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申报书
申 报 学 校 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盖章) |
专 业 名 称 畜牧兽医 |
主 办 单 位 南宫市教育局(盖章) |
二Ο一二年三月
填报说明
1.学校类型:公办中职、民办中职;
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包括办公、教室、实验实训场所、图书馆、体育馆(风雨操场)等的面积;
3.自筹经费:包括专项经费、学校培训、科技效劳等收入费用;
4.兼职教师:指正式聘用的,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20学时以上)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5.教学仪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6.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单价不低于5万元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7.骨干专业:指办学条件比较好,就业率较高的主体专业,或省级重点(教改试点)专业;
8.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指专任教师中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
注:申报学校必需如实填写本表各项数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评审资格。
一、申报学校大体情形
基本信息 | 学校名称 | 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是否国家、省级重点校 | 是 | |||||||||||||||||||||||
举 办 方 | □省级■地市级 □行业 □企业 □其他 | 全日制在校学生(人) | 7704 | ||||||||||||||||||||||||
学校类型 | 公办中职 | ||||||||||||||||||||||||||
通信地址 | 河北省南宫市凤凰路1号 | 邮 编 | 055750 | ||||||||||||||||||||||||
学校网址 | |||||||||||||||||||||||||||
法人 代表 信息 | 姓 名 | 魏福勇 | 职 务 | 常务副校长 | |||||||||||||||||||||||
办公室电话 | 036 | 传 真 | 022 | ||||||||||||||||||||||||
手 机 | |||||||||||||||||||||||||||
联系人 信 息 | 姓 名 | 张国祥 | 职 务 | 办公室主任 | |||||||||||||||||||||||
办公室电话 | 022 | 传 真 | 022 | ||||||||||||||||||||||||
手 机 | |||||||||||||||||||||||||||
面积与仪器 | 占地面积(亩) | 690 |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 166000 | |||||||||||||||||||||||
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 | 113000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平方米) | 5200 | ||||||||||||||||||||||||
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 (平方米) | 41735 | 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 (平方米) | 335 | ||||||||||||||||||||||||
仪器设备 | 总值 (万元) | 2870 |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 数量(台/套) | 63 | ||||||||||||||||||||||
生均(元) | 3376 | 总值(万元) | 768 | ||||||||||||||||||||||||
实验实训自开率(%) | 98% | 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 6000 | ||||||||||||||||||||||||
办学经费与师资 | 近三年办学经费相关数据 | 总额(万元) | 生均(元) |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财政拨款 | |||||||||||||||||||||||||||
学费(含住宿费) | |||||||||||||||||||||||||||
自筹经费 | |||||||||||||||||||||||||||
其它 | |||||||||||||||||||||||||||
教职工总数(人) | 496 | 专任教师数(人) | 405 | ||||||||||||||||||||||||
兼职教师数(人) | 87 |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数(人) | 132 | ||||||||||||||||||||||||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数(人) | 95 |
专业情况 | 专业数 | 19 | 稳定招生专业数 | 19 |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 % | |||||||||||||||||||||
主干专业情况 | |||||||||||||||||||||||||||
序号 | 专业 名称 | 设置时间 | 年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累计毕业生 |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 |||||||||||||||||||||
1 | 畜牧兽医 | 1987年 | 450 | 1539 | 8421 | ||||||||||||||||||||||
2 | 现代农艺技术 | 1987年 | 580 | 22 | 9387 | ||||||||||||||||||||||
3 | 数控技术应用 | 2007年 | 250 | 605 | 926 | ||||||||||||||||||||||
4 | 计算机应用 | 1993年 | 400 | 1226 | 7708 | ||||||||||||||||||||||
5 | 建筑工程施工 | 1993年 | 150 | 3 | 3423 | ||||||||||||||||||||||
6 | 学前教育 | 1995年 | 150 | 320 | 1360 | ||||||||||||||||||||||
职业技能鉴定站 | 序号 | 名称(附相关佐证材料) | 鉴定工种 | 等级 | 发证机构 | ||||||||||||||||||||||
1 | 南宫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机构编号:05030) | 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兽医防治员等6种 | 初、中级工、技师 | 邢台市劳动局 | |||||||||||||||||||||||
2 | 南宫市国家职业技 能鉴定所(机构编号:05030) | 农艺工等6种 | 初、中级工、技师 | 邢台市劳动局 | |||||||||||||||||||||||
3 | 南宫市国家职业技 能鉴定所(机构编号:05030) | 工程测量等8种 | 初、中级工、技师 | 邢台市劳动局 | |||||||||||||||||||||||
4 | 南宫市国家职业技 能鉴定所(机构编号:05030) | 计算机操作员等5种 | 初、中级工、技师 | 邢台市劳动局 | |||||||||||||||||||||||
校企合作经历 校企合作经历 | 学校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秉承“技能是根本,就业和创业是硬道理”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道路,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引领、示范、骨干作用。 一、多方联动,促进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注重与部门、行业、企业、农户的互动对接,积极与畜牧局、农业局、安监局等部门合作,成立了由领导、企业或行业专家、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组成的“专业设置专家指导委员会”、“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实行“四参与四联合”运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进行总结和改革,形成了“以产业建专业,以专业促产业”的发展之路。学校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獭兔养殖合作社、紫薯种植合作社、格力犬养殖协会、信鸽协会、食用菌协会等19个行业合作社、协会,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坚持“先签协议后招生、定向培训再上岗”的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由学校具体实施教学,企业负责师资培养、实践实训等。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学校先后与天津LG电子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造船厂、南宫BB肥厂、北京柯达有限公司、河北驹王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千喜鹤等200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三、工学结合、农学结合,拓宽校企合作关系。