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6:58
文档

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现状如何?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理论并联系实际来加以回答。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
推荐度:
导读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现状如何?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理论并联系实际来加以回答。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
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现状如何?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理论并联系实际来加以回答。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 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到统筹安排。

一、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 

(一)土地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在局部地区开展的风沙治理及生态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约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对中国土地资源造成破坏的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造成的危害最大。中国水土流失的总体情况是:局部上有治理,总体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目前,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三)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而且也影响港澳和邻近国家。

(四)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中国许多主要林区,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种有15%-20% 处于濒危状态,有4000-5000 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边缘。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达300多种。

(五)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质污染加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2cm; 湖泊自1949 年以来已减少500 多个, 面积减少1.86 万km2, 占现有面积的26.3%, 蓄水量减少513 亿m3; 42% 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 80% 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六)农业环境污染。土质退化严重,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重金属污染面积至少2 000万公顷,农药污染面积约l 300万~1 600万公顷;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放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农田退化面积占农Hj总面积的20%。此外,遗传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另外,近年来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面积和商品化品种的扩大,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与风险也随之增加。环境污染还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污染结构由工业污染过渡到工业和生活污染并存,后者的排放总量所占比率迅速上升;二是污染范围由点状污染扩大到区域污染,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三是污染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步向农村乡镇转移,并出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

(七)湿地锐减。中国湿地面积近6600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随着中国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但在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与开发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最近40年来,已有近50%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全国约有13%的湖泊已经消失,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24种、鱼类减少约50种,等等。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存环境,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中国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议题。

二、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我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我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市场压力。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

三、    对策分析

我们应从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和目前的现实出发,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 并结合与经济和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 制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确立保护环境的经济发

(二)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三)    建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系统

(四)    控制人口增长, 增强环境意识, 保持人口规模与环境容量协调

(五)    建设生态农业,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六)    完善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文档

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现状如何?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理论并联系实际来加以回答。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