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内燃机学答案B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29:37
文档

内燃机学答案B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B)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课时:56考试时间:2010年6月日一、名词解释1.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能发出的有效功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3.燃料十六烷值:反映燃料的自燃能力,同正十六烷与七甲基壬烷混合燃料的自燃性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同时,可由混合燃料中的正十六烷和七甲基壬烷的体积百分比计算得到4.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5.泵气损失:与理论循环相比,活
推荐度:
导读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B)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课时:56考试时间:2010年6月日一、名词解释1.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能发出的有效功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3.燃料十六烷值:反映燃料的自燃能力,同正十六烷与七甲基壬烷混合燃料的自燃性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同时,可由混合燃料中的正十六烷和七甲基壬烷的体积百分比计算得到4.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5.泵气损失:与理论循环相比,活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B)

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  课时: 56  考试时间:  2010年6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 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能发出的有效功

2.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 燃料十六烷值:反映燃料的自燃能力,同正十六烷与七甲基壬烷混合燃料的自燃性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同时,可由混合燃料中的正十六烷和七甲基壬烷的体积百分比计算得到

4.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5. 泵气损失:与理论循环相比,活塞在泵气过程所造成的功的损失,由推出损失和吸气损失组成

6.进气涡流:进气过程形成的绕气缸中心线旋转的气流运动。

7.柴油机滞燃期:从喷油开始到压力曲线偏离倒拖压力曲线之间的时刻(曲轴转角)。

8.不稳定(不规则)喷射:在某些工况下,当结构参数不匹配时,循环供油量不断变动,各循环喷油规律也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不稳定(不规则)喷射。

9.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喷油泵在油量调节齿杆位置不变时,每循环喷油量随油泵转速变化的特性称为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10.内燃机的外特性:内燃机在供油量调节机构(对柴油机为油量调节杆,下面简称油门,对汽油机为节气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性能指标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内燃机的速度特性。其中,当柴油机的油门固定在标定位置,或汽油机的节气门全开时得出的速度特性,称为内燃机的外特性。油量低于标定位置时的速度特性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二.简答题

1. 内燃机机械效率测量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适用场合是什么?

答:内燃机机械效率测定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和油耗线法。其中,示功图法适合于所有类型发动机,倒拖法适合于压缩比不高的汽油机,灭缸法适合于非增压多缸柴油机,油耗线法适合于非增压或增压压力不高的柴油机。

2. 简述内燃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之间的差异。

答:从工质不同,换气损失,传热损失,燃烧损失四个方面分析。

3. 提高内燃机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降低进气系统的流动阻力;采用可变配气系统技术;合理利用进气谐振;降低排气系统的流动阻力;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

4. 试比较内燃机定压涡轮增压系统和脉冲涡轮增压系统的优缺点。

答:脉冲涡轮增压系统在排气能量利用率、扫气作用、发动机加速性能等方面较优。而定压涡轮增压系统在涡轮效率、增压系统结构方面较优。

5. 基于p—压力示功图上点燃式内燃机燃烧过程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第1阶段为着火阶段,指火花跳火到形成火焰中心的阶段。这一阶段反映火核形成过程,着火滞燃期与燃料特性、缸内温度、混合气浓度、残余废气系数、点火能量有关。着火阶段影响到火焰形成、失火和后续的燃烧过程。

第2阶段为急燃期,指火焰由火焰中心烧遍整个燃烧室的阶段,又称火焰传播阶段。压力升高快,燃烧压力和温度达到最大值。NO排放物主要在此阶段形成。此阶段决定了发动机的动力性。

第3阶段为后燃期,指从急燃期终点到完全燃烧点的阶段。后燃期不应过长,否则传热损失增加,排温增加,热效率降低。

6. 什么是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爆燃?产生爆震的原因以及影响爆燃的因素?

答:在某种条件下(如压缩比过高),汽油机的燃烧会变得不正常,在测录的p-t示功图上,出现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波动,上止点附近的dp/dt值急剧波动,此时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前锋形状发生急剧的改变,称为爆燃。

发生爆燃的原因可归结为终燃混合气的快速自燃。

运转因素的影响: 点火提前角; 转速; 负荷; 混合气浓度; 燃烧室沉积物.

结构因素:气缸直径;火花塞位置;气缸盖与活塞的材料;燃烧室结构.

7. 什么是排气再循环?排气再循环能够降低NOx排放的原因?

答:排气再循环是指将排气的一部分气体引入进气系统,用于降低NOx排放的措施。其能降低NOx排放原因在于EGR使工作混合气的总热容大大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下降。小负荷运转用少量EGR能改善燃烧,但EGR率过大会使燃烧不稳定,表现在缸内压力变动率增大,甚至导致缺火,使HC排放剧增。中等负荷用过大的EGR率使油耗上升,HC排放增大。发动机全负荷运转时追求最大最大动力性,即使NOX排放很高,也不能用EGR加以控制,以免动力性受害。

三.问答论述题

1. 论述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采用增压,2)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高指示效率,3)改善换气过程,提高充量系数,4)提高转速,5)采用二冲程,6)提高机械效率

2. 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主要有哪些?试分别叙述其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

答: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有:HC, CO, NOx, PM(碳烟)。HC和CO由过浓和过稀混合气产生,NOx依赖于氧浓度,高温和高温下的滞留时间。PM由过浓混合气高温缺氧和燃烧氧化物形成。根据各排放物生成机理分析控制措施。

                                                                        第  页

                                                                        第   页

文档

内燃机学答案B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B)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课时:56考试时间:2010年6月日一、名词解释1.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能发出的有效功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3.燃料十六烷值:反映燃料的自燃能力,同正十六烷与七甲基壬烷混合燃料的自燃性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同时,可由混合燃料中的正十六烷和七甲基壬烷的体积百分比计算得到4.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5.泵气损失:与理论循环相比,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