学校采用“2+1、1+1、周倒制”等模式,实施工学结合、农学结合,与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集团、天津新港船厂、北京国土资源遥感公司、河北德凯纺织、河北省一犇农机、邢台依林山庄、南宫市精强连杆厂、南宫市众益獭兔养殖基地、南宫市志超动物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办学,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达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目的,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学生实习、企业生产、技术指导、成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稳定就业率和就业安置水平。 四、校企共建、产训结合,完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先后成立了农民培训基地生产示范场、九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养鸡场等校办企业,并把数控车间、汽修车间、电焊车间等建设成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和学校提供生产服务,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实训和生产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接触到行业的新工新技术,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全真实习、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实现“学生”与“工人”角色的“无缝对接”。 五、项目研发、校企合一,创新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投资30多万元建立了家畜人工授精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后,免费为南宫及周边养殖户提供精液5万余头份,学校建立建全了谱系档案,缩短了家畜优良品种的推广周期,提高了生产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效益,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学校与德亨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邢台市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研究中心,墙体保温砖技术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200余家紧密结合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与畜物局、农业局、质监局等机关密切合作,利用獭兔养殖合作社、紫薯种植合作社、格力犬养殖协会、信鸽协会、食用菌协会、黄韭种植协会、蚕桑种养协会等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民间团体组织联系了160余家当地养殖、种植大户,使、行业、企业、学校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多元化,在资源共享、人员培训、现场教学、学生实训、兼职教师聘任等方面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 我校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与产业的融合、专业与就业的融合、产业与就业的融合,推行“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探索“送教下乡、送教进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 一是“双循环工学交替”。采用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采用2+1、1+1、周倒制等,使“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结合培养,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例,学校扶持学生家庭养殖,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吻合,做给学生看,领着学生干,真正做到了“边上学、边致富、毕业就是专业户”。 二是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的一条龙式校企全程合作模式。 三是订单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签订订单培养合同,及时调整课程,保证学生经过强化培训,到企业能够顶岗,增强了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四是“送教下乡、送教进厂、岗位培训等培养模式。学做交替、工学一体,使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施工过程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是“双证书”制度。对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直至合格后才能实习就业。 在教学方面,实施“教师与工程师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工程项目合一”模式,实现了“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的对接、实训技能和生产技能的对接、实训场景与生产环境的对接、教学内容和生产知识的对接”四个对接的教学模式, 一是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将教室搬进车间,将企业专家请进教室,将学生变成学徒,将作业变成产品,实现实践教学与岗位操作的零距离。 二是推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模式。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让学生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检测与检验”--“评估反馈”的项目制作程序,做到教学与实际岗位工种相结合,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三是推行仿真、模拟教学模式。采用前校后厂、教产一体、产训一体,学校与企业深度结合,通过校办工厂和校外实习基地,仿真工厂环境,使就业学生适应期短、上手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是推行“晌倒制”和“周倒制”实训教学模式。牧医专业学生半天学习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半天到基地进行综合实践,学生参与从种猪喂养到成品猪出售各个实践环节。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鼓励教师下企业、下基层锻炼,先后制订了《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教职工单项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先下企业,再上讲台,先当技师,再当教师。 同时,学校组建和参与职业教育集团,使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办学,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学校先后牵头成立了邢台市建筑技术职教集团,参加了邢台市现代农业职教集团、邢台市数控技术职教集团等,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办等形式,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各个成员单位之间可以在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学研结合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
教学改革成效 教学改革成效 教学改革成效 教学改革成效 | 一、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不动摇,始终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建校之初,学校就确定了“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传播技术、富民强市”的办学方针,积极主动地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学校根据市场设专业,对准产业办专业,把专业设置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将专业与产业结合的载体——实业发展起来,确立了“依托专业办实业,依托实业促产业”、“强专业、创实业、促产业,专业、实业、产业三业一体”的办学思想。如学校依托省级特色专业——现代农业专业,创办了“一个研究所”(畜禽良种繁育研究所)、“两个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猪协会)、“三个中心”(畜禽良种繁育中心、食用菌开发服务中心、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四个场所”(农资公司、宠物医院、兽医服务站、饲料门市)、“六个示范场”(种猪场、养鸡场、牛场、羊场、种鸽场、特种动物养殖场)、“七个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土肥检测室、分析化验实验室、牧医实验室、良种繁育实验室、无公害生态检测实验室、农牧产品质检实验室),积极面向农科类专业学生、短训学员、农村专业户以及双带工程学员,开展“信息咨询、良种引进、优种繁育、技术推广、生产示范、技能鉴定”等一系列服务。 