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 ||
| 会计 | 1.定义 | 以货币为主要尺度;对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
| 2.本质 | 是一种管理活动。 | |
| 3.职能 | 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监督是核算正确性的保证; 辅助职能:预测,决策,控制,分析 | |
| 4.会计主体 客体 | 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单位或组织,是空间范围; 客体: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 |
| 5.会计要素 | 虚账:收入、费用、利润 实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
| 会计要素 | 1.资产 | 定义: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分类:流动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
| 2.负债 | 定义: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分类:偿还期长短(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 |
| 3.所有者权益 | 定义: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 |
| 4.收入 | 定义: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
| 5.费用 | 定义: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是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
| 6.利润 | 定义: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
| 复式记账 | 1.定义 | 对一笔发生的经济业务,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 |
| 2.等式关系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不仅明确三者数量关系,亦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 |
| 3.会计事项 | ||
| 会计方法 | 1.会计核算方法 | 对经济业务事项连续、系统、全面地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 填凭证 复式记账 登账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会计报告 |
| 2.会计监督方法 | 包括单位内部监督方法、社会监督方法、国家部门对会计监督的方法。 | |
| 凭证 | 1.原始凭证 | 定义:单据,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 分类:来源(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内容(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 使用情况:P63~P65 |
| 2.记账凭证 | 定义:会计人员据原始凭证整理编制,用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分类:填制方式(单式、复式);用途(专用、通用),专用按内容(收款、付款、转账)。 填制要求:P75~P77 | |
| 3.不同点 | 填制人不同;填制方式不同;作用不同。 | |
| 账簿 | 1.定义 | 由具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簿藉。 |
| 2.分类 | 外表形式(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用途(序时、分类、备查);账页格式(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 |
| 3.登账方法 原则 | 日记账:普通日记账(两栏式、多栏式);特种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总账:订本式;在借贷下,一般用借贷余三栏式。 明细账:活页式、卡片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平行式。 记账规则:P109~P110 | |
| 4.改错 | 划线更正法,红定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 |
| 5.对账 | 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 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账面数每日与实存数核对;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数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数与实存数核对; 往来款项明细账账面数与债务债权单位个人核对。 | |
| 6.结账 | 查明本期内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全部入账; 按权责发生制,编制记账凭证并入账,以确定本期的收入费用; 办理有关账项结转业务;结清虚账户;结清实账户。 | |
| 财产清查 | 1.分类 | 对象范围(全面、局部);时间(定期、不定期) |
| 2.方法 | 货币资金:现金(现金盘点报告表);银行存款 实物: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盘存单(三联),即实存账存对比表,亦盘盈、盘亏报告表 往来款项:往来款项清查单 | |
| 3.账务处理 | 待处理财产损溢:J方盘亏数,转销的盘盈数,余额未处理盘亏>盘盈差额;D方盘盈数,转销的盘亏数,余额未处理盘盈>盘亏差额。 依情况记管理费、其它应收款、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
| 账户分类 | 1.会计要素 | |
| 2.用途结构 | 盘存账户、结算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核算账户、财务成果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调整账户、暂记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所有者投资账户。 | |
| 会计报表 | 1.定义 | 以日常会计核算的资料为主要依据,按一定的格式加以汇总、整理,用来总括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表式的报告文件。 |
| 2.组成 | 主表、附表、附注、财务会计报告 | |
| 3.内容 | 资产负债表:定义(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时间(季末、月末、年末),组成(表首、正表),正表格式(账户式、报告式); 利润表:定义(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组成(表首、正表), 正表格式(单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 编制方法(收入类在D方,费用类在J方,若在相反方加—号,利润营业外收入在D方,营业外支出在J方); 现金流量表:定义(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年度内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且报表),结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编制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 |
| 资产负债表 | 编制方法 | 1.所有者权益类直接通过总账填写; |
| 2.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余额在J方,前加—号; | ||
| 3.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 | ||
| 4.存货=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 ||
| 5.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 ||
| 6.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 ||
| 7.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J方+预收账款明细J方; | ||
| 8.预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D方+预收账款明细D方; | ||
| 9.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D方+预付账款明细D方; | ||
| 10.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J方+预付账款明细J方; | ||
| 11.待摊费用=待摊费用J方+预提费用J方; | ||
| 12.预提费用=预提费用D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