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 物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植物相邻的叶片往往互不遮挡,都能接受到阳光,这种现象表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更换目镜和物镜后,污点仍然存在,说明该污点在( )
A.目镜上 B.反光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3. 大熊猫吃竹子,大熊猫与竹子的细胞结构相比较,竹子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B.细胞壁、液泡、线粒体
C.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液泡、叶绿体
4.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D.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
5. 下列选项中与健美运动员隆起的一块块肌肉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番茄果皮 B.神经元 C.血液 D.皮肤
6. 关于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移栽植物时要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B.给植物打针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树木茎内导管
C.植物栽培过程中一般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D.种子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7. 无土栽培是培养蔬菜的一种方式,配制培养液时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氮、磷、碳的无机盐 B.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含钙、铁、锌的无机盐 D.含铜、磷、钾的无机盐
8.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分和生长最快的部分分别是( )
A.成熟区、分生区 B.成熟区、伸长区
C.伸长区、分生区 D.根冠、伸长区
9. 小刚在农村的叔叔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叔叔家的西瓜、玉米、蕨菜和西红柿,他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不可能要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
A.西瓜 B.玉米 C.蕨菜 D.西红柿
10. 青蛙能够捕食蝗虫、苍蝇等昆虫,青蛙、蝗虫和苍蝇在生殖和发育上的共同特点是( )
A.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C.体外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D.体内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
11. 下列植物中,亲缘关系相对最近的是( )
A.同科的植物 B.同科的植物 C.同属的植物 D.同种的植物
12. 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父方或母方
B.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C.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小亮的A型血与小明的B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13. 是我国棉花主产区,2020年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我国科学家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抗虫棉花,它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控制合成毒素的基因。其核心技术是( )
A.嫁接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14.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44条,XX B.44条,XY C.22条,X D.22条,Y
15.下面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B.吃梅止渴属于简单反射,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
C.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糖尿病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卷II(非选择题)
二、 解答题
16. 下图图甲表示某植物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乙表示叶片内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③是________,其结构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________组织,④是________,由成对的________细胞围成的。
(2)植物的叶片一般总是正面绿色比背面绿色深,这是因为靠近上表皮的________组织含有叶绿体较多。
(3)图乙中a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主要在图甲[ ]叶肉细胞中进行。
(4)图乙中b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植物通过此作用促进生物圈的________。
(5)图乙中c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17. “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A、B、C、D代表相关的系统或器官,a代表物质),据图回答:
(1)运动需要消耗能量,食物中的淀粉经图中过程①最终被分解为物质[a]________,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a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填心脏的腔室)。
(2)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当进行图中过程③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________状态。
(3)图中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会暂时离开血液,之后又返回血液,a返回血液时所依靠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4)血液a浓度过高时,一部a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常见于糖尿病。该病一般是由于________分泌不足引起的,适当运动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18.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大规模爆发。该病毒传染性极强,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通常具有潜伏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新冠肺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会喷出大量含有病毒的飞沫,距离较近的人吸入飞沫有可能感染。
(1)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的结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肿瘤细胞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从免疫角度看属于________。
(2)一般来讲,得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因为他的体内产生了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是依靠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________来消灭病原体。
(3)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的控制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⑤有序分批次开学复工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19.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有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食物网。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那么,农药聚集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之间具有____________关系。
(5)在该草原上适度放牧,该生态系统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能力;但如果在该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20.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等特点。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图中Ⅱ代3号患有白化病(头发、皮肤均表现白色并由隐性基因aa控制)。请据此分析作答:
(1)人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3)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患病女孩父母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4)Ⅱ-2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
(5)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1. 为探究子叶的完整程度在花生种子萌发的作用,某兴趣小组把饱满、大小一致的等量花生随机分为4组,每组10粒,并对各组花生水浴浸种12h。浸种两天后按下表处理子叶并播种。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萌发3周,观察并记录幼苗生长情况如下表:
| 组别 | 浸种温度 (℃) | 子叶 | 株高(cm) | 叶片数 |
| 1号 | 30 | 保留两片 | 10.1 | 26 |
| 2号 | 30 | 保留一片 | 7.2 | 19 |
| 3号 | 30 | 保留半片 | 5.1 | 11 |
| 4号 | ? | 去除两片 | 0.8 | 9 |
(2)根据实验设计原则,4号浸种的温度应为________℃。
(3)每组花生种子取10粒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花生种子放在 中30℃处理,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种子萌发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
(5)该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选择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C | D | A | D | D | C | B | B | C | A | D | A | B | C | C |
16.
(1)叶脉,输导,气孔,保卫
(2)栅栏
(3)光合,②
(4)蒸腾,水循环
(5)呼吸
解析:
(1)图甲中③是叶脉,其结构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④是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植物的叶片一般总是正面绿色比背面绿色深,这是因为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中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3)图乙a过程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职务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图甲②栅栏组织细胞的叶绿中进行。
(4)图乙中b过程水分通过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中,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5)图乙中c过程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17.
(1)葡萄糖, 右心房
(2)收缩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胰岛素
解析:
(1)淀粉先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被消化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若a是淀粉的消化的终产物,则a为葡萄糖。流过小肠的血液,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由图可知,③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3)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D代表肾脏,则一部分a葡萄糖在D中从离开血液到返回血液依次经历的结构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可见a葡萄糖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
(4)胰岛素调节葡萄糖的代谢。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18.
(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它无细胞结构,抗原
(2)抗体,免疫器官
(3)抗生素只针对某些致病细菌有作用,对病毒无效
(4)①④
解析:
1)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新冠肺炎病毒,与肿瘤细胞相比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从免疫角度看属于抗原。
(2)一般来讲,得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因为他的体内产生了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是依靠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来消灭病原体。
(3)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所以①用紫外线、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⑤有序分批次开学复工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③对可疑病人隔离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
19.
1)5,草→鼠→蛇→鹰
(2)鹰
(3)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4)捕食和竞争
(5)自动调节
解析:
(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由于农药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越多,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要想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4)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20.
(1)DNA,染色体
(2)变异
(3)Aa和Aa
(4)2/3
(5)他们是近亲,若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解析:
(1)人的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患病女孩的基因来自父母双方,表明父母都含有患病基因,而父母正常。因此该患病女孩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
(4)假设A是显性性状,a是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Ⅱ-2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a,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
(5)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直系血亲的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旁系血亲是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于三代以内的亲属。 这里的三代是从自己开始计算为一代的三代。因此Ⅲ-1和Ⅲ-2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因此,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三、实验探究题:
21.
(1)子叶的完整程度,1
(2)30
(3)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
(5)子叶越完整,萌发后的幼苗越健壮
解析:
(1)该实验探究的是子叶的完整程度对花生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实验变量为子叶的完整程度,正常的花生具有两片子叶,故1号为对照组。
(2)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已知1,2,3组的浸种温度均为30℃,故第4组的浸种温度也应该是30℃。
(3)选30粒种子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影响结果,减少误差。
(4)花生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等环境条件。
(5)实验结果表明完整的子叶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子叶越完整,萌发后的幼苗越健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