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点梳理: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判断一元一次方程:①是整式方程;②只含有1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次数是1;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 B.
C. D.
2.以为未知数的方程的解是 ( )
A. B. C. D.
3.要使与互为相反数,那么的值是 ( )
A. B. C. D.
4.解方程,下列几种变形中,较简捷的是 ( )
A.方程两边都乘以,得 B.去括号,得
C.移项,得 D.括号内通分,得
5.如果方程的解也是方程的解,那么的值是 (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6.在方程① ② ③ ④中,与方程
的解相同的方程有 ( )
A.个 B.个 C.个 D.个
7.三个数的比是,这三个数的和为,则最大数比最小数大 ( )
A. B. C. D.
8.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分,平一场得分,负一场得分,一个队打了场,负场,共得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 )
A.场 B.场 C.场 D.场
9.一只方形水箱,其底面是边长为米的正方形,箱内盛水,水深米,现把一个棱长为米的正方体沉入箱底,水面的高度将是 ( )
A.米 B.米 C.米 D.米
10.分和分的硬币共枚,值元角.设分硬币有枚,分硬币为枚,则的值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已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2.若与是同类项,则
3.若是关于的方程的解,则
4.当时,代数式的值比大.
5.若关于方程和有相同的解,则
6.在公式中,已知,则
7.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某人把元钱按一年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扣除利息税可得本息之和为_____ _______元(利息税为利息的)
8.某商品降价后的价格为元,则降价前的商品价格为_________________元.
9.一只直径为毫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满了水,把杯中的水倒入一个底面性为平方毫米、高为毫米的长方体铁盒中,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大约下降了多少?设大约下降了毫米,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干本书分给某班同学,如果每人本,则余本;如果每人本,则缺本,则这个班的同学有____________人,书有____________本.
三、解下列方程
1. 2.
3. 4.
5、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解:去分母,得……①
即 ……②
移项,得……③
合并同类项,得 ……④
∴ ……⑤
上述解方程的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答:__________;如果有错误,则错在__________步。如果上述解方程有错误,请你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6.先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问题(1)、(2)
解方程:|x+3|=2
解: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1
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5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x=-5
(1)解方程:|3x-2|-4=0
(2)探究:当b为何值时,方程|x-2|=b+1 ① 无解;②只有一个解;③ 有两个解.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校组织初一师生春游,如果单独租用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座客车,可少租辆,且余个座位. (1)求参加春游的人数;
(2)已知租用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车元,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
2、育人中学要求住校的学生有若干人,如果每间宿舍住4人,则剩余20人;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则有一间宿舍空,其他宿舍住满,则该中学有几间宿舍? 要求住校的学生有多少人?
3.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 第一次 | 第二次 | |
| 甲货车辆数(单位:辆) | 2 | 5 |
| 乙货车辆数(单位:辆) | 3 | 6 |
| 累计运货吨数(单位:吨) | 15.5 | 35 |
4.如图所示,学校为了提高绿化品位、美化环境,准备将一块周长为76米的长方形草地设计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九块长方形,种上各种花卉。经市场预测,牡丹花每平方米造价150元,玫瑰花每平方米造价135元,茉莉花每平方米造价130元。
(1)求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校计划投入5万元全部用于购买两种不同花卉,并设计上下四个长方形种上牡丹花,请你计算一下:中间五个长方形应该种上玫瑰花还是茉莉花?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