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设计
实习调研报告
院系名称: 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F0905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讲师
2013年 3 月 8 日
毕业设计实习调研报告
| 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实习调研的情况及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3000字以上的报告: | ||
| 调研时间:2013年2月25日至2013年3月3日 调研地点:郑州中国机械设计六院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材料,根据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熟悉办公楼的使用特点,内部布置,研究其建筑特点、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要求及相互关系。熟悉办公楼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及要求,明确对荷载的传递路径的认识,能对结构和荷载的布置进行简单分析,吸取借鉴实例的精华部分,为下一步指导设计方案,尤其是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调研方式:现场实地调研,网络查询,资料收集。 调研情况:郑州机械设计六院位于中原路与桐柏南路交叉口以西100米左右处。其新建办公楼位于旧楼以东20米处,是多层框架结构的综合办公楼。符合现代多层办公楼的一般特点,结构形式简洁,平面布置合理且基本对称。从抗震的角度看,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有利于抗震,再加上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及设施,能够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比起追求艺术,及外形独特的办公楼,可能更为经济。 一.办公室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定 1.办公楼设计功能要求 1.1.符合企业实际。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生产经营和人财物力状况,一味追求办公室的高档豪华气派,这种做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1.2.符合行业特点。例如,五星级饭店和校办科技企业由于分属不同的行业,因而办公室在装修、家具、用品、装饰品、声光效果等方面都应有显著的不同,如果校办企业的办公室布置得和宾馆的客户一样,无疑是有滑稽的。 1.3.符合使用要求。例如,总经理(厂长)办公室在楼层安排、使用面积、室内装修、配套设备等方面都与一般职员的办公室不同,主要并非总经理、厂长与一般职员身份不同,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办公室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1.4.符合工作性质。例如,技术部门的办公室需要配备微机、绘图仪器、书架(柜)等技术工作必需的设备,而公共关系部门则显然更需要电话、传真机、沙发、茶几等与对外联系和接待工作相应的设备和家具。 2.办公楼设计规范要求: 2.1.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2.2.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2.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3.窗 3.1.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3.2.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采用塑钢窗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便于擦拭) 3.3.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4.门及门厅 4.1.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 4.2.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4.3.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廊、警卫室、衣帽间和电话间等。 4.4.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4.5.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5.走道 5.1.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走道长度(m) | 走道净宽(m) | |
| 单面布房 | 双面布房 | |
| ≤40 >40 | 1.30 1.50 | 1.40 1.80 |
5.2.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6.采光
6.1.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6。
6.2.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7.隔声
7.1.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5dB(A声级),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声级)。
7.2.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否则应采取 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8.办公室的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60m,设空调的可不低于2.40m;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0m,贮藏间净高不得低于2.00m。
二.建筑体型选择与平面布置
1.设计原则
建筑是供人使用的有功能作用的空间,同一功能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建筑可以有多种空间形式,建筑体型一般综合反映内部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的性格、历史时期和民族地域特点。鉴于此,办公楼建筑体型设计应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处理好功能、空间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还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以便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生根于特定的环境,给人以良好的感觉。
同样,对于建筑造型与平面布置的选择,必须考虑结构因素,以有利于结构受力。平面形状应简单、对称、规则,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2.建筑造型
根据设计原则,办公楼采用的是“—”字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符合简单、对称、规则的原则。
3.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
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应尽可能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刚度均匀对称,减少结构扭转的可能性。框架结构应在纵横两个方向布置成双向刚接框架,也就是说,应尽量避免在特殊情况下,形成只有单跨单向的单柱体系。还要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简化设计和施工。在多层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20或C25。在抗震设防地区,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以形成延性框架。
4.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建筑物的平面和剖面是紧密联系的。
三.防火设计
1耐火等级
本工程属三类建筑(使用年限50年的普通建筑和构筑物),其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二级。
2防火设计要点
2.1总平面布局中的消防问题
2.2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场地位置应有方便的道路通过,要求既靠近主道,便于办公楼中人群的集散,又便于消防时交通组织和疏散。
2.3应设环形车道,建筑周围应设宽度不小于3.5m的环形车道,可以部分利用交通道路,以便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能在消防时有足够的流线。
3疏散设计
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还在远离地面的办公楼,将他们全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是防火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供以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3.1疏散所需时间
从火灾现场退出的时间不应超过2分30秒为宜。通道宽度: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少于1m计算。
3.2疏散楼梯的位置
疏散楼梯是发生火灾情况下最主要的竖向交通途径,其位置应首先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也应符合人在火灾发生后可能的疏导方向。
四.结构部分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结构自重较轻。
1.2建筑立面容易处理。
1.3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1.4设计时要控制高宽比。
1.5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也可按需要做成小房间。
1.6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候影响正常使用。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
2.4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五.调研体会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养我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所以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资料: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6.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7.房屋建筑学 董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8.混凝土结构设计设计原理(第四版)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合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四版)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合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李国强 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1.土木工程施工(第3版) 毛鹤琴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指导教师意见: |
| 对“实习调研报告”的评语(含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
| 系审核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