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_基于产出缺口与AD_AS模型的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0:18
文档

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_基于产出缺口与AD_AS模型的分析

收稿日期:2008-11作者简介:谢太峰(1958-),男,河南漯河人,金融学博士,副院长,教授;王子博(198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基于产出缺口与AD-AS模型的分析谢太峰,王子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摘要: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时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估算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而测算我
推荐度:
导读收稿日期:2008-11作者简介:谢太峰(1958-),男,河南漯河人,金融学博士,副院长,教授;王子博(198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基于产出缺口与AD-AS模型的分析谢太峰,王子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摘要: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时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估算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而测算我
收稿日期:2008-11

作者简介:谢太峰(1958-),男,河南漯河人,金融学博士,副院长,教授;王子博(198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

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基于产出缺口

与AD-AS 模型的分析

谢太峰,王子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时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 滤波估算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而测算我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与经济增长区间,并在AD-AS 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以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最后结合实证与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产出缺口;经济增长;Kalman 滤波;AD-AS 模型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1-0043-06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is caused by American Sub -prime crises and the financial crises are transmitting to industrial economics,so Chinese econom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uncertain factors and it ’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nalyze macroeconomic trend of China and to adjust policies.We construct special model by adopting Kalman filter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output and output gap of China,then we forecast the long-term trend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cceptable interval of output gap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more,we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hort -term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AD -AS model theoretically,and give relevant suggestions using empirical and theoretic analysis.

Key Words:Output Gap;Economic Growth;Kalman Filter;AD-AS Model

美国发生的金融风暴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动,从各国央行的联手救市到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题的第七届亚欧峰会,各国协作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由此,将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进而为及时调整经济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从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角度实证分析我

国宏观经济形势,测算我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与经济增长区间,进而在AD-AS 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预测宏观经济走势,最后依据实证与理论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基于产出缺口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一)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界定及估算方法的选择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工具。产出缺口是在潜在产出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概念,而潜在产出是一个易描述而难以把握与测算的变量。凯恩斯主义认为潜在产出是由长期总

估计潜在产出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统计分解趋势法和以生产函数法为代表的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两大类。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到生产函数形式确定以及某些必要指标取得的困难,本文采用统计趋势分解法估算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具体而言,选用近年来国外较为流行的Kalman滤波——

—以状态空间形式表示的多参数动态系统——

—这一强有力的迭代算法进行估算。

本文选取从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GDP数据①,根据GDP平减指数剔除不可比因素,得到GDP 的可比数列。2008年GDP年度数值根据2008年一至三季度数据及增长率推算(同样处理为可比数据)。由此可得GDP的时间数列{GDP t}。

(二)建立基于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量测方程:GDP t=GDP-TC t+GDP-I t,t=1,2,…,T(1)状态方程:

GDP

-TC

t

=GDP

-

TC

t-1

t

t

βt =β

t-1

t

,t=1,2,…,T

GDP

-I

t

1

GDP

-

I

t-1

+…+φ

p

GDP

-

I

t-p

t

!

#

#

#

#

"

#

#

#

#

$

(2)

其中,GDP

-TC

t

,GDP

-

I

t

分别代表GDP t的趋势循

环要素(潜在产出)和不规则要素。GDP

-I

t

的AR(p)模

型的自回归阶数p=2,以上各式中的ξ

t ,ζ

t

,κ

t

均为随

机干扰项。

注意到该模型建立在变量数列{GDP t}为一阶单整数列的基础上,故在使用模型前先对数列{GDP t}进行单位根检验。

这里使用ADF检验方法。由于数列{GDP t}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在进行检验时选择包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由SCI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经验证,在水平值下不拒绝序列中含有1个单位根的原假设(本文略),故对GDP的一阶差分数列进行同样的ADF检验,输出结果如表1。

ADF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数列中含有1个单位根,即{GDP t}是一阶单整数列,满足模型需要的前提条件。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Kalman滤波实证结果: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与经济增长区间

根据量测方程与状态方程编写的EViews程序

并运行即可得到潜在产出数列{GDP

-

TC

t

}。这种估算方法实际上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对潜在产出的定义之上,从而可以依(3)式方便地得到较为直观的产出

