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日本海外投资的倾向及动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9:49
文档

日本海外投资的倾向及动态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刘昌黎内容提要: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关键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新发展、新变化、新动向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自1991年大幅度下降以来,在崩溃后的长期经济停滞中一直处于减少和徘徊不前的状态。2001年,投
推荐度:
导读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刘昌黎内容提要: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关键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新发展、新变化、新动向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自1991年大幅度下降以来,在崩溃后的长期经济停滞中一直处于减少和徘徊不前的状态。2001年,投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刘昌黎

内容提要: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

关键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新发展、新变化、新动向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自1991年大幅度下降以来,在崩溃后的长期经济停滞中一直处于减少和徘徊不前的状态。2001年,投资虽然回升为384.95亿美元 (国际收支统计,下同),但经过连续3年的下降,2004年又减少为309.62亿美元,只相当于1990年历史最高480.24亿美元的.5%。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当年投资454.6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8.1%,2006年又达502.9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6%,16年来第一次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新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1.景气持续回升的带动

日本经济自2002年1月开始复苏以来,到2007年3月已持续62个月,超过1965年10月-1970年7月的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由此,日本经济终于摆脱了崩溃以来长期停滞的局面。与以往的景气相比,这次景气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虽然很低,年均只为2.4%,被讥讽为“牛步景气”,但由于企业连续多年裁减人员实现了减员增效,企业收益明显改善了。从2002年度开始,日本企业销售额改变了多年来持续减少或徘徊不前的状态, 2004年度和2005年度分别比上年度增加6.4%和6.2%,根据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法人企业统计调查》[1],2006年4-12月又比上年同期增加7.6%。与此同时,企业经营利润从2002年度起也持续增加,2003、2004、2005年度经常利润分别比上年度增加16.9%、23.5%和15.6%,2006年4-12月又比上年度同期增加11.3%。其中,2004年度经常利润为44.70兆日元,16年来第一次超过了19年度历史最高的38.92兆日元;2005年度为51.69兆日元,2006年4-12月为42.85兆日元,全年度至少超过57兆日元。企业收益增加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能力,有力推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2.不良债权基本消除的影响

崩溃后,日本各银行苦于巨额的不良债权,不得不控制贷款规模,对中小企业贷款更是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惜贷”措施,这曾是导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大幅度下降后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然而,伴随新世纪以来的景气复苏,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已基本消除了。2005年3月末,日本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由2002年3月末最高的43.21兆日元减少为17.93兆日元,2006年3月末又减少为13.37兆日元。与此同时,日本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比例也由2002年3月末的最高的8.4%,分别下降到2005年3月末的4.0%和2006年3月末的2.9%,其中,七大银行集团的不良债权比例分别下降为2.9%和1.8%,都达到了正常的水平。由于不良债权处已经不再是银行经营的压力,2005年3月末主要银行年度决算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了黑字;当年9月末,全国银行年中决算的最终利润合计为21242亿日元,16年来第一次超过了19年9月末年中决算的12624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以此为背景,各银行普遍对贷款采取了积极的姿态,既促进了景气的持续扩大,也推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3.东亚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回升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好、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实现的。从2003年开始,尽管美国经济增速减缓,西欧各国经济也没有多大的起色,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已经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接近5%。尤其是中国经济,连续4年实现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潜在的大市场迅速变为现实的大市场,对各国企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以汽车市场为例:2001-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量由273万辆增加到722万辆,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量很可能超过1000万辆以上,2015年前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以此为背景,在世界主要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的形势下,日本企业为争夺和占领中国市场,也迅速扩大对华投资,从而推动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4.海外投资收益增加的诱惑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为日本海外投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海外投资收益明显增加。2004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销售额达162.79兆日元,比上年度增长12.1%,2005年度又达178.63兆日元(预计数,下同),比2003年度增加23.0%;其中制造业为.32兆日元,非制造业为.30兆日元,分别增加25.7%和20.4%。从2006年度上半年度(4-9月)的情况看,又至少比上年度同期增长6%以上[2]。由此,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经营利润明显增加,2004年度的经常利润和纯利润达到创记录的61152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31.0%,其中制造业企业为35580亿日元,非制造业企业为25573亿日元,分别增加27.1%和36.7%。与此同时,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也明显提高,2004年度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平均为3.9%,其中制造业企业平均为4.9%,非制造业企业平均为2.9%,不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分别高于国内企业平均的3.1%、4.8%和2.5%。

