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本文是著名作家刘绍堂先生的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开学头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记叙了今年路遇老师的经过,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课文先写我读小学时遇到田老师,他是口才,文笔都很好的好老师,再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会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创作打下了基础。“我”很感激他。
教学本课可依循如下思路:1.趣事导入,推知课文内容;2.初读课文,抓住大概意思;3.引读导悟,体会师恩难忘;4.开展活动,营造尊师氛围;5.仿写迁移,表达尊师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歇、恍、滋”的字形。
2. 把课文读通顺。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老师一直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对于老师,有许多赞美、歌颂的文字。是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茁壮成长;是老师让我们认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去神奇的天地玩耍,探索一个个未知世界;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生活抹上绚丽的七彩之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板书课题)《师恩难忘》。
2、介绍作者,激发兴趣: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简介)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3、设疑:让这样一位大作家都难以忘怀的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刘绍棠是怎样来写他的老师的。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本次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
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
2、读词。(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深深感谢 春雨点点 恭恭敬敬
3、读句。(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地讲起来。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
(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的故事。
(4)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______________地向他行礼。
4、设疑 :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教师动作示范),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做到了将认字语言化,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2、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提示:
(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十枝花)
(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3、读图。(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
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2)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A、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怎样的故事就叫“引人入胜”。
B、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如胜”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
(4)用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来说一说田老师讲课的情景。
4、文中写田老师讲故事为什么要写我的反应呢?
作者为了写清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不但用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直接写出,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侧面衬托出来了(板书侧面衬托)。
5、深度探究,理解感恩:
师:“请大家估算一下,原诗多少字?田老师讲的故事多少个字?”
(原诗20个字,故事约200字左右。)
师:“田老师把短短20个字的小诗,编成200个字左右的小故事,故事中加入了什么呢?这个故事对刚入学的‘我’有什么启发呢?”
出示刘绍棠的话: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师小结:小诗描绘的是一种意境,而故事中却加入了田老师的想象,增添了他的创造。他激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美美地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而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会想象啊!所以后文中说:‘老师在我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种子里就有想象、创造的基因啊!这时,你会由衷地对田老师说什么呢?”
6、朗读升华,加深体验:让我们深情地赞美田老师,齐读最后一小节。
7、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让我开学第一天就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在他的故事的滋润中吸收着文学的营养,是田老师的故事把我带入了文学这个殿堂的大门,使我能在文学这块沃土上得以健康、快速地成长。并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2、已经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你有哪些老师让你难忘的吗?课后也写一写让你难忘的老师。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把生活中你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写下来。
2、收集一些赞颂老师的名言、文章、诗、音乐。
第二课时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以上几个词说说田老师是怎样说故事的。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以此引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下文的进一步学习。)
二、精读课文,读恩悟情
1、引读。(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
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 交流: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你懂了为什么题目叫《师恩难忘》吗?
三、以情激情,深入心灵
1、师:有一首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中有这样几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位这样的老师,一位不图任何回报的老师,而因这样的老师,给刘绍棠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放飞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给了‘刘绍棠们’一生的成就。
2、让我们来轻轻吟诵散见在刘绍棠作品中赞美老师的话语吧——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3、创设情境,深入心灵。
创设情境,师生扮演,想象刘绍棠师生四十年后相见的感人画面。
4、小结板书。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板书)
四、总结写法,巩固训练
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回顾全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份难忘的师恩的,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抓住了田老师爱讲、会讲故事这个特点,还写了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这个特点;
(2)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而作者只具体写出了其中一个故事,没有面面俱到,通过这一个故事就能感受到田老师的精彩,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叫“点面结合”。
(3)除了通过“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句直接写出田老师讲故事的精彩,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来衬托,更加表现出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
五、布置作业:
1、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修改课前写的文章,修改好后将这篇文章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所写的这位老师。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
鲁迅《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遇到好老师
师恩难忘 编故事讲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影响我创作 启蒙之恩终生难忘
教学反思:
七、板书设计:
娓娓动听 编故事
1、师恩难忘 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 受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