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6:31
文档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学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学时 4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28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以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技术水平为目标。具体而言:1、通过社会研究基本理论的小组研讨式学习,全面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2、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训练,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调查各种具体技术,提高社会
推荐度:
导读《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学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学时 4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28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以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技术水平为目标。具体而言:1、通过社会研究基本理论的小组研讨式学习,全面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2、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训练,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调查各种具体技术,提高社会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学时 4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28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以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技术水平为目标。具体而言:

1、通过社会研究基本理论的小组研讨式学习,全面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

2、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训练,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调查各种具体技术,提高社会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调查数据/经验材料的分析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数据/经验材料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通过经典研究或研究报告的研读、小组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调查报告阅读与撰写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研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课程所介绍的社会研究方法与技术,有意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作为模拟研究课题,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安排相应的课外研究任务,系统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2、参与调查实践。按照社会调查研究基本环节的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

3、阅读经典研究著作和各种真实的社会调查报告。掌握调查工具、调查技巧,注意结合理论分析其优缺点,为自己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实践积累经验。

三、先修课程

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1、选题与文献回顾的方法

2、研究设计

3、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技术

4、四大社会研究基本方式

5、资料的定量/定性分析

6、研究报告的撰写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形式上,主要采用研讨式、小组合作式教学,课堂讲授围绕重点与难点。

2、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布置相应的课下实践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在实践中提高选题及其论证、概念的操作化、抽样、问卷设计和调查、实地访谈技术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3、注重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社会调查研究每一个环节的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好每一环节。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4)社会研究的过程

2.重、难点提示

社会研究的经验性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2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及其层次

(2)理论的构成要素

(3)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4)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2.重、难点提示

(1)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2)经验研究的研究逻辑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8学时)

1.教学内容

(1)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2)选题的标准

(3)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4)文献回顾

2.重、难点提示

(1)怎样获得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2)文献回顾的一般方法

第四章 研究设计(4学时)

1.教学内容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性质

(3)研究方式

(4)分析单位

(5)时间维度

(6)研究计划书

2.重、难点提示

(1)一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分析单位

(3)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4)研究计划书的撰写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12学时)

1.教学内容

(1)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2)概念的操作化

(3)量表

(4)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2.重、难点提示

(1)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2)量表设计与应用

第六章 抽样(4学时)

1.教学内容

(1)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2)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3)概率抽样方法

(4)户内抽样与PPS抽样

(5)非概率抽样方法

(6)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2.重、难点提示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

(2)样本的选择——向谁获取资料

第七章 调查研究(10学时)

1.教学内容

(1)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2)问卷设计

(3)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4)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2.重、难点提示

(1)问卷法

(2)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第八章 实验研究(1学时)

1.教学内容

实地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一般方法

2.重、难点提示

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九章 文献研究(3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献与文献研究

(2)内容分析

(3)二次分析

(4)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2.重、难点提示

文献资料的收集、编码与分析

第十章 实地研究(8学时)

1.教学内容

(1)实地研究概述

(2)实地研究的过程

(3)观察法

(4)无结构访谈法

2.重、难点提示

(1)观察法

(2)访谈法

(3)实地的选择、进入、建立信任关系、资料收集与记录

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2学时)

1.教学内容

(1)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2)单变量、双变量及多变量统计分析

2.重、难点提示

(1)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2)定量资料统计分析

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2学时)

1.教学内容

(1)定性资料的整理

(2)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定性资料的整理

(2)定性资料分析一般方法

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6学时)

1.教学内容

(1)研究报告的类型、撰写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2)导言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7)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2.重、难点提示

(1)内容摘要的写作要求、方法、误区

(2)一般陈述与具体陈述

(3)恰当缩减资料问题

(4)如何阅读研究报告

七、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一):选题与文献回顾(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选题实践,掌握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体悟选题的来源以及什么样的研究问题是好的研究问题、掌握文献回顾的基本方法。

实践项目(二):研究设计(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撰写研究计划书,学会对具体选题进行研究设计并撰写研究项目申请书、计划书。

实践项目(三):测量与操作化(6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操作化与测量实践,掌握概念操作化、假设操作化的一般方法,并判断测量是否具有效度;学会对核心概念或基本假设进行测量。

实践项目(四):抽样(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实践,掌握概率抽样尤其是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研究和研究者所拥有的条件、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判断、选择何时适用何种抽样方案,以获得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样本。

实践项目(五):调查研究(6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课内实践,掌握问卷设计的一般方法、理解、体悟问卷设计的灵魂、学会设计具有高测量效度的问卷;通过课外实践,掌握问卷调查的基本要领,保证获得高填答率和高回收率的问卷。

实践项目(六):实地研究(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实践,掌握无结构式访谈的要领:倾听、回应等的一般技巧;掌握选择实地、深入实地、获得信任的一般方法;体会观察法并克服观察中可能导致的“霍桑效应”;最终学会通过观察与访谈获得高测量信度与效度的实地资料。

实践项目(七):撰写研究报告(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小组实践,掌握内容摘要的写作要求与方法;掌握一般陈述与具体陈述的恰当安排;掌握如何恰当缩减资料;掌握如何阅读研究报告并撰写研究报告。

八、学时分配

章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导论2
理论与研究2
选题与文献回顾44
研究设计22
测量与操作化66
抽样22
调查研究46
实验研究1
文献研究3
实地研究44
十一定量资料分析2
十二定性资料分析2
十三撰写研究报告24
总计3628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平时课堂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

[2]《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美】艾尔•巴比(Earl Babble)著,华夏出版社,2009年2月

[3]《参与观察法》(第二版),乔金森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4]《质性研究中的访谈》(第一版),埃文•赛德曼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5]《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第十一版),威廉•劳伦斯•纽曼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1月

[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7]《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8]《社会研究方法》(第二版),仇立平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文档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学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学时 4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28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以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技术水平为目标。具体而言:1、通过社会研究基本理论的小组研讨式学习,全面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2、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训练,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调查各种具体技术,提高社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