缺口,得到产出缺口数列{GDP

-

GAP

t

}。

GDP

-

GAP

t

=

GDP t-GDP

-

TC

t

GDP

-

TC

t

×100(3)

对数列{GDP

-

TC

t

}进行对数化处理再取平均值可得到中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长率约为9.58%,对产

出缺口数列{GDP

-

GAP

t

}取平均值可得平均产出缺口约为0.28%。根据推算,2008年产出缺口约为0.33%,已接均值。

从经验研究和实证分析角度看,可以把一个较长时期内潜在产出平均增长率视为这一区间的经济增长趋势(或路径)。根据我国经济变革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把1978-2008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长率视为这一期间的经济增长趋势或经济运行路径是比较恰当的。从而,根据前述实证所得的潜在产出平均增长率9.58%可以视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②。

图11978-2008年中国产出缺口变动轨迹

当实际经济运行或实际经济增长率在趋势线(9.58%)上方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产出正缺口,这意味着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并且缺口越大,经济越热。反之,当实际经济运行或实际经济增长率运行在趋势线下方时,则会出现产出负缺口,这意味着资源会出现闲置,经济会变冷,并且,负缺口越大,经济就越冷。以横轴表示时间(年),纵轴表示产出缺口

t-Statistic

-3.56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Prob.

0.0016

①本文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

②2008年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否保持9.58%增长率本文第三部分将分析。

(%),可以做出1978-2008年我国产出缺口变动的图形(如图1所示)。

图1描述了我国1978-2008年间产出缺口周期性变动的轨迹,这也是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轨迹。中国长期产出缺口的平均值为0.28%,这就是说,中国经济保持9.58%的长期增长趋势使得产出缺口平均保持在0.28%。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是以过度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代价的。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要想保持9.58%这个较高的增长率,就要求产出缺口平均为0.28%。

不妨把产出缺口区间[-0.28%,0.28%]看做是中国经济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相应的,把经济增长区间[9.3%,9.86%]看做是中国经济可接受的经济增长区间。这就是说,经济运行在产出缺口区间[0,0.28%],虽然在过度利用资源,但是这种“过度”是我国经济体可以接受的,相应的所维持的高增长区间[9.58%,9.86%]也是中国经济可以接受的。如果经济体一段时间运行未超过上述区间的上限,即在上述正可接受的区间内运行,那么经济体自身运行机制会让经济收缩到产出缺口区间[-0.28%,0]、经济增长区间[9.3%,9.58%],因为前期经济的扩张是经济体可接受的。相应的,这种收缩也是经济体可接受的,换句话说是中国居民、企业和可以接受的,即其所造成的产出的减少、失业的增加、物价的下降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中国经济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可为[-0.3%,0.3%],中国经济可接受的经济增长区间可为[9%,10%]。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分析是建立在历史实证的基础上,中国经济今后还能否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来维持经济高增长,经济增长的路径是否改变,这些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

二、基于AD-AS模型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理论分析

(一)建立基于AD-AS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AD-AS模型为从长期和短期、需求和供给方面分析宏观经济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框架。在AD-AS模型下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是按照凯恩斯主义界定的,而前文按新古典主义界定估算的产出缺口可以方便地在该模型下表示。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的作用,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市场自发调节难以奏效,在这一特殊的情况下,应用凯恩斯主义经典模型分析中国经济波动与走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纵轴表示价格(P)、横轴表示产出(Y)的直角坐标系,以AD和AS分别表示短期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以LAS表示长期总供给曲线,则其与横轴的交点Y*表示潜在产出。根据Kalman滤波的实证结果,我国2008年初经济运行处于正缺口,在AD-AS模型中可由图2(A)表示①,图中AD1与AS1的交点所对应得横坐标Y1表示实际产出,依定义,Y1与Y*之差表示产出的正缺口|Y*Y1|②。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水平却不是AD1与AS1的交点的纵坐标,而是AD1与LAS的交点的纵坐标P1,原因就是在产出正缺口的情形下,总需求提高会发生乘数效应的阻断,使得价格提高的幅度大于产出增加的幅度,引发通货膨胀,这也解释了我国当时物价持续走高的原因。