畜禽良种繁育中心积极开展畜禽良种“五包式”服务(包提供优种、包饲料供应、包技术指导、包生产管理咨询、包最低价收购),每年向南宫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良种猪2000余头、犊牛500余头,带动全市生猪存栏量突破20万头,使全市商品猪综合效益提高250万元。食用菌开发服务中心采取“学校+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年生产菌种万斤,直接带动4000多名农户从事姬菇种植,年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累计培养长班毕业生万余名,短期培训涉农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推广优良品32个,传播实用技术6,其中600余名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1000余名成为种养殖大户,3000余名成为乡镇科技兴农技术骨干,为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及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坚持“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办学根基不动摇,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通过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师资培养方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师资建设思路,通过公开招聘优秀本科毕业生、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校兼职、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科名师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05人,兼职教师87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13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28人,先后开发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13个,有130余名师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先建基地后招生”的建设思路,并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校校和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新建或改建了现代农业、建筑技术、数控技术、金属焊接等14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是国家重点建设实训基地1个、现代农业、数控技术、汽修、学前教育等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4个,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 三、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改革发展带头人,开辟了职业教育发展新天地。 学校把开发富余劳动力资源,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之一。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瞄准我市羊绒、羊剪绒、毛毡、棉花加工、食品加工、钢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企业职工等,通过定向培训、在岗培训、涉农培训、网络培训、认证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等各类培训,实施劳动力就地、就近、异地转移。三年来,先后开展各类职业和短期培训万余人次,为廊坊富士康集团、河北千喜鹤集团、河北燕丰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德凯纺织有限公司、邢台双龙钢铁集团等80余家企业定向培训工人2000余人。 2009年实施“送教下乡”工程以来,学校始终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科技型、创业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坚持“专业围着产业转,教学围着农民转,评价围着生产成果转”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教师深入乡村一线抓教学,走进田间地头搞服务,把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管理理念送到农村一线,把前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我市紫冢獭兔和水貂养殖,南便红薯种植、垂杨桑蚕、北胡黄韭种植、凤岗王屯棉花良种繁育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为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獭兔养殖专业户陈桂红、食用菌种植专业户马宝珍、蔬菜种植专业户郝治、养鸡专业户张彦兵等一批致富带头人,带动“送教下乡”广大学员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村校共建”、“学校+公司+学员”、“学校+基地(合作社)+学员”等“送教下乡”新模式,为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支持和技能支撑。先后扶持食用菌规模种植户260余家,指导农户新建蔬菜大棚400多个,直接带动200户农民从事特色养殖业。专业教师组成的涉农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全市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范围遍布全市456个村庄,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植根三农 心系沃野》、《农民心中的“科技财神” ——河北省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服务“三农”纪实》为题报道了学校服务“三农”的典型做法。 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边上学边致富,毕业就是专业户人才观”新的发展内涵。 学校以市场为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天津新港船厂、北京国土资源遥感公司、富士康太原有限公司、天津LG电子有限公司、河北驹王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等15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通过率均在95%以上,有50余人次先后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奖,涌现出了付世杰、闫萌、张福欣、张中旭等一大批就业脱贫致富典型,有的毕业生还开始了创业之路,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和小型企业,有400余名毕业生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 五、当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和资金保障。 南宫、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启动实施了占地361亩的西校区建设工程,实行职教园区与工业园区一体化建设模式,打造“前校后厂、引企入园、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的职教改革示范区,在项目用地、配套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学校最大的支持,为全市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先后探索出了“先建基地后招生”、“上挂横联下辐射”、“专业、实业、产业三业一体”等办学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经验。2005、2007、2009、2010年度被、省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3月被河北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河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2008年10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教育部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9年全国校园法制安全知识普及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
专业设置时间 | 1987 | 年招生数 | 450 | 在校生数 | 1539 | |||||||||||
累计毕业生数 | 8421 |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 % |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总 数(人) | ||||||||||||||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数(人) | 7 | |||||||||||||||
中级职称教师数(人) | 43 | |||||||||||||||
