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教科书P37—38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清楚地表书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继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拨一拨
T: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怎么样了。首先,我们先来拨一拨。
指名拨(1)十位是4,个位是6的数。
(2)这个数里面有5个十和3个一。
(3)十个十是多少?
其余学生用双手表示数,左手是十位,右手是个位。
板书:百 十 个
4 6
5 6
1 0 0
2、说一说
T:刚才我们拨一拨计数器,现在我们来说一说。
CAI显示: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Q:谁来回答第一个题目?(谁来回答第二个题目?)
3、比一比。
显示:6 2 10 9
5 8 4 11
指名一两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用手摆填写的符号,集体念题。
二、新课
1、揭题
T:刚才我们比较的数比较小,今天老师把他们变大些,你们还会比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大家敢来挑战吗?
揭题:比较数的大小(齐读课题)
2、十位不同的两位数的比较
T:沙滩上,很多小动物为了比较数的大小吵得可厉害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CAI演示:小松鼠拾了47个贝壳,小兔拾了38个。
豆角老师问:小松鼠和小兔谁拾的多?
Q:你会回答豆角老师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小松鼠拾的多。
追问:为什么?
引导:小松鼠拾了多少个贝壳?小兔呢?(边问边板书:46 38)
T:原来要比较谁拾的贝壳多,只要比较它们拾的贝壳的个数。刚才XX说小松鼠比小兔拾的多,其实就是46比38多。在这里我们可以说46 ?38(46大于38)
Q:为什么46大于38呢?你是怎么想怎么比的?
学生可能会说:
(1)4大于3
引导:这里的4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3呢?你能说完整吗?(带着学生一起说:因为十位上的4大于3,所以46大于38。)
(2)4个十比3个十多
带着学生一起说:因为4个十大于3个十,所以46大于38。)
(3)46已经超过40了,而38还不到40
T:这种想法也挺不错的。
(4)38在46前面,所以46大于38
这种情况比较少,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老师可以作为一个小方法介绍给学生。
该例题请2—3名学生起来说说想法。
T: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理,小松鼠和小兔不再吵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下面老师从旁边借个数过来比比,看看你们能不能也说得非常有理。
板书:38 56
指名2个学生起来回答。
Q:我再换个数,你还会吗?
板书:46 56
一起说回答。
T:刚才我们知道了46大于56,观察一下,它们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S:它们的个位上都是6。
Q1:你还能说哪些个位是6的两位数?你能从小到大的说全吗?
指名说一说,CAI显示数轴。(16、26、36、46、56、66、76、86、96)
Q2:这些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Q3:看着数轴你能比较26和66的大小吗?
小结: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两位数的大小,你能说怎么比吗?
S:比较十位上的数。
T:说得很好!当我们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先比十位,十位大,那这个数就?十位小,这个数就?
3、十位相同的两位数的比较
T:解决了小松鼠和小兔的矛盾,现在我们来看看沙滩上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吵架呢?
CAI演示:小狗拾了53个贝壳,小猴拾了56个贝壳。
白菜老师问:小狗和小猴谁拾得多?
Q1:要知道谁拾得多就要把它们拾的贝壳个数比一下,小狗拾了多少个?小猴呢?
板书:53 56
Q2:53和56比较大小,你会比吗?刚才我们说了,比较两位数的大小要先比十位,可是你现在发现什么?
S:53和56的十位上都是5。
T:意思就是它们的十位相同。十位相同时,我们怎么比呢?
S:比个位。
T:非常棒!比较两位数大小时,十位相同,比个位。
Q3:谁来比个位?
S:个位上3小于6,所以53小于56。
T:说得很好!一起说:十位相同,比个位,因为个位上3小于6,所以53小于56。
谁能完整得说一说?
指名1—2名学生说一说。
T:大家说得很有道理,小狗和小猴也和好了。那么老师来拨一个数给你们比一比,看你们会不会比。
拨51,板书 56 51
Q: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T:刚才我们比较的53、56和我拨的51都是五十几,五十几就只有这三个吗?
谁能从大到小地说全了?
Q:这些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五十几比50大还是小?60呢?
4、100和两位数的比较
T: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沙滩上的吵闹声越来越小了,最后还剩下谁在那里吵呢?
CAI演示:小鹿拾了100个海螺,花猫拾了98个。
茄子老师问:小鹿和花猫谁拾的海螺多?
Q:你会回答茄子老师的问题吗?
S:小鹿拾的多。
Q:为什么?你比较的是多少和多少?
S:100和98。
Q:你怎么比的?
S可能回答:100里面有10个十,98里面有9个十。
T纠错:98里面只有9个十吗?完整的说清楚。
T:98里面有9个十和8个一。(或者:98的十位上有9个十。)
10个十大于9个十,所以100大于98。
Q:你会比100和98的大小,100和9呢?56和8呢?
三、 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完成,共同校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指名回答,随机抽一两组提问怎么想的,检查正确率。
3、想想做做第5题
CAI演示,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进行两个以上数的比较大小。
指导:从左往右比,比完一对,填一个圈。
4、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讲解左边两题,让学生说说符号的方向,该怎么填。再讲解第三个题,说说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的,应该从大到小地填。
学生完成,交流答案。
四、全课总结。
T: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Q:当我们比较两位数大小时,先比什么?
如果十位相同怎么办呢?
你会拿100和一百以内的数比较吗?谁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从整体性来讲,本节课有点零散,可以把场景缩减成一个场景图。例如把第一个场景沙滩上再多添加几只小动物,把下面试一试的两组数也放上去,然后有目的地选择数来问问题。这样给孩子的印象就是整节课都是在解决一个拾贝壳的问题,思路比较清晰。
其次,本课的导入部分过久,拨数说数的组成浪费了很多时间,这里拨数可以只抽两三个数来拨一拨,让学生先手摆数,然 后告诉 老师怎么拨,一起数各个位上的算珠,共同检验这个数。说一说的第1题不用再把每个数的组成都说出来,只要把屏幕显示的46和38的组成说一下就行了。
在学生比较46和3小时,学生都是通过比较十位来比较大小的,这种想法只强化了数的组成,还可以把书上另一种想法按数的顺序来比较大小的想法也拿出来作为建议介绍给学生。
再是,当学生的大致意思已经说到比较十位上4和3的大小时,老师要表扬其意思说对了,但要及时把语句规范化,可以带着全体学生先说一遍,然后再请学生学着说,这样学生就不会一直模仿第一个孩子的话说也说不清楚了。还有就是每组作为例子的一组数请起来说的孩子太多了,2-3个即可。
本课里还有个表述错误,有个学生说“100里面有十个十,而98里面有9个十。”后面半句只说了98组成的一半,是错误的,我没有及时纠正,以至于后面的练习中有的孩子看计数器写数只写了要比较的那个数位的数字。
由于前面时间拖久了,后面的练习没有及时完成,最后也由于忙乱,全课总结也没做就下课了。这里可以把最后的考一考省略,直接做完书上第2第3题就全课总结,然后比一比星星多少就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