5.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

为适应高龄少子化和日元升值后工资成本提高的局面,日本顺应东亚经济合作扩大和国际生产转移的潮流,加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的步伐,不断淘汰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价值的产业,集中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1995年,信息产业列批发商业和建设业之后,是日本第三大产业部门, 2000年又跃升为第一大产业部门。1995-2005年,信息产业GDP增加88.1%,其中2001-2004年增加21.9%,都大大高于全部产业平均增长的9.1%和5.3%。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日本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折,从而推动了以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为中心的传统制造业生产的海外转移。

6.空心化忧虑减轻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达到空前规模的情况下,日本国内曾产生了“空心化”的忧虑,许多人担心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后,会造成国内生产和雇用减少进而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这种忧虑在90年代一直挥之不去,曾是导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连年减少和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向海外转移生产是促进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只要把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在淘汰劣势产业和转移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不断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就能够避免产业“空心化”的现象。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日本企业终于认识并做到了这一点。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06年12月公布的《第35次日本企业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3],大多数企业在扩大海外生产的情况下都未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其具体调查结果是:尚未出现人员过剩的企业占62.4%,其中制造业企业占58.2%,非制造业占73.6%,大企业占62.6%,中小企业占51.5%;通过高附加价值化扩大生产部门的企业占17.8%,其中制造业企业占22.8%,非制造业企业占4.6%,大企业占19.2%,中小企业占21.9%;虽然出现一部分过剩人员但不裁减人员的企业占4.2%,其中制造业企业占5.0%,非制造业企业占1.9%,大企业占3.3%,中小企业占8.3%;出现一部分过剩人员,需要分阶段裁员的企业占5.8%,其中制造业企业占7.0%,非制造业企业占2.7%,大企业占4.9%,中小企业占10.1%;对人员过剩尚无明确对策的企业占2.6%,其中制造业企业占2.4%,非制造业企业占3.1%,大企业占1.9%,中小企业占4.1%。

二、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的新变化

(一)投资对象的新变化

1.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没有多大起色

长期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然而,新世纪初,日本对发达国家投资却严重衰退。根据日本财务省最近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4],2004年,对OECD各国投资为19200亿日元,比2001年减少41.5%; 2005年和2006年,投资各为27095亿日元和32465亿日元,虽然分别比上年增加41.1%和19.8%,但都未超过2001年的32824亿日元。由于对发达国家投资没有多大起色,发达国家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就明显下降了。2000年,对 OECD各国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6.5%,2003年仍占72.3%。然而,以2004年对OECD各国投资的大幅度减少为转机,对发达国家投资的比重明显下降,2004、 2005年分别下降为57.3%和53.7%,2006年也只回升为55.4%。

2.对美国和欧盟的投资都大幅度下降

迄今为止,美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根据表1的统计,2000年,对美投资为131.21亿美元,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4.8%。2001年, 对美投资急剧减少到70.31亿美元,2003年虽回升至106.91亿美元,2004年又减少为75.59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21.26亿美元后,2006年又减少为92.8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3.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下降为18.5%,与1990年历史最高的255.84亿美元相比,只相当于其36.3%。

日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欧盟,世纪之交一度出现过迅速发展的局面。2001年,对欧盟投资达到创记录的178.8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3.1%,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6.5%。然而,其后对欧盟的投资连续3年大幅度减少,2004年为73.41亿美元,比2001年减少58.9%,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下降为23.7%。2005年,对欧盟投资虽然回升7.2%,所占比重却进一步下降为17.3%;2006年,对欧盟投资虽然大幅度回升87.3%,投资为147.48亿美元,但只相当于2001年的82.5%,所占比重也只回升到29.3%。

3.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增加

2002年和2003年,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衰退的形势下,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也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了16.2%和40.5%。不过,与对发达国家投资下降幅度大、回升时间晚相比,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仅下降的幅度小,而且回升时间早,增加幅度大。2004年和2005年,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各为14287亿日元和23402亿日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0.3%和63.8%,其中2005年投资已超过1997年历史最高的18050亿日元;2006年,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比上年增加11.7%,虽然低于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增速,但投资再创历史最高记录,相当于2000年的526.7%,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13.5%提高到44.6%。