初级职称教师数(人) | 14 | |||||||||||||||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人) | 36 | |||||||||||||||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人) | 17 | |||||||||||||||
兼职教师总数(人) | 14 | |||||||||||||||
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所 | 南宫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机构编号:05030) | |||||||||||||||
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开出学时数占总课时比例 | % | |||||||||||||||
本专业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 5600 | |||||||||||||||
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状况 | ||||||||||||||||
序号 | 名 称 | 建筑面积 (平方米) | 仪器设备 | 其中: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 主要实训项目 | 是否面向 其他专业、数量 | ||||||||||
台/套 | 总值 (万元) | 台/套 | 总值 (万元) | |||||||||||||
1 | 基础实训室 | 116 | 96 | 动物结构、形态、病理及动物解剖、病例解剖、畜牧生产等专项技能训练。 | 1 | |||||||||||
2 | 牧医实训室 | 321 | 123 | 2 | 11 | 动物临诊检疫、产地检疫、实验室检疫、技术等技能实训。 | ||||||||||
3 | 动物病理及防疫实训室 | 225 | 132 | 1 | 6 | 为养殖户开展畜禽疾病防疫、检疫场地处理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 ||||||||||
4 | 畜禽人工受精繁育中心 | 605 | 238 | 3 | 23 | 承担畜禽疾病防控,面向广大养殖户开展畜禽人工受精等技术服务,培训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 ||||||||||
5 | 农民培训基地生产示范场 | 2600 | 180 | 380 | 5 | 45 | 优良品种推广、生产示范、畜禽疾病防控,培训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 2 |
现有校外实训基地(附相关佐证材料) | ||||||||||||||||
序号 | 名称/合作企业 | 主要实训内容 | ||||||||||||||
1 | 河北省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 | 动物宰前检疫、动物宰后检疫等 | ||||||||||||||
2 | 南宫市中兴种猪有限公司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3 | 南宫市众益獭兔养殖场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4 | 南宫市绿源獭兔养殖场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5 | 南宫市中牧兽药连锁店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6 | 南宫市九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诊疗实践、动物防疫等 | ||||||||||||||
7 | 南宫市獭兔养殖协会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8 | 南宫市志超动物医院 | 诊疗实践、动物防疫等 | ||||||||||||||
9 | 南宫市天蓬猪业有限公司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10 | 南宫市永才养鸡场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11 | 河北奥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 动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12 | 南宫市冀南种猪场 | 物疫病防疫、环境消毒等 | ||||||||||||||
项目建设方案概述(包括基地现有基础、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申报专业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主要举措和建设进度、硬件、软件建设资金预算及投向等) 一、现有基础 南宫市职教中心始建于1987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先后探索出“先建基地后招生”、“上挂、横联、下辐射”、“专业、实业、产业三业一体”等多条适合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的新路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20多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省主要领导都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人员都曾来学校参观学习。《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等报刊都介绍过学校的办学经验。 (一)专业概况 畜牧兽医专业始建于1987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建立之初,学校就树立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科研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满足学校教学与实训任务的同时,成为了邢台及周边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试验示范与培训推广基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产科教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建校至今,该专业累计培养长班毕业生8000余名,短期培训涉农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600余名毕业生成为当地乡镇科技兴农技术骨干,1000余名毕业生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及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师资力量雄厚 该专业采取“引、聘、培”等措施,积极开展“师徒工程”、“五个一工程”,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在职进修等手段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技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技能强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详见附表一) 教学团队情况统计表 人 数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初级职称 | 行业企业经历 | 双师型教师 | |||||||||||
专任教师 | 7 | 43 | 14 | 36 | 42 | |||||||||||
兼职教师 | 14 | 12 | 2 | 0 | 14 | 6 | ||||||||||
合计 | 78 | 19 | 45 | 14 | 40 | 48 |
(三)实验实训设施完善
该专业注重学生动物防疫及检疫相关综合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吸引行(企)业文化、设备及资金进校园,努力突破办学资源瓶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该专业建有基础实验室、动物病理及防疫实训室、牧医实验室等专业实训室3个、畜禽人工受精繁育中心1个、农民培训基地生产示范场1个,配备有高温灭菌箱、生物无菌操作间、电光源显微镜、双重蒸馏水仪、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大型仪器设备769台(套),设备总值万元。(详见附表二)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构成一览表
序号 | 名 称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仪器设备 | 主要实训项目 | |
台/套 | 总值 (万元) | ||||
1 | 基础实训室 | 116 | 96 | 动物结构、形态、病理及动物解剖、病例解剖、畜牧生产等专项技能训练。 | |
2 | 牧医实训室 | 321 | 123 | 动物临诊检疫、产地检疫、实验室检疫、技术等技能实训。 | |
3 | 动物病理及防疫实训室 | 225 | 132 | 为养殖户开展畜禽疾病防疫、检疫场地处理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 |
4 | 畜禽人工受精繁育中心 | 605 | 238 | 承担畜禽疾病防控,面向广大养殖户开展畜禽人工受精等技术服务,培训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 |
5 | 农民培训基地生产示范场 | 2600 | 180 | 优良品种推广、生产示范、畜禽疾病防控,培训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 |
合计 | 3867 | 769 |