(二)中国当前已进入经济收缩期

同样由前述实证结果,至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产出正缺口缩小,实际(均衡)产出向趋势线回归,中国经济步入收缩期③。基于图2(A),新的产出应位于Y1与Y*之间,并靠近Y*,从而AD和AS曲线必然至少有一条向左移动。也就是说,或者总需求降低,或者总供给降低,或者二者均降低。由此,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状态可由图2(B)表示,即AD1向左移动至AD2表示总需求降低,AS1曲线也向左移动至AS2表示总供给降低,长期生产能力——

—潜在产出趋势线LAS保持不动,则AD2与AS2的交点横坐标Y2表示当前的实际产出,Y2与Y*之间的距离|Y*Y2|表示产出正缺口,同理仍然是AD2与LAS交点的纵坐标表示当前的价格水平P2而非新均衡点的纵坐标。显而易见,2008年一季度至三季度,产出缺口由| Y*Y1|减少至|Y*Y2|,价格水平也由P1下降至P2,注意到由于乘数效应阻断的存在,价格下降幅度不如产出下降幅度大。换句话说就是国民收入下降幅度小于物价下降幅度,当前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价格变动总是滞后于产出变动,也就是价格黏性的存在,在收缩期,伴随产出正缺口的缩小,实际产出趋于潜在产出,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空间,只不过时间上滞后,从而在经济的调整中必须考虑到这一时滞问题。

诚然,图2(B)中除了Y2位于Y1与Y*之间而且靠近Y*这一结论由前述实证分析可以直接得

①本文这部分采用示意图,只描述曲线变化趋势以便于理论分析。

②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即[(Y1-Y*)/Y*]×100,后文便于分析问题采用百分数。

③这里与张连城(2008)观点一致,见《本轮经济周期的波长、波幅特征与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8)。

出,总需求、总供给甚至潜在产出的变动是我们直接给出的,下面将对其合理性以及由此进行预测的可靠性给予说明。

(A)(B)

图22008年AD-AS模型下产出缺口变动示意图(三)短期的经济波动不会改变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影响长期总供给方面的因素或者说是决定潜在产出的因素,这些因素大体上可归为三类:第一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第二是生产要素效率,第三是制度安排与创新。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包括资本投入及资本积累、劳动投入以及自然资源的投入;生产要素的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制度安排与创新既包括企业制度的安排与创新,也包括经济制度的安排与创新。2008年以后,可以预见10-20年中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上述因素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因此,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样说,并不意味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在未来10-20年总可保持模型计算出的9.58%左右的平均增长率。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将导致美国——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经济的疲软,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这必将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而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的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随着开放程度特别是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化,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本次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冲击我国宏观经济运行。

再次,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保持平均9.58%的高增长率,对应平均产出缺口0.3%,是以过度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代价的,基本的经济常识告诉我们,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容忍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必由之路。

综上不难得出:经济增长趋势会出现小幅持续下移。不妨假设未来10-20年中国长期增长趋势是9%,至少维持在8%以上。这就是说,按照凯恩斯主义定义的潜在产出,也就是图中的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的位置保持不变向左小幅移动。对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甚至2010年,可以合理地假设LAS曲线位置保持不变。

(四)中国经济经历短期供给冲击

1.自然资源的短缺已难以支撑过快的经济增长,资源约束问题凸现。根据Kalman滤波实证结果,产出缺口从2007年一季度的1.02%上升到四季度的4.76%,经济增长过快,同时近年来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这意味着产出缺口增加1个百分点,要比过去多消耗好几倍的资源。

从资源利用程度看,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是显而易见和众所周知的。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甚至劳动资源也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短缺,这对一个拥有丰富劳动资源的人口大国来说是少见的。自然资源的短缺已经难以支撑过高的经济增长率,必将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构成有效的资源约束。

2.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使短期总供给降低。受国内外自然资源短缺以及国内劳动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影响,2007年原材料、能源、机械设备等产品的价格上升,劳动工资水平上涨,依据宏观经济原理,本期要素价格上升不可能不抬高下一期的生产成本。

此外,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无疑对我国短期总供给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分析从2008年的PPI变动也可看出:6.1%(1月),8%(3月),8.8%(6月),10.1%(8月)。可见,成本的上升减少了短期总供给,图中AS1曲线必然左移。