 

表1  2000-2006年日本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

〔国际收支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金额金额金额金额金额金额占比增长金额占比增长
亚洲2132779781775028105311618835.653.71715534.16.0
中国9342158262239805863657514.512.26112.3- 6.3
四小龙- 68624593001311873490210.8161.738867.7- 20.7
- 132496229- 6249117823.9263.014953.0- 16.1
- 1073614512174738281.875.04881.0- 41.1
韩国107465043733377117363.8125.215143.0- 12.8
新加坡-15219511884- 4571385571.2302.43900.8- 30.0
东盟207401342564322800500211.078.7693813.838.7
东盟4国

168429202166773253442769.468.7603712.041.2
泰国5931594528678186721254.713.820074.0- 5.6
印度尼西亚58548130748449811852.6137.87191.4- 39.3
马来西亚- 4570257- 5041635241.2222.629415.8461.0
菲律宾510275107411464421.07252.83700.7- 16.3
北美14176763185091100376011316829.073.21017220.2- 22.8
美国14121703174411069175591212626.760.4928018.5- 23.5
中南美398242763955315031200214.1105.2582711.6- 9.0
墨西哥37712253721916291.4230.04630.9- 26.4
巴西- 32387431068- 659532.1.14232.849.3
开曼群岛3660147433161636272639158.643.628565.7-27.0
大洋洲2826701440113918569432.1- 49.29311.9- 1.3
澳大利亚15255411519165101.4- 61.26731.35.1
西欧1095018206972179437097750916.55.81485229.597.8
欧盟1096817886977080297341787217.37.21474829.387.3
德国54668757171452700.6- 58.211282.2318.1
英国680113142203324681929036.476.1723814.4149.3
法国29322239871153255411.22021.08391.755.3
荷兰2276309414473454333733157.3- 0.6518110.356.3
东欧、俄罗斯166741463834397211.6.23650.7- 49.4
中东- 42- 1- 38- 635421.2.2410.5- 55.5
非洲- 192- 184233430378250.1- 93.57461.52926.7
全世界合计315343849532039287673096245461100.046.850291100.010.6
注:因世界上一些国家没有明确的地区分类,因此全世界合计额未必与各地区的合计额一致。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统计》,2007年3月2日。

4.对东亚特别是中国的投资迅速增加

日本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主要集中于亚洲和中南美。因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和2000年对亚洲投资一时低于对中南美投资;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对亚洲投资又迅速超过了对中南美投资。2001年,对亚洲投资为77.97美元,对中南美投资为42.76亿美元,分别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3%和11.1%。2002年以后,对亚洲投资虽然在2003年有所减少,但以对华投资迅速增加为动力,其余各年一直是增加的趋势,其中2004、2005年投资各为105.31亿美元和161.8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9.4%和53.7%,其中2005年的投资已超过1997年历史最高的131.14亿美元;2006年,投资为171.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0%。结果,对亚洲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2005年提高到35.6%,2006年仍为34.4%。

日本对亚洲投资主要集中于东亚,其中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四小龙”,90年代主要集中于东盟,新世纪以来又转向了中国。从对华投资的发展情况看,第一次投资高超出现在90年代前期,90年代后期陷入低谷,2001年后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投资在2003年超过1995年的31.83亿美元后连创历史新高,2005年达65.75亿美元,为2000年7.04倍。2006年,在中国外资调整、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对华直接投资减少4.47%的情况下,日本对华投资虽然也减少6.3%,但投资为61.亿美元,仍然是历史上第二个投资最多的年份。在上述过程中,对华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4.1%下降到1999年的1.6%后,2005年又提高到14.5%,2006年仍为12.3%。

相比之下,对中南美投资从2002年起连续3年减少,其中2004年为31.20亿美元,比2001年减少27.0%,只相当于1998年57.30亿美元的54.5%。2005年,对中南美投资虽然增加到前所未有的.0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5.2%,但2006年又减少为58.27亿美元。由此,对中南美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由1998年的23.3%下降到2004年的10.1%,2005年虽然回升到14.1%,2006年又下降到11.6%。