(四)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本专业紧紧围绕行业岗位需求,把工作过程分解为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动物产品检验三个项目化岗位群,并形成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为一体的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三年来,先后该专业已发表实践性教改论文30余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及实训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人才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该专业紧扣畜禽疾病防疫、特色动物养殖、动物防疫防控、检疫检验等相关岗位要求,紧跟行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标准。同时,积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广泛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探索和完善“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第1学期(体验阶段):在基础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以校内实训场所为主,校外基地为辅,以职业技能体验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或行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感性认识畜禽正常及异常生理表现,初步了解社会、行业企业的职业环境和需求,夯实专业思想、学农爱农,明确学习目标。
第2-5学期(单项技能训练及专业理论系统教育阶段):按照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过程优化组合课程,精选课程内容,融“体、教、学、做”于一体,进行项目教学。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操作能手主要承担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训,专任教师主要承担理论教学。
第5-6学期(综合技能演练阶段):实施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校内承包经营,实战演练,检验学习成果,实现“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六)校企合作机制良好
本专业充分发挥师资及实训中心技术平台优势,锐意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双向交流机制。聘请企业行业的能工巧匠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同时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在教与产、教与研的合作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七)社会服务深受好评
本专业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实训中心技术平台,主动为周边地区开展技术服务,既服务了周边畜牧业,又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料。一是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校外定点实训基地及周边畜牧业集中地区进行防疫、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并承担了部分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开通了咨询热线,随时接受有关咨询。截至目前,共计咨询动物疾病防治等相关问题约4000余条,并现场指导防检工作约600余人次。三是常年为养殖场(户)、畜牧类企业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工作,并为基层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培训工作。三年来,先后开展各类技术和技能培训4000余人。尤其是在“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病爆发期间,广大专业教师深入农户、养殖场,实地参与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并在病原诊断、防控方案制定等方面为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持,使疫情及时得到控制,得到了、市的一致肯定。
二、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科技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畜牧养殖与防疫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包含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立体的产业。鉴于自然资源有限性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加强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发展精准农业、工厂化农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生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技术人才近两年来备受社会的关注。根调查显示,近两年农学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中成了“香馍馍”,稳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各地区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急需一大批从事动物养殖、蔬菜园艺、瓜果栽培、果树栽培、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植被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其薪酬在各专业毕业生中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据国家人事部预测,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将达到几百万。
南宫是传统农业大市,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近年来,全市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畜牧养殖、优质棉花、无公害蔬菜和林果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培育扶持了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项荣誉称号。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党在农村惠农的逐步加大,全市招商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河北亿丰养殖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生猪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相继投产,为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南宫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畜牧业是地方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当前我市农业生产一线畜牧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缺口在2500人以上,当前急需培养一大批从事特色养殖、动物疾病防疫、动物检疫检疫、宠物营养师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而我市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中职学校仅有我校一家,全市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通过加强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扩大长班招生和短训规模,可大大提高学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养殖和管理水平,有效缓解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中等农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压力。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首要任务是发展生态农业。南宫市传统农业大市,具有发展养殖业的良好传统和区位优势。畜牧业是地方主导产业之一,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羊以及水貂、獭兔等特种养殖为主。全市百头以上养猪场达155家,生猪年存栏万头,占养殖业的%,其中河北千喜鹤肉类有限公司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已发展成为河北及周边省份生鲜猪肉市场上的主导产品。河北亿丰养殖有限公司年提供纯种猪7000余头,商品猪15000头,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全市规模养牛场达到8个,年存栏万头,占养殖业的%,被命名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市 (县)”。