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述
生产过程中,生产机械的运动部件往往要求能进行正反方向的运动,这就是拖动惦记能作正反向旋转。由电机原理可知,将接至电机的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但为了避免误动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往往在这两个相反方向的单相运行线路中加设必要的机械及电气互锁。按照电机正反转操作顺序的不同,分别有“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线路。对于“正—停—反”控制线路,要实现电机有“正转—反转”或“反转—正转”的控制,都必须按下停止按钮,再进行方向起动。然而对于生产过程中要求频繁的实现正反转的电机,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辅助工时,往往要求能直接实现电机正反转控制。
图15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点动启动控制线路(电机为Y接法)。
图15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及操作方法。
2.掌握电动机点动控制正反转方法及其在控制线路中所起的作用。
三.实验设备
|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 1 | 电源仪表及控制屏 | 1 | 提供三相四线制380V、220V电压 |
| 2 | 三相异步电动机 | 1 | |
| 3 | 按钮开关 | 3 | |
| 4 | 交流接触器 | 2 | |
| 5 | 万用表、剥线钳、螺丝刀、尖嘴钳等(自备) | 1套 | |
| 6 | 导线若干 |
电机正反转点动启动控制。
五.实验步骤
1.检查各实验设备外观及质量是否良好。
2.按图15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点动启动控制线路进行正确接线,先接主回路,再接控制回路。自己检查无误并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方可合闸实验。
★ 进行“正—停—反”操作
(1)热继电器值调到1.0A。
(2)合上漏电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引入三相电源。
(3)按下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及各接触器的工作情况。
(4)松开按钮SB2,观察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5)按下按钮SB3,观察接触器及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6)松开按钮SB3,切断电机控制电源。
(7)断开空气开关QF,切断三相主电源。
(8)断开漏电保护断路器,关断总电源。
六.实验记录
1.绘制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图,按实验小组分析讨论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 电路图 | 控制线路图 |
| 元器件名称 | 型号 | 元器件检查 | 元器件 是 否完好 | 元器件选择注意事项 |
| 空气短路器QF | ||||
| 交流接触器KM | ||||
| 熔断器 | ||||
| 按钮 | ||||
| 三相异步电机 |
| 实验步骤 | 结果 | 故障处理 |
| 检查各实验设备外观及质量是否良好 | ||
| 热继电器值调到1.0A | ||
| 合上漏电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引入三相电源 | 1.UV电压= V 2.UW电压= V 3.VW电压= V 线电压= V | |
| 按下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及各接触器的工作情况 | ||
| 松开按钮SB2,观察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 ||
| 按下按钮SB3,观察接触器及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 ||
| 松开按钮SB3,切断电机控制电源 |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及选用
我国电机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是按国家标准GB4831-84《电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实施的,即有汉语拼音字母及国际通用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
| 电动机类型 | 电机产品型号 |
| 异步电动机 | |
| 同步电动机 | |
| 同步发电机 | |
| 直流电动机 | |
| 直流发电机 | |
| 汽轮发电机 | |
| 水轮发电机 | |
| 潜水电泵 | |
| 纺织用电机 | |
| 交流换向器电动机 |
(1)接通电源后,按起动按钮(SB1或SB2),接触器吸合,但电机不转且发出“嗡嗡”响声。
(2)接通电源后,按起动按钮(SB1或SB2),接触器吸合,电动机能起动,但转速很慢。
八.实训考核
| 开始时间: 时 分 | 结束时间: 时 分 | ||||
| 序号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加分 | ||
| 不按电气原理图接线 | 扣15分 | ||||
| 2 | 布线不符合要求(每根) | 扣4分 | |||
| 3 | 接点松动、露铜过长、压绝缘层 | 扣1分 | |||
| 4 | 损伤导线绝缘或线芯(每根) | 扣5分 | |||
| 5 | 漏接接地线 | 扣10分 | |||
| 6 | 第一次试电不成功 | 扣20分 | |||
| 7 | 烧坏熔断器 | 扣10分 | |||
| 8 | 第二次试电不成功 | 扣35分 | |||
| 9 | 第三次试电不成功 | 扣50分 | |||
| 10 | 超时1分钟 | 扣1分 | |||
| 11 | 超时30分钟 | 取消成绩 | |||
| 12 | 违反安全、文明生产 | 扣5~50分 | |||
| 13 | 创新设计 | 加15分 | |||
| 备注 | 实训成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