5.投资资产总额的分布情况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新公布的统计[5],2005年末,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余额为3844亿美元,比2000年末增加38.1%;其中,北美为1547亿美元,占40.2%;西欧为915亿美元,占23.8%,亚洲为873亿美元,占22.7%,中南美为327亿美元,占8.5%,大洋洲为128亿美元,占3.3%,非洲为13亿美元,占0.3%。另外,对OECD各国投资为2709亿美元,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为1135亿美元,分别占70.5%和29.5%。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余额分布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1487亿美元、38.7%,荷兰343亿美元、8.9%,中国244亿美元、6.4%,英国240亿美元、6.3%,开曼群岛179亿美元、4.7%,新加坡117亿美元、3.0%,泰国116亿美元、3.0%,法国112亿美元、2.9%,澳大利亚105亿美元、2.7%,韩国82亿美元、2.1%。

 (二)投资内容的新变化

1.制造业投资迅速增加

2000-2003年度,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衰退的过程中,制造业投资一直是增加的趋势,由117.41亿美元增加到162.46亿美元(申报额,下同),增加38.4%,相比之下,非制造业投资由370.43亿美元减少到195.99亿美元,减少47.1%。结果,同期制造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3.9%提高到45.0%,而非制造业投资则由75.5%下降到54.3%。2004年度,制造业投资虽然减少15.4%,但2005年后又转为大幅度增加。2005年日本国际收支统计改革后不再公布申报额统计,有关统计数字虽然不可比,但从制造业投资和非制造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看,制造业投资的增幅明显超过了非制造业投资,至少比上年增加了1倍以上。2005年,制造业投资为261.46亿美元,非制造业投资为193.15亿美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57.5%和42.5%。2006年1-9月,制造业投资为256.16亿美元,仍超过非制造业投资的51.94亿美元,又比上年同期增加35.6%,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到83.1%。相比之下,非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减少58.5%,所占比重也进一步下降为16.9%。

2.汽车工业投资迅速增加

在日本对外制造业直接投资中,电气机器工业投资、运输机械工业(主要是汽车工业)投资、化学工业投资是三大投资,截至2005年3月末,其投资累计各为861.25亿美元、512.29亿美元和437.49亿美元(申报额统计,下同),分别占制造业投资累计总额的27.5%、16.4%和13.8%,三者合计占57.9%。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制造业直接投资基本上是以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2000年后,以汽车工业为主的运输机械工业投资迅速增加,成为最大的制造业投资。2000-2004年度,运输机械工业投资为190.13亿美元,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178.55亿美元,化学工业投资为136.28亿美元,分别占制造业投资总额的26.9%、25.3%和19.3%,三者合计占71.5%。2005年,运输机械工业投资为86.11亿美元(国际收支统计,下同),超过电气机器工业投资的43.37亿美元和化学工业投资的33.63亿美元,占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2.9%,三者投资合计占62.4%。2006年1-9月,运输机械工业投资为59.24亿美元,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43.19亿美元,化学工业投资为36.12亿美元,分别占制造业投资总额的23.1%,16.9%和14.1%,三者合计占54.1%。

3.金融保险业投资一直是最大的非制造业投资

在日本对外非制造业直接投资中,金融保险业投资、房地产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和商业投资是四大投资,截至2005年3月末,其投资累计各为1905.31亿美元、981.93亿美元、946.70亿美元和886.55亿美元(申报额统计,下同),分别占非制造业投资累计总额的32.3%、16.6%16.0%和15.0%,四者合计占80.0%。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非制造业直接投资基本上是以金融保险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其他三大投资也都占一定的比重。2000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虽然继续保持最大的投资规模,但其他三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业投资却明显萎缩了;相比之下,运输业投资则迅速增加,成为仅次于金融保险业投资的第二大非制造业投资。2000-2004年度,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12.58亿美元,运输业投资为290.36亿美元,商业投资为162.31亿美元,服务业投资为95.11亿美元,分别占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43.6%、24.8%、13.8%和8.1%,四者合计占90.4%。相比之下,房地产业投资只为43.83亿美元,只占3.7%。2005年,四大投资构成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金融保险业投资为92.27亿美元,商业投资为46.23亿美元,信息通信业投资为17.12亿美元,矿业投资为13.72亿美元(国际收支统计,下同),分别占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47.8%、23.9%、8.9%和7.1%,四者合计占87.7%。2006年1-9月,在非制造业投资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金融保险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减少79.7%,为15.70亿美元,商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加262.2%,为47.92亿美元,占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比重前者下降为30.2%,后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92.3%;相比之下,信息通信业投资则出现了大规模撤退的局面,为-34.81亿美元,从而导致了非制造业投资的大幅度减少。

