊,等.国际化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26(S1):102-105.

XUAN Hua,GUO Dayong,ZHOU Rui,et al.Internationalising teaching management[J].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2005,26(S1):102-105.(in Chinese)

文档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宣华1,郭大勇1,罗念龙2(1.清华大学注册中心,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平台依据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次模块化的建设思路,重点解决了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教学缺少统一界面、数据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采用RBAC(role-basedaccesscon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