3.供给冲击之后的短期总供给不是影响我国经济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与各国实践经验,短期总供给较短期总需求稳定,特别是我国在2008年经历一次供给冲击后短期内总供给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世界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供给的变动更多地取决于需求的变动,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同程度地对经济失去信心,在这种预期下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将减少,他们将观望总需求的变动:如果有力,总需求回升,他们会增加产量;如果总需求依然低迷,没有厂商愿意增加供给。

也可以说,总供给的短期增减都是相对于总需求而言的,从而在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分析中假定总供给短期内不变是合理的。由此,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制定,都要更多地关注总需求,短期总供给不是影响我国经济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五)短期总需求的变动成为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

1.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2008年总需求呈下降趋势。决定总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需求和来自国外部门的需求等诸多因素。

第一,CPI从1月份的7.1%一路攀升到4月份的8.5%,尽管5月起有所下降,直到7月仍在6.3%的高位,价格水平的上升将会导致国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相对减少,进而总需求降低。

第二,为控制经济发展过“热”,2007年以来,我国不断收紧银根,出台多项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和财政,并且的紧缩力度不断加大,直到2008年9月才停止紧缩性的经济。由于经济效应的传导具有滞后性,2007年从紧的经济对经济收缩的作用在2008年产生效应,而且2008年上半年仍在施行的从紧的经济,仍会在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产生效应。这些紧缩性主要针对2007年以来不断高涨的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在2008年产生效应,总需求下降,而且同样由于效应时滞,可以预见总需求还会继续下降。

第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以美国为首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疲软,占我国总需求较大比重的国外部门需求显著下降也使得国内总需求呈下降趋势。

2.总需求的变动将成为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按照经济理论,一国经济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由于总需求的变动决定的,特别是在短期总供给保持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那么可以就此认为中国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就是总需求吗?在经济收缩的进程中,产出缺口是否会进一步缩小直至进入正可接受区间[0,0.3%],产出是否会跌破趋势线进入负可接受区间[-0.3%,0],产出是否会进一步下降使得负产出缺口进一步加大,超过可接受区间使经济转入萧条?

上述问题又可概括为经济收缩的深度。不可否认其内在决定因素是经济运行固有的周期性、固有的自动调节性——

—这是难以控制的,在AD-AS模型下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其外在影响因素就是总需求,或者说总需求是产出变动的直接体现。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危机正使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软,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中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不考虑其他国际联系,只考虑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的减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目前这种传导刚刚开始,这种使产出向潜在趋势线回归的动因将持续。图(2)B中,在AS2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只有AD2曲线继续左移即总需求继续降低。

第二,即使国外经济形势没有发生如此巨变,如前述分析,我国经济在2008年一季度也达到“拐点”掉头向下进入收缩期。而根据以前年度的经验,产出正缺口会逐渐缩小,实际产出回归甚至跌过潜在产出,出现产出负缺口,这是经济自发调节必须的过程。如果经济一定期间位于产出缺口[0,0.3%],那么自发的调节也会位于[-0.3%,0],无需多言,这是经济自身运行机制所决定的。但我国的情况是产出缺口长期超出0.3%,那么如果任由经济自身调节,其收缩的深度一定会跌破-0.4%的产出负缺口(所以需要调节使之不跌破该下限)。仍然由图2(B)可知,只有让AD2曲线持续左移即总需求继续降低。

第三,实际产出缺口在2008年一季度已经开始回落,而紧缩性的经济至第三季度才停止,经济效应的时滞会让产出在原有自发调节的基础上继续减少,如果不及时调整经济,产出缺口跌破-0.3%转入萧条是可能的。这在图2(B)中仍然只能是AD2曲线的继续左移即总需求继续降低。

综上所述,及时调整经济,控制经济收缩在产出缺口区间[-0.3%,0.3%],或者说经济增长率不低于8%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能够控制,则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跌,而且也不会对世界本已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根据到此为止的分析,不难得出:经济的制定必须针对总需求,把握时机与力度出台以提高总需求,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熨平经济波动,防止经济波动演变为经济危机。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别基于产出缺口和AD-AS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与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或路径用平均经济增长率表示约为9%,这也是潜在产出趋势,短期的经济波动不会改变我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受到增长方式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长期增长趋势不可避免地将小幅下移。但仍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至少维持在8%以上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