4.主要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额最大的依次是运输机械工业投资、金融保险业投资、电气机器工业投资、商业投资和化学工业投资。截至2005年末,上述五大投资累计额各为8.130兆日元、7.847兆日元、6.753兆日元、5.023兆日元和4.225兆日元,分别占全部投资累计总额的17.8%、17.2%、14.8%、11.0%和9.3%;其合计共为31.62兆日元,占69.3%。上述五大投资都主要集中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其投资额和所占比重的具体情况是:运输机械工业投资北美为4.638兆日元和57.0%,亚洲为1.423兆日元和17.5% (其中中国为0.394兆日元和4.8%), 欧盟为1.343兆日元和16.5%;金融保险业投资北美为2.085兆日元和26.6%,欧盟为1.913兆日元和24.5%,亚洲为1.034兆日元和13.2% (其中中国为0.161兆日元和2.1%);电气机器工业投资北美为3.067兆日元和45.4%,亚洲为1.930兆日元和28.6% (其中中国为0.634兆日元和9.4%),欧盟为1.700兆日元和25.2%;商业投资北美为2.314兆日元和46.1%,欧盟为1.291兆日元和25.7%,亚洲为1.011兆日元和20.1% (其中中国为0.342兆日元和6.8%);化学工业投资北美为2.028兆日元和48.0%,亚洲为1.207兆日元和28.6% (其中中国为0.243兆日元和5.8%),欧盟为0.748兆日元和17.7%。

三、海外经营与继续扩大投资的新动向

(一)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根据前述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第35次日本企业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伴随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海外雇用人数增加

2005年3月末,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9%;其中,制造业企业雇用340.4万人,非制造业雇用73.4万人,分别增加9.3%和12.6%。从各地区当地法人企业的雇用情况看,在亚洲企业的雇用人数最多,为277万人,占雇用总人数的66.9%,增加12.4%;其中,在华企业为119万人,在东盟4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企业为119万人,在“三小龙”(韩国、新加坡和省)企业为23万人,分别增加14.3%、10.8%和3.0%。在北美企业为65万人,占15.7%,减少2.7%;在欧洲企业为44万人,占10.6%,增加9.1%。1996年3月末-2005年3月末,在亚洲企业雇用人数增加116.4%,大大高于在北美企业增加的16.1%和在欧洲企业增加的51.7%。同期,在亚洲企业占雇用总人数的比重由54.9%提高到66.9%,而在北美企业则由24.0%下降到15.7%,在欧洲企业也由12.4%下降到10.6%。

从制造业当地法人企业的雇用情况看,IT工业企业雇用人数最多,为93.9万人,增加15.2%,占雇用总人数的22.7%;其次是运输机械工业企业88.2万人,电气机器工业企业35.3万人,一般机械工业企业17.3万人,化学工业企业17.0万人,分别增加3.2%、25.9%、14.9%和13.4%,所占比重分别为21.3%、8.5%、4.2%和4.1%;纺织工业企业16.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3%,所占比重为3.9%。

2.海外当地法人的销售额增加

如前所述,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销售额自2001年起连年增加,制造业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从各地区当地法人企业的销售额看,在北美企业的销售额最大,2005年度为65.6兆日元、占销售总额的36.7%;在亚洲企业为58.6兆日元,占32.8%(其中在华企业为21.3兆日元,占11.9%),在欧洲企业为39.0兆日元,占21.8%。与2003年度相比,销售额增幅最大的是在亚洲企业,增加34.2%,其中在华企业增加45.3%,都明显高于在北美企业增加的13.1%和在欧洲企业别增加的21.2%。