全市有规模养鸡场184个,年存栏万只,占养殖业的%。全市共有鸵鸟、水貂、獭兔、乌苏里貉等特种动物养殖8个品种,特种动物年存栏万只。目前,全市畜牧业产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尽管近年来随着,由于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致使许多先进的畜牧品种、科研成果、前沿技术推广周期较长,产业链条较短,农民增收愿望强烈,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实施该项目,加速冀南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产业腾飞,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是河北省尤其是冀南区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和是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1年12月6日河北省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冀政〔2011〕135号)文件,要求把畜牧业作为农业重点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确保全省畜牧业实现稳步发展。南宫、市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制定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和激励制度,以千喜鹤和新希望集团为依托,加强6个生猪养殖场区、4个特种动物养殖基地、2个蛋鸡养殖基地、3个奶牛繁殖基地、2个肉牛饲养基地建设,促进全市养殖业健康发展。2011年10月25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的专门文件,学校将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致富增收。
(二)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球禽流感、口蹄疫、SARS等频频突袭人类,其危害不仅仅影响畜牧生产,制约农民收入,而且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动物防疫及检疫工作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关注动物健康就是关注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加强动物防疫和检疫队伍建设已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2010年一号文件指出“应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推进基层防疫体系的建设,……,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因此,大力培养畜养殖、畜牧疫与检测、动物防治员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培养动物养殖、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营养师等方面紧缺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目前,河北省乃至全国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十分紧缺,全省仅动物疫病防治员与检疫检验员约20万人,而现有相关人员不足严重匮乏,全省大中专院校每年培养的兽医类毕业生不足1万人,亟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南宫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畜牧业是地方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当前我市畜牧类专业人才匮乏,急需培养一大批从事特色养殖、动物疾病防疫、动物检疫检疫、宠物营养师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而我市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中职学校仅有我校一家,全市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通过加强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扩大长班招生和短训规模,可大大提高学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养殖和管理水平,有效缓解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中等农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压力。
综上所述,大力加强我校牧医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将该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精品专业,将强有力地提升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区域内相关性专业群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社会效益和现实意义。
四、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建设目标
紧紧把握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这一战略机遇,紧密结合当地畜牧兽医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围绕养殖产业链与行业、企业共建一个融教学、生产、科研、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示范性、共享型农业专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中充分体现基地的开放性和建设的示范性,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共同发展,把基地建设成为立足当地、服务周边、辐射冀南的品牌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本地及周边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为冀南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服务。
基地建设的具体目标为:
1、建设两个标准化实训中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将现有基础实验室、牧医实验室整合改造成畜禽疾病防疫与检测检实训室,可为周边农村提供农牧产品质量检验、家畜人工授精等服务,使之成为具有企业真实运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满足生产性实训的要求。二是扩建畜禽胚胎移植中心、人工受精繁育中心,增上细管冻精设备、性控冻精等人工受精相关仪器设备和购置胚胎采集、性别控制、冷冻、储存、解活等胚胎移植仪器设备,年畜禽胚胎移植能力达到10000头,畜禽人工受精能力突破6万头,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广大养殖户的需求。
2、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开展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服务工作。一是扩建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开展畜禽养殖、畜禽疾病防疫等相关工种技能鉴定工作。二是新建宠物医师、宠物营养师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面向我市及周边地区养殖户开展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使两个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从目前的6种扩大到10种。预计每年可在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开展2200多人次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农业职业资格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3、与高校合作共建动物蛋白提取中心,开展动物辅料再利用技术服务。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共建动物胶原蛋白提取实验与加工中心,增上胶原蛋白粉喷雾干燥设备、胶原蛋白肽等设备,积极与南宫及周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屠宰场对接,在动物辅料中提取胶原蛋白等营养素,在促进养殖户增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校企、校协合作共建三个服务中心,搭建技术转化推广平台。一是与南宫市畜牧局合作共建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中心,开展绿色农产品全程跟踪服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与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集团共建合同制养猪托管中心,降低农户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三是与南宫市众益獭兔繁育中心合作共建獭兔养殖合作社,积极向广大养殖户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及时提供便捷的市场行情。
