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接入时延
1.1接入时延定义
接入时延测试分三类测试:
1)Attach接入测试–即初始接入附着时延测试。在开机关机流程中,UE发起的初始ATTACH 接入流程;
2)Idle-to-Active接入测试–即数据业务激活时延测试。在IDLE状态下发起SERVECE请求的idle-to-active流程;
3)Paging接入测试–即数据业务激活时延测试。在IDLE状态下由核心网通过paging触发UE,进行paging流程。这部分内容不做描述。
1.2接入时延优化思路
1.时延问题一般优化步骤:
>>统计分段时延,对比理论基线锁定异常点;
>>针对异常点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2.比拼时延优化思路>>通过固定上下行MCS,增大UE发射功率,减少或消除HARQ重传;
>>通过固定CCE和CFI,减小PDCCH误码;
>>通过预调度减小上行调度等待时间;
>>选择合适的预调度大小,过大会降低上行SINR引起HARQ重传,过小会导致分片;>>关闭核心网鉴权;
>>增加PRACH时域密度,缩短随接接入等待PRACH时间;
>>消息并发处理;
>>优化eNB和UE内部处理时延;
1.3接入时延分段-attach
1.4 接入时延分段-Idle to Active
IdleToActive激活流程与开机接入流程类似,只是少了核心网鉴权的NAS直传过程和UE能力查询过程。在RRC-IDLE/EMM-REGISTERED状态,核心网会保存UE能力。在S1连接建立过程中,核心网会提供保存的UE能力给eNB,因此eNB不需要通过空口查询UE能力。因此数据业务接入时延小于开机附着时延。
二、Ping时延
2.1Ping时延分段
各段时延理论分析参考:
>>Windows→UE PDCP,及ACK包从UE PDCP →Windows时延总和0.7ms;
>>eNB DSP处理上行数据包并交给MAC时延2ms;
>>UE DSP处理下行数据包需要2ms;
>>eNB PDCP →PDN GW →APP.Server →UGW →eNB PDCP环回时延0.6ms;
>>UE和eNB的PDCP →RLC →MAC以及MAC →RCL →PDCP处理时延约0.2ms;
2.2Ping时延优化思路
影响ping时延的要素
1)RAN时延
>>信道质量和HARQ重传
>>调度方法:预调度,固定调度,动态调度
>>Ping包与UL grant的Payload大小:Payload小于ping包大小,引入BSR,最多可增加10ms 时延
>>子帧配比与调度几率:TDD系统,上下行子帧的不连续发送,可能增加10ms左右的时延>>数据到达与SR发送时刻:非预调度时,SR周期不同,可能会引入较大的时延
2)EPC时延
>>PDN GW处理时延
>>eNB与PDN GW间传输时延
3)E2E时延
>>MTU大小与数据报分片/重组
>>PDN GW和App.Server传输时延
网优雇佣军| 以分享为乐
致力于移动通信网优文档分享和资源共享!
>>>>>订阅方法:
1)搜索: hr_opt
2)搜索公众号: 网优雇佣军
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