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与法律法规
| 课题(项目) | 16.4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与治安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 授课时间 | 2020-2021学年第2学期 | ||
| 周次 | 1 周 2 次 | 授课地点 | D406 | ||
| 班级 | 2019旅游管理 3.启发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展示、讨论、点评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行为、思想、观念不当的地方,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启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合作讨论法。通过 | 授课教师 | |||
| 教学资源 | 课件、微课、学习通APP、微信等。 | ||||
| 教学内容 | 一、旅游不文明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二、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制度 三、治安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 ||||
| 教学目标 | |||||
| 知识目标 |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及适用的规定。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2020升级为熟悉) 熟悉: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旅办发“2016139号)关于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主要行为; 熟悉: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信息内容以及评审、申辩和动态管理制度。 | ||||
| 教学重难点 | |||||
| 教学重点 | 治安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 ||||
| 教学难点 | 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制度 | ||||
| 教法学法 | |||||
| 教法 | 1.问题教学法 :教师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度。 3.“启发引导”教学方法 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4.“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解释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并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5.理论讲授法 | ||||
| 学法 | 1.小组探究法:通过组内讨论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自主学习微课、完成课前测试等,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过程 | 活动类型 | 活动描述 | |||
课前 导入 学习 (10分钟) | 教 学 活 动 | 1.通过学习通APP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中错误率高的题目。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 |||
| 学 生 活 动 | 1.登录学习通APP进行签到。 2.通过学习通APP完成课前小测。 3.反思不足。 根据自己课前测试的错误,反思自己课前学习的不足,重新思考测试错误问题的答案,回答教师提问。 | ||||
| 新 课 教 学 (70 分钟) | 教 学 活 动 |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1 一、旅游不文明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旅游不文明行为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3条的规定,旅游者和从事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不文明行为分别是: (1)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因违反境内外法律法规、公序良俗,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 (2)旅游从业人员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公序良俗、职业道德,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各种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且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据此,旅游不文明行为一旦违治安管理,就从道德调整转化为法律调整,由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相关行为人给予处罚。 | |||
| 学 生 活 动 | |||||
| 教 学 活 动 |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2 二、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制度 1.纳入范围 (1)旅游者 《办法》第2条规定,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旅游者行为主要包括:①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②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③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④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⑤参与、色情、涉毒活动;⑥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⑦破坏生态环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⑧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⑨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行为。因监护人存在重大过错导致被监护人发生旅游不文明行为,将监护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2)旅游从业人员 《办法》第3条规定,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旅游从业人员行为主要包括:①价格欺诈、强迫交易、欺骗诱导游客消费;②侮辱、殴打、胁迫游客;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或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风俗禁忌;④传播低级趣味、宣传迷信思想;⑤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旅游不文明行为。 2.管理制度 (1)记录信息 《办法》第4条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内容包括:①不文明行为当事人的姓名、性别、户籍省份;②不文明行为的具体表现、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③对不文明行为的记录期限。 (2)评审 《办法》第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前应经“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评审主要事项包括:①事件是否应当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②确定记录的信息保存期限;③记录是否通报相关部门;④对已经形成的记录的期限进行动态调整。 (3)动态管理 《办法》第9条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1~5年,实行动态管理。①行为当事人违反刑法的,信息保存期限为3~5年;②行为当事人受到行政处罚或判决承担责任的,信息保存期限为2~4年;③行为未受到法律法规处罚,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信息保存期限为1~3年。《办法》第12条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根据被记录人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的程度、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的社会效果,经评审委员会审议后可缩短记录期限。 (4)申辩 《办法》第11条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信息通报或送达当事人本人,并告知其有申辩的权利,当事人在接到申辩通知后30个工作日内,有权利进行申辩。旅游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辩后3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申辩理由被采纳的,可依据当事人申辩的理由调整记录期限或取消记录当事人申辩期间不影响信息公布。 | ||||
| 学 生 活 动 | 【历年真题】: 1.【2019年真题·多选】我国对“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信息保存期限实行动态管理,下列关于信息保存期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未受到法律法规处罚的,信息保存期限为1 年至3年 B.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保存期限为2 年至4年 C.判决承担责任,信息保存期限为3 年至5年 D.违反刑法的,信息保存期限为3 年至5年 E.多次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信息保存期限为5 年至 10年 【2020年真题·单选】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下列关于不文明行为当事人的信息,属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内容的是( )。 A.职业 B.箱贯 C.工作单位 D.户籍 【2017年真题·单选】《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旅游不文明行为未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信息保存期限为( )。 A.2年至4年 B.3年至5年 C.1年至3年 D.半年制1年 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功能让全班学生进行练习,回答正确+2分,回答错误0分,课堂积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真题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掌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 ||||
| 教 学 活 动 |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3 三、治安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1.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及适用 (1)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①警告;②罚款;③行政拘留;④吊销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2)适用 ①未成年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②精神病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③盲人或聋哑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4条规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④醉酒的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⑤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6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⑥共同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规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⑦单位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规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 ⑧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的情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情节特别轻微的;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主动投案,向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有立功表现的。 ⑨从重处罚的情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有较严重后果的;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⑩不予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70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⑩追究时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与处罚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执法者将依据法律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1)扰乱公共秩序 ①《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 元以下罚款。 ②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同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一样,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规定予以处罚。 ③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4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处警告或者20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强行进入场内的;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2)妨害公共安全 ①盗窃、损毁公共设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3条规定,盗窃、损毁油气管道设施、电力电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水利防汛工程设施或者水文监测、测量、气象测报、环境监测、地质监测、地震监测等公共设施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②盗窃、损害航空设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4条规定,盗窃、损坏、擅自移动使用中的航空设施,处10日以上5日以下拘留。在使用中的航空器上使用可能影响导航系统正常功能的器具、工具,不听劝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③盗窃、损毁铁路设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5条规定,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以及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①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对此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②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规定,对此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③猥亵他人或在公共场所裸露身体。《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规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 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④侵犯公私财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4)妨害社会管理 ①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②妨害文物管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③嫖娼。《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规定,卖淫、嫖娼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④参与淫秽活动。《安管理处罚法》第69条规定,参与聚众淫乱活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0条规定,参与赌资较大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⑥非法持有或吸食毒品。《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2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或吸食、注射毒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
| 学 生 活 动 | 【历年真题】: 【2018年真题·判断】某旅游者在从甲地飞往乙地的飞机上,使用可能影响导航系统正常功能的手机,不听空乘人员的劝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上罚款( )。 A.正确 B.错误 2.【2019年真题·判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记过、罚款和行政拘留。( ) A.正确 B.错误 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功能让全班学生进行练习,回答正确+2分,回答错误0分,课堂积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真题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掌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 ||||
课
程
小
结
(10
| 分钟) | 教学活动 | 1.课堂总结 对本课堂中重难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总结。 2.课堂表现总结 对开展情况、学生团队表现、学生学习态度等进行总结。 3.让学生手绘思维导图 以“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为主题手绘思维导图。巩固课堂所学,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 |||
| 学生活动 | 1.总结反思 对本堂课中知识点的应用掌握程度进行思考,对自己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提高。 2.通过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归纳总结本次课的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 ||||
| 作业布置 | 完成学习通APP课后拓展提高模块(课件、课后小测、历年真题、线上答疑、拓展提高)的内容。 | ||||
| 教学诊改 (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