5、与其他学校资源共享,实现示范带动共同发展。积极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为冀南区域同类学校提供师学生实训场所、新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各项服务,促进相互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建设内容(详见附表三)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内容及功能一览表
项目 | 新建内容 | 实训功能 |
畜禽疾病防疫与检测实训室 | 增上恒温磁力搅拌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数字旋光仪、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农药残毒快速测定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 | 开展动物疫病有关科研项目以及培训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开展动物疫病诊疗、进行免疫程序制定、流行病调查与病原监测、协助地方动物卫 生监督部门进行疫情检测。 |
畜禽人工受精及胚胎移植良种繁育中心 | 胚胎分割及性别鉴别仪、实体显微镜、胚胎冷冻仪、MLLO超纯水仪、过滤灭菌装置、全自动高压灭菌锅、移液、30升液氮罐等仪器。 | 对从事畜禽养殖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人工受精及胚胎移植、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 |
畜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 | 扩建畜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增上宠物医师、宠物营养师等相关实训设备,鉴定工种从目前的4扩大到10种。 | 可以满足畜牧类专业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技能培训与技能认定需求,进一步提升学校畜牧牧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功能和档次。 |
动物胶原蛋白提取实验与加工中心 | 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接,增上胶原蛋白粉喷雾干燥设备、胶原蛋白肽等设备。 | 指导学生与广大养殖户共同开展在皮毛辅料中提取胶原蛋白等营养元素,并同步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与服务项目。 |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 | 购置专业教学及实训软件,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库、专业项目实例、专业课程标准等。 | 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材校本化、教学资源库平台化、动态化,发挥其“助教、引学、导做”的作用。 |
1. 完善教学模式
重视教学改革工作,侧重探索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新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通过互动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和专业剖析,了解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与岗位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
2. 优化基地管理
基地在建设步骤上要做到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资金的筹措方式上做到自筹、共建与投入相结合,建立共同建设、共谋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在建成后的运行中做到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奖罚分明;优化管理机制,增强基地自我造血功能。
3. 改进实训环境
合理调整现有实训中心布局,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应具有社会开放性。所建实训基地不仅能承担校内畜牧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训,还能面向本地及周边地区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任务,使我校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4. 更新实训设备
现有部分现有设备老化、严重不足,制约了畜牧类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数量和能力。通过补充先进、实用的实验实训设备,满足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原来实训室设备的基础上,需添加设备533台(套),设备总值4598332。(详见表四)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内容及功能一览表
序号 | 仪器设备名称 | 数量 | 单位 | 规格型号 | 金额(元) |
1 | 正常组织切片 | 1 | 套 | 19000 | |
2 | 病理组织切片 | 1 | 套 | 32650 | |
3 | 微生物标本片 | 1 | 套 | 32550 | |
4 | 寄生虫标本 | 1 | 套 | 92792 | |
5 | IWB智能互动投影系统 | 10 | 台 | CP-76SP | 109000 |
6 | 壁挂式五官检查镜 | 2 | 套 | WL-767Ⅱ | 21000 |
7 | 超声波清洗器 | 5 | 台 | KQ-700V | 62500 |
8 | 低剂量便携式X光机 | 1 | 台 | KMX5A | 18000 |
9 | 低速台式离心机 | 10 | 台 | KA-1000 | 9000 |
10 | 低温保存箱 | 5 | 台 | DW-40L262 | 19500 |
11 | 电脑快速冷冻石蜡两用切片机 | 2 | 台 | KD-3368AM | 110000 |
12 | 电脑全自动生物组织处理染色机 | 2 | 台 | KD-RS1 | 80000 |
13 | 电脑全自动组织脱水机 | 2 | 台 | KD-TS3D1,智能触摸屏 | 80000 |
14 | 电热恒温三用水槽 | 15 | 台 | DK-B600 | 13500 |
15 | 电子听诊器 | 15 | 把 | SP-S2 | 19900 |
16 |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 10 | 支 | FT830 | 6000 |
17 | 高速台式离心机 | 5 | 台 | TGL-16B | 10000 |
18 | 海尔冰箱 | 5 | 台 | BCD-539WT | 35500 |
19 | 海尔低温保存箱 | 2 | 台 | DW-40W255 | 22000 |
20 | 海尔低温保存箱 | 2 | 台 | DW-40W388 | 32000 |
21 | 海信液晶电视 | 12 | 台 | TLM42T69GP | 66000 |
22 | 激光打印机 | 2 | 台 | HP CP1215 | 3400 |
23 | 计算机 | 10 | 台 | 启天M6999 | 50000 |
24 | 进口便携式检耳镜及咽喉检查镜 | 5 | 套 | WL-22821 | 7500 |
25 | 空调 | 3 | 台 | KFRd-72LW/01D(HF)-S2 | 22500 |
26 | 尿液分析仪(德国) | 5 | 台 | KM-206vet | 20000 |
27 | 全自动动物生化分析仪 | 2 | 台 | KC-1000Avet | 90000 |
28 | 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瑞典) | 2 | 台 | Exigo | 120000 |
29 | 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 | 5 | 台 | MLS-3020 | 137800 |
30 | 全自动洗片机 | 1 | 台 | KM-14 | 16000 |
31 | 生化培养箱 | 5 | 台 | SHP-250FE(F、S) | 26250 |
32 | 生物组织包埋机 | 2 | 台 | KD-BMIII | 35000 |
33 | 数显不锈钢电热恒温培养箱 | 2 | 台 | DNP-9052-1A | 3800 |
34 | 数显不锈钢鼓风干燥箱 | 10 | 台 | DHG-9101-3SA | 35000 |
35 | 数显隔水式不锈钢电热恒温培养箱 | 10 | 台 | GNP-9270E | 57000 |
36 | 双联液晶观片灯 | 2 | 台 | KM-Y360 | 6000 |
37 | 双目光电显微镜 | 120 | 台 | SK-200IP | 312000 |
38 | 摊烤烘片机 | 2 | 台 | KD-TH1 | 16000 |
39 | 微量振荡器 | 20 | 台 | KJ-201C | 16000 |
40 | 数码示教体视显微镜 | 4 | 台 | DM143-N2LED-C | 54000 |
41 | 数码示教生物显微镜 | 10 | 台 | BA310 Digital C | 180000 |
42 | 细胞涂片离心机 | 2 | 台 | 00 | |
43 | 显微镜柜 | 20 | 顶 | 90×180 | 17000 |
44 | 血红蛋白仪 | 5 | 台 | XF-1C | 9000 |
45 | 医用药品冷藏箱 | 5 | 台 | HYC-3262 | 34500 |
46 | 桌上型洁净工作台 | 5 | 台 | SF-VD-650 | 18500 |
47 | 紫外线消毒车 | 15 | 台 | ZXC-II(XY) | 13500 |
48 | 自动酶标分析仪 | 5 | 台 | AT-858 | 145000 |
49 | 实验室废物焚烧炉 | 1 | 套 | 90000 | |
