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表的启示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着(zhe zhāo)眼泪,一边呜呜咽(yè yàn)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又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ké qiào)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不被人注意的工作,但却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去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抹着________(zhe zhāo) 咽________(yè yàn)咽
主角________(jiǎo jué) 表壳________(ké qiào)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虚有外表: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
(3)文中画直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即可)
①演节目没有当上主角,不好意思直说。
②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
③话没有说完,被妈妈打断。
(4)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zhe;yè;jué;ké
(2)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不是如此;言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3)②
(4)一个工作是否重要,不在于它是否能被人看见,而要看它的实际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抹着(zhe)、 咽(yè )咽主角( jué)、 表壳(ké )。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虚有外表: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不是如此。意味深长:言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解题时要依据句意,文中画直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一个工作是否重要,不在于它是否能被人看见,而要看它的实际意义。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________
②罕见:________
③至宝: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难得见到,很少见到。;最珍贵的宝物。
(2)贡献;蒙骗;捉弄;来源
(3)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4)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忠贞、执著。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鉴定: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②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③至宝:最珍贵的宝物。(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忠贞、执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突然,树枝上啪啪的响声打破了宁静。保护区的专家笑着告诉我:“这响声是告诉人们,一棵新的小红树降生了。”因为红树具有“胎生”的繁殖特点。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 倘若被海水冲走,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
(1)文中的“胎生”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在文中找出描写“胎生”过程的内容。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与“倘若”意思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5)语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了红树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表特殊含义
(2)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 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
(3)拟人
(4)假使;如果(答案不唯一)
(5)生命力顽强
【解析】【分析】(1)考查双引号的用法。双引号的用法:A、引用 B、强调 C、特殊含义。文中的“胎生”加上引号表特殊含义。(2)考查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的能力。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3)考查拟人修辞手法。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倘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语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了红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双引号的用法的掌握能力。(2)此题考查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课外阅读我能行。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结束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
(2)第②段中,“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4)第④段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
①“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指什么?
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多少年的正常生活。
(2)不可以。去掉后,就变成“40亿年”,对过程持续的时间表达不够科学严谨。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4)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解析】【分析】(1)、(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地球上的资源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能维持人类多少年的正常生活。
(2)不可以。去掉后,就变成“40亿年”,对过程持续的时间表达不够科学严谨。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4)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点评】(1)、(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②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课外阅读我能行。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liāo)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阔,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给下列句中的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白绢 B.练习,训练 C.经验多,纯熟
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________
②经过苦练 , 他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工。________
③别看他仅有十多岁,可操起胡琴来却十分老练。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②本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________,再写近观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泻下到谷底,真切地感受到________的形态与________的声音。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第4自然段中的“银雨”和“金街”指什么?“银雨洒金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第6自然段中的“乐池”与“乐声”具体指什么?“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什么意思?
(4)写出你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答案】 (1)A;B;C
(2)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对祖国壮丽河山以及大自然的喜爱;由远及近;水声;水形;瀑布;瀑布;訇然作响
(3)①“银雨”指水,“金街”指小镇。水花四溅,随风飘扬,在阳光照射下,如同撒下银子一般。②“乐池”指黄果树瀑布泻落的山谷,“乐声”指水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指人们被美景所吸引。
(4)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听到瀑布的飞流声后产生的想象以及激动的心情。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①A;②B;③C
(2)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对祖国壮丽河山以及大自然的喜爱、由远及近、水声、水形、瀑布、瀑布、訇然作响
(3)①“银雨”指水,“金街”指小镇。水花四溅,随风飘扬,在阳光照射下,如同撒下银子一般。②“乐池”指黄果树瀑布泻落的山谷,“乐声”指水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指人们被美景所吸引。
(4)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听到瀑布的飞流声后产生的想象以及激动的心情。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__________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__________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成语。
(2)写出“我”对写作的感悟。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手法,描写了作者眼中的秋天。
A. 拟人化 B. 比喻 C. 象征
【答案】 (1)千篇一律|别出心裁
(2)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把“秋天”当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千篇一律、别出心裁
(2)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A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重点段落品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A. 总分总 B. 分总 C. 总分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________。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美丽
(3)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
【解析】【分析】(1)这段文字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是“总-分-总”结构。
(2)本题考查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美丽。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A
(2)美丽
(3)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 ;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 ;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方法的掌握。
(2)此题考查侧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8.课内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诚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沮丧”是什么意思?当年那个孩子为什么沮丧?
(2)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________,如________。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
(4)反复读父亲告诫我的话,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答案】 (1)灰心、失望的意思。因为父亲让“我”放掉“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么大的鲈鱼。
(2)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金钱、地位、荣誉等
(3)父亲的告诫让我“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实践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鱼,就得放弃个人利益,所以说实践起来很难。
【解析】【分析】(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第二问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灰心、失望的意思。因为父亲让“我”放掉“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么大的鲈鱼。
(2)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金钱、地位、荣誉等。
(3)父亲的告诫让我“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实践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鱼,就得放弃个人利益,所以说实践起来很难。
【点评】(1)第一问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第二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永远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1)找出选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答案】 (1)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2)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2)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静 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 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悲伤)。他们( )着眼泪,( )着海力布的名字,( )着老人,( )着孩子,( )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 )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选择合适的字词填在括号内。
念 含 领 扶 走 赶
(3)照样子,写词语。
原原本本(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天动地(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5)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6)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答案】 (1)镇定;议论;悲痛
(2)含;念;扶;领;赶;走
(3)干干净净;高高兴兴;整整齐齐;鹅毛大雪;瓢泼大雨;胆小如鼠;不知不觉;左顾右盼;冰清玉洁
(4)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5)海力布把动物说的话告诉了乡亲们。
(6)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镇定;议论;悲痛
(2)含;念;扶;领;赶;走
(3)干干净净、高高兴兴、整整齐齐、鹅毛大雪、瓢泼大雨、胆小如鼠、不知不觉、左顾右盼、冰清玉洁
(4)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5)海力布把动物说的话告诉了乡亲们。
(6)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