从各产业当地法人企业的销售额看,制造业中销售额最大的是运输机械工业企业,其次是电气机器工业企业,2005年度各为38.9兆日元和为17.7兆日元,分别占销售总额的43.6%和19.8%,二者合计占63.4%;相比之下,纺织工业企业只为0.95兆日元,只占1.1%。与2003年度相比,销售额增幅最大的是钢铁工业企业,增加63.5%;其次是电气机器工业企业和运输机械工业企业,分别增加43.1%和35.8%,相比之下,纺织工业企业只增加5.5%。非制造业中销售额最大的是批发业企业,其次是零售业企业,2005年度各为74.7兆日元和5.74兆日元,分别占83.7%和6.4%。与1993年度相比,销售额增幅最大的是矿业企业,增加.8%,批发业企业和零售业企业分别增加20.8%和21.3%。

3.海外生产比例提高

1995-2005年度,日本制造业的海外生产(海外生产额/国内生产额+海外生产额)比例由8.3%提高到17.0%,其中海外投资企业由19.7%提高到31.2%。海外生产比例最高、提高最快的是运输机械工业,其次是电气机器工业和化学工业,2004年度各为36.0%、21.3%和15.3%,与1995年度相比,分别提高18.9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钢铁工业为10.6%,纺织工业为7.3%,与1995年度相比,只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4.设备迅速投资增加

2005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总额为42867亿日元(计划额,下同),比2003年度增加52.2%,其中制造业企业为29950亿日元,非制造业企业为12917亿日元,分别增加42.1%和82.4%。在制造业海外当地法人企业中,运输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投资最多,其次IT工业企业和电气机器工业企业,2005年度各为13141亿日元、3326亿日元、17亿日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43.9%、11.1和%6.3%,与2003年度相比,分别增加32.7%、12.6%和37.2%。

从各地区制造业当地法人企业的情况看,在亚洲企业的设备投资最多,为16131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53.9%,比2003年度增加77.6%;其中,在华企业为5444亿日元,东盟4国为6904亿日元,“三小龙”为2744亿日元,分别增加70.3%、71.1%和90.4%。在北美企业为7192亿日元,在欧洲企业为4690亿日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24.0%和15.7%,与2003年度相比,在北美企业减少8.8%,在欧洲企业增加40.6%。

5.研究开发投资增加

2004年度,日本海外制造业当地法人企业研究开发费为4210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15.9%,海外研究开发费比率为2.9%,比上年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每家企业平均的研究开发费为3.75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9.0%;其中,化学工业企业最多,为7.35亿日元,其次是IT工业企业为5.亿日元,运输机械工业企业为5.20亿日元,分别增加2.2%、16.5%和-1.3%。从各地区制造业当地法人企业的情况看,在北美企业每家平均的研究开发费最多,为7.07亿日元,增加2.5%;在欧洲企业为5.98亿日元,在亚洲企业为1.60亿日元,前者减少56.9%,后者增加56.9%。

(二)继续扩大投资的新动向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上述调查,由于海外经营顺利,大多数日本企业在今后的海外投资战略方面都选择了维持现状和建立新法人,扩充海外经营,还有的企业正在进行或探讨委托生产,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准备缩小事业规模。从各地区当地法人企业的情况看,维持现状的比例普遍较高,其中北美企业为36.9%,在华企业为37.3%,在东盟4国企业为23.4%,在“三小龙”企业为30.8%,在欧盟企业为25.4%。建立新法人,扩充海外经营的比例以在华企业为最高,为36.3%,大大高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13.1%、在北美企业的12.9%、在“三小龙”企业的6.8%和在欧盟企业的10.8%。进行或探讨委托生产的比例也以在华企业为最高,为7.5%,其他是在东盟4国企业为4.2%,在“三小龙”企业为2.0%,在欧盟企业为2.7%,在北美企业为1.7%。相比之下,准备缩小现有事业规模的比例则以在北美企业为最高,为2.0%;其他是在东盟4国企业为0.9%,在“三小龙”企业为1.5%,在欧盟企业为1.0%;在华企业最低,只为0.3%。这意味着日本企业将以亚洲特别是以中国为中心,继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文档

日本海外投资的倾向及动态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刘昌黎内容提要: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关键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新发展、新变化、新动向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自1991年大幅度下降以来,在崩溃后的长期经济停滞中一直处于减少和徘徊不前的状态。2001年,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