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24:49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1. (单选题)《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本题1.0分)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标准答案:D2. (单选题)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本题1.0分)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推荐度:
导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1. (单选题)《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本题1.0分)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标准答案:D2. (单选题)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本题1.0分)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

1.  (单选题) 《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本题1.0分)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标准答案:D

2.  (单选题) 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本题1.0分)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

标准答案:B

3.  (单选题) 实践是指( )(本题1.0分)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标准答案:D

4.  (单选题)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本题1.0分)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标准答案:C

5.  (单选题) 实践的主体是( )(本题1.0分)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标准答案:B

6.  (单选题) 实践的客体是( )(本题1.0分)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标准答案:D

7.  (单选题) 实践的中介是( )(本题1.0分)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标准答案:A

8.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本题1.0分)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标准答案:D

9.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本题1.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标准答案:C

10.  (单选题)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本题1.0分)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标准答案:B

11.  (单选题)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本题1.0分)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标准答案:C

12.  (单选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本题1.0分)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标准答案:A

13.  (单选题) 社会意识相对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本题1.0分)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标准答案:C

14.  (单选题)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本题1.0分)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标准答案:A

15.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本题1.0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标准答案:D

16.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1.0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标准答案:C

17.  (单选题)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本题1.0分)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标准答案:D

18.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1.0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标准答案:D

19.  (单选题)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本题1.0分)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标准答案:A

20.  (单选题)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本题1.0分)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标准答案:B

21.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本题1.0分)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标准答案:C

22.  (单选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的标准。( )(本题1.0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标准答案:A

23.  (单选题)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本题1.0分)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标准答案:D

24.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本题1.0分)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标准答案:C

25.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1.0分)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D

26.  (单选题)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本题1.0分)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标准答案:B

27.  (单选题)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本题1.0分)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标准答案:B

28.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本题1.0分)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标准答案:C

29.  (单选题)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本题1.0分)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标准答案:D

30.  (单选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1.0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标准答案:D

31.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本题1.0分)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标准答案:B

32.  (单选题)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本题1.0分)

 A、  客观的物质世界

 B、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  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标准答案:D

33.  (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1.0分)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标准答案:C

34.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本题1.0分)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标准答案:C

35.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本题1.0分)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标准答案:A

36.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本题1.0分)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标准答案:C

37.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本题1.0分)

 A、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  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标准答案:C

38.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本题1.0分)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标准答案:C

39.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本题1.0分)

 A、  唯物主义

 B、  宿命论

 C、  唯意志论

 D、  循环论

标准答案:B

40.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1.0分)

 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标准答案:B

41.  (单选题)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本题1.0分)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标准答案:A

42.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本题1.0分)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标准答案:C

43.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本题1.0分)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 

标准答案:C

44.  (单选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本题1.0分)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标准答案:C

45.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本题1.0分)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标准答案:B

46.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本题1.0分)

 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标准答案:C

47.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本题1.0分)

 A、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  宿命论的历史观 

 C、  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  循环论的历史观 

标准答案:B

48.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本题1.0分)

 A、  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  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  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标准答案:D

49.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题1.0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标准答案:C

50.  (单选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1.0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标准答案:D

51.  (多选题)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本题2.5分)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标准答案:CDE

52.  (多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本题2.5分)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标准答案:ACDE

53.  (多选题)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本题2.5分)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  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标准答案:ABC

54.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本题2.5分)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标准答案:BD

55.  (多选题)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本题2.5分)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标准答案:ABCDE

56.  (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本题2.5分)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标准答案:ABCD

57.  (多选题) 社会存在包括( )(本题2.5分)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E、  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标准答案:ABC

58.  (多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表现为( )(本题2.5分)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  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标准答案:ABCD

59.  (多选题)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本题2.5分)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  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标准答案:CD

60.  (多选题)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本题2.5分)

 A、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标准答案:ABCE

61.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本题2.5分)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标准答案:BD

62.  (多选题)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本题2.5分)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标准答案:ABCDE

63.  (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本题2.5分)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标准答案:ABCD

.  (多选题) 社会存在包括( )(本题2.5分)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E、  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标准答案:ABC

65.  (多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表现为( )(本题2.5分)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  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标准答案:ABCD

66.  (多选题)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本题2.5分)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标准答案:CDE

67.  (多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本题2.5分)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标准答案:ACDE

68.  (多选题)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本题2.5分)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  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标准答案:ABC

69.  (多选题)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本题2.5分)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  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标准答案:CD

70.  (多选题)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本题2.5分)

 A、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标准答案:ABCE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综合作业1. (单选题)《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本题1.0分)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标准答案:D2. (单选题)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本题1.0分)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