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
整编:泌阳二高 魏伟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及特殊句式,会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一、板书课题:复习《阿房宫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及特殊句式,会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三、学生读书
自学引导1 一读课文,扫除字词
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请及时举手纠正。
自学引导2 二读课文,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记忆中重要词语的意思,辨明特殊句式,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懂得地方标记出来。
自学引导3 质疑解答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指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三、检查落实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翻译
1、重点词语
1 六王毕,四海一 ( )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 )
3 钩心斗角( ) 4 盘盘焉 ( )
5而气候不齐( ) 6辇来于秦 ( )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 )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
9金块珠砾( ) 10 族秦者秦也 ( )
11使六国各爱其人 ( ) 1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2、翻译句子
1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一)指导背诵第一段
教师的点拨: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二)指导背诵第二段
1 第一二句: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四五句: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3 第六七句: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三)指导背诵第三段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用六组比喻句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四)指导背诵第四段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五、课堂练习
2. 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 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B. 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20、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杜牧《阿房宫赋》)
2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22、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3、鼎铛玉石, , ,秦人观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4、嗟夫!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nb:《阿房宫赋》(杜牧)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篇《阿房宫赋》把封建王朝的奢靡腐朽撕破给世世代代的人看。杜牧向我们揭露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覆压三百余里的雕梁画栋正是劳苦大众的累累白骨,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正是穷困百姓啼饥号寒的变奏,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正是秦王自掘的坟墓。
前车之鉴,留于后人,《阿房宫赋》可以说既是挽歌,又是警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