第二,中国可接受的产出缺口为[-0.3%,0.3%],对应的可接受的经济增长率为[9%,10%]。此区间内:扩张期可以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增长速度,同时物价的上涨在可容忍的范围内;收缩期可视为经济自发的有效调节——

—对一定期间处于正缺口过度利用资源高速发展的调节与缓冲,可以看作正常的收缩,不必恐慌。从长期看,受增长路径下移的作用,产出缺口区间也将“下移”,如果能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以过度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代价,产出缺口区间长度可能会缩小,意味着经济波动会更平缓,实现稳定发展。

第三,中国经济运行自2008年一季度出现“拐点”,经济掉头向下进入收缩期,经历一次短期经济波动。这是经济体内在运行机制对一段时期以来产出持续正缺口、过度利用资源以达到高增长的自发调节,是不可避免的,产出缺口向可接受的区间上限缩小但仍有继续缩小的空间。同时,国外经济危机、国内经济时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使产出缺口继续缩小至0.3%以下、产出跌破潜在产出趋势线、甚至冲出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的下限进入非正常的收缩期——

—萧条期。

第四,中国2008年经历一次供给冲击后短期总供给应暂时保持相对稳定、更多地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动,这使得总需求成为产出变动或经济波动的外在影响,或者说总需求是产出变动的直接体现。从而,经济就可以直接针对相对较易的总需求调整,而不用再去针对难以把握的内在经济调节机制。这就是说,针对总需求制定经济,把握时机与力度出台以提高总需求,通过对总需求的调整熨平经济波动,防止经济波动演变为经济危机。不可否认,宏观应该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或加强),尤其在经济出现波动的特殊时期,从经济运行长期来看,应坚持走以市场自发调节(或配置资源)为主导宏观为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根据以上结论针对本次经济波动可以直接得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握时机持续实施扩张的财政与货币,并坚持以财政调节为主。当前产出正缺口逐渐缩小,经济增长率逐渐向趋势线下降,考虑到原有紧缩性的效应时滞,必须停止紧缩的经济,转而实施扩张的经济。考虑到增税和减税效应的不对称性,在经济收缩期应以财政为主。考虑到新的扩张性的效应时滞,在经济增长率逼近9%时适当加大财政力度,跌破趋势线后应再次施行扩张性财政。对于调整总需求中可能出现的物价波动,可以考虑采用相应的货币调节。

第二,在世界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必须想方设法拉动内需——

—我们认为主要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涉及消费者和企业两个部门。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除了税收方面的财政“优惠”外,可以适当运用降低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扩张性的货币。对于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我们认为应该关注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商品房市场。商品房对大多数现在有购买能力而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仍是奢侈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适当降低商品房价对当前经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经济的最佳目标是使经济增长在可接受的区间内,最差则是不使经济增长率低于8%进入萧条期,出现经济过冷。事实上只要愿意,就是举借1万或2万亿元的国债来拉动经济增长,以保持至少8%的经济增长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2008年三季度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207998.47亿元,这就为通过举借国债,在极端的经济情况下运用扩张性的经济刺激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中国经济运行的长期来看,一方面,不应再通过过度利用资源的方式达到高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宏观必然牺牲一定的效率,应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自发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能力,以宏观为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太峰,王子博.论我国近期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8).

[2]Alberto Musso and Thomas Westermann.As-sessing Potential Output Growth In the EURO Area [J].OCCASIONAL PAPER SERIES,ECB,2005.

[3]Andrew Harvey.Forecasting structural time se-ries models and the Kalman filt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Elsevier,Vol8(4),December.

[4]张连城.中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与宏观经济走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5]黄达主编.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贾伟)

文档

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_基于产出缺口与AD_AS模型的分析

收稿日期:2008-11作者简介:谢太峰(1958-),男,河南漯河人,金融学博士,副院长,教授;王子博(198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基于产出缺口与AD-AS模型的分析谢太峰,王子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摘要: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时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估算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而测算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