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8:30:09
文档

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附件7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方法序号化学物质名称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1氢气(H2)易燃易爆气体空气污染一旦发生大的泄漏,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出入。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尽可能切断泄漏气源,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其自然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器。2一氧化碳(CO)易燃易爆气体剧毒空气污染区域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
推荐度:
导读附件7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方法序号化学物质名称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1氢气(H2)易燃易爆气体空气污染一旦发生大的泄漏,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出入。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尽可能切断泄漏气源,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其自然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器。2一氧化碳(CO)易燃易爆气体剧毒空气污染区域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

附件7           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方法

序号

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1氢气

(H2)易燃易爆气体

空气污染一旦发生大的泄漏,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出入。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尽可能切断泄漏气源,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其自然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器。
2一氧化碳(CO)易燃易爆气体

剧毒

空气污染区域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上风无一氧化碳处。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切断电源,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或改变蒸汽云流向,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防治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致炉中、凹地焚烧。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制定可行的堵漏方案(见堵漏方法附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器。
3氯气

(CL2)

剧毒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立即进行隔离(警戒),严格出入。从上风向进入现场。避免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等物质接触。采取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或稀碱水溶解、中和。也可结合抽排(室外)。如有可能,将泄漏的氯气或液氯导致收集系统或中和溶液。也可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处置产生的废水和漏气容器妥善处理。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化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4天然气

(沼气)

易燃易爆

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防治泄漏物进入受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防爆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5丙稀

(C3H6)

易燃易爆

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眼球气体散尽。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防治泄漏物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或密闭性空间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6丙烷

(C3H 8)易燃易爆气体有毐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喷雾状)。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倒吸。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7乙炔电石气(C2H2)易燃易爆气体

空气污染区域人员立即撤离泄漏区到上风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泄漏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但不得使用金、银、铜质工具。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防治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用喷雾状水抑制蒸汽或改变蒸汽流向。

 

应急处理人员戴孝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8环氧乙炔(C2H4O)易燃易爆

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治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9液化石油气

易燃易爆

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立警戒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断气源。喷雾状水抑制或改变蒸气流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钢瓶)以免液体漏出。防治泄漏物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
10氯化氢(HCL)

遇水后有强腐蚀性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出入。穿防毒(化)服。从上风向进入现场。采取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稀碱水)或雾状水中和、溶解。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体导至收集系统或中和溶液。处置产生的废水和漏气容器妥善处理。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11硫化氢(H2S)

易燃易爆气体、

有毐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倒吸。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12

(NH3)易爆、剧毒

剧毒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钢瓶)以免液体漏出。防治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13一氧化氮(NO)有毒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立即隔离,严格出入,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关闭泄漏阀门,切断泄漏源。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有条件可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应将吸入有毒气体的患者立即送医院诊治。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14二氧化氮

(NO2)

剧毒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严格出入,直至气体散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若是液体,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吸收蒸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15二氧化碳

(CO2)

有毒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严格出入,直至气体散尽。从上风处进入下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治气体进入下水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可用捕集器使气体通过碱性溶液吸收。中毒人员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静卧,保暖、吸氧。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洗眼结膜囊后送医院治疗。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16甲醛

(CH2O)

腐蚀有毒液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用泡沫覆盖抑制蒸汽产生。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如大量泄漏,应设置围堤,然后收集运到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17煤气

有毒、易燃易爆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撒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器阀门,或采用堵漏技术和工具堵漏。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防治泄漏煤气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防爆式排风机送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也可用管路导致炉中或空旷地焚烧。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18光气

(COCL2碳酰氯)

有毒、易爆气体

空气污染迅速撒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考虑下风方撒离至500米。切断气源。现场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排风(室外)。也可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相联的通风橱内。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体漏出。防治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消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19汽油

易燃易爆液体

空气污染

水污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立警戒区。消除所有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使用非产生火花设备、工具收集泄漏物,并置于盖子较松的容器中以待处理。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
20环乙烷

(C5H12)

易燃易爆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火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同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沿沟任意流淌。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到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防静电)
21甲醇

(CH3OH)

易燃易爆

有毒液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用蒸汽覆盖抑制蒸汽产生。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到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22

 

苯(C6H6)易燃易爆液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立即划定泄漏隔离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用于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使用非产生火花设备收集泄漏物,并置于盖子较松的容器中以待处理。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理人中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23乙醇(C2H5OH)易燃易爆液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区域人员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用泡沫覆盖抑制蒸汽产生。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自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理人中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24醋酸甲酯(C3H6O2)易燃易爆液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离。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25异氯酸甲酯(C2H3NO)易燃易爆液体、剧毒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离。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现场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将残余气可耻下或漏出气用排气机送至碱洗塔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做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26

剧毒(固体)

水污染区域人员立即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对溶液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容器内禁止注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合理通风,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对固态氯化钠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移至大量水中,加过量次氯酸钠,静置24小时,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27硫酸

(H2SO4)

腐蚀液体或气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可用砂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收集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当浓硫酸接触到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2%小苏打(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灼伤部位,再用水洗去碱液,然后送至医院治疗。硫酸溅入眼内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再用1—2%小苏打水溶液洗眼和0.5—1%地卡因滴眼止痛,然后用蒸馏水洗眼,后送医院治疗。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
序号化学物

质名称

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
28盐酸

(HCL)

腐蚀液体气体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人进入。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采取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可用砂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收集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
29三氧化硫

(SO3硫酸酐)腐蚀气体、液体、固体,有毒

空气污染水污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合理通风,加速扩散,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要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和泄漏点直接喷水。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30苯酚

(C6H5OH)毒害品

空气污染水污染区域人员立即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容器内禁止注水。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到废弃物处理场处置。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31半水煤气

有毒、易燃易爆气体

空气污染发生泄漏,迅速撒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出入。通过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防爆式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文档

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附件7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方法序号化学物质名称污染要素事故处置方法救援人员防护措施1氢气(H2)易燃易爆气体空气污染一旦发生大的泄漏,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出入。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尽可能切断泄漏气源,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其自然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器。2一氧化碳(CO)易燃易爆气体剧毒空气污染区域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