50 |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主控+客户端) | 1 | 套 | BA310 Digital C、SK200IP Digital B | 631000 |
51 | 恒温振荡培养箱 | 5 | 台 | ZHP-250(F) | 25000 |
52 | 霉菌培养箱 | 2 | 台 | MHP-250(F、S) | 7000 |
53 | 厌氧培养箱 | 2 | 台 | YQX-Ⅱ | 36000 |
54 | 套脚提升机 | 1 | 台 | 11260 | |
55 | 手推滑轨 | 1 | 条 | 单轨 | 5000 |
56 | 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50客户端) | 1 | 套 | VBL-100 | 215000 |
57 | PCR仪 | 1 | 台 | PTC-200rev | 32000 |
58 | 自动洗板机 | 5 | 台 | 1379型 | 60000 |
59 | 二氧化碳培养箱 | 2 | 台 | MCO-15AC | 42000 |
60 | gilson移液器 | 15 | 支 | P20 | 42500 |
61 | gilson移液器 | 15 | 支 | P10 | 22500 |
62 | gilson移液器 | 15 | 支 | P200 | 24000 |
63 | 医用型洁净工作台 | 25 | 台 | SW-CJ-1F | 77500 |
推车式机动高压喷雾器 | 5 | 台 | MSE-25 | 53350 | |
65 | 多功能气雾免疫机 | 2 | 台 | ZL-32-地轮式直流电机 | 10700 |
66 | 双目连续变倍体系显微镜 | 20 | 台 | SMZ140-N2LED | 58000 |
67 | 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 | 20 | 台 | RSY-1 | 21980 |
68 | 倒置显微镜 | 4 | 台 | AE20 | 38000 |
69 | 荧光数码显微镜(300万像素) | 1 | 台 | BA400 EF-UPR + Moticam Pro 252B | 65000 |
70 | 大体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4个解剖台) | 1 | 套 | 90000 | |
合 计 | 533 | 台(套) | 4000832 |
(一)健全保障机制
(1)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设内容的确定和负责人的选择、资金筹措、经费分配使用及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协调,制定责任追究制度等,以确保实训基地建设能按照建设方案落实到位。
组 长:魏福勇
副组长:朱廷刚 苏志爽
组 员:刘元辰、张国祥、王祥虎、张继胜利、孙茂振
(2)成立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小组
本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主要责任人和承办部门。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详细制定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项目的检查督促。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责任人和部门的重要指标,同时将责任、绩效与考核挂钩,切实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并切实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组 长:魏福勇
副组长:朱廷刚、苏志爽
组 员:张国祥、张英仕、宋会彩、王祥虎、白永宽
(3)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以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依托,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成立项目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检查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评价建设质量和效果,对阶段建设目标进行及时审核,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制度保障
建立激励保障制度,维护正常的教学和实训秩序,突出绩效考评结果与教职工员工劳动报酬的一致性,鼓励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内部管理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严格执行学院的相关制度及规定,围绕建设项目制定一系列具体管理制度及方法,如项目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年报告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建设项目能够规范有序的进行。
3. 资金保障
为确保资金的按时到位,学校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注入、自筹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经费由学校统筹管理,并成立由资源共建共享单位共同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对各建设项目的方案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可以保证基地按规模、按能力、按进度、按要求顺利建设,并保证资金使用用途。
4. 管理保障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教职员工德、能、勤、绩及岗位职责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制度,实行科学化、全过程管理。加强党政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按季度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项目建设季度进展、季度统计及资金预算及有关材料汇总形成年度总结汇报,及时上报学校,定期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中期检查和有关部门的监察、审计。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
(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构建动物仿真防疫与检疫仿真教学环境,并进一步切实与行业、企业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密切协作,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打造高水平实训教学团队
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订、实施教师赴屠宰场、动物卫生监督所、养殖场、兽药厂、饲料厂、省内外院校等行(企)业锻炼、进修计划;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及比武、说课及讲课比赛;互派教师去周边院校学习。打造一支能做到岗位技能需求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零距离的具有高水平岗位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学团队。
(四)添置实训设备
本专业现有仪器设备共计769台套,已具有一定的仪器设备基础。计划再投入400万元充实和完善各实训相关设备及配套设施。主要购置的实训设备有:模拟仿真屠宰检疫轨道线、数码仿真系统、IWB智能互动投影系统、数码示教体视显微镜、数码示教生物显微镜、多功能气雾免疫机、倒置显微镜、电脑快速冷冻石蜡两用切片机、电脑全自动生物组织处理染色机、电脑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数码解剖台、自动酶标分析仪、荧光显微镜、PCR仪、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及常规实训仪器设备共533台套。
七、建设进度(详见表五)
项目建设进度表
时间进度 | 建设内容及预期 |
2012年3月—2012年5月 |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开始项目前期工作 |
2012年6月—2012年8月 | 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保障小组、专家咨询委会及项目实施小组,充分调研分析,细化实施方案。 |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 落实资金,实施公开招标采购,购置实习、实训、教学设备,完成生态农业实训场的建设工作。, |
2013年1月—2013年5月 | 拓展学生实训及社会服务平台,完善实训室社会服务功能,并接受上级检查指导。 |
项目资金预算及投资方向一览表
项 目 | 支出预算数(万元) | |||
合计 | 省财政支持 | 地方配套 | 学校自筹 | |
设备购置费 | 400 | 200 | 200 | |
实训室基础设施改造 | 30 | 30 | ||
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 30 | 30 | ||
总 计 | 460 | 200 | 200 | 60 |
经过建设,使基础成为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省内一流实训基地。
以现有实训中心为平台,加强工作情景仿真和数码模拟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建设。购置一批生产一线先进的设备及数码模拟软件,增加新的实训项目,形成规模、设备和技术优势,使实训中心具备切实提高学生在动物防疫、动物检疫、良种繁育等核心职业技能方面的综合实训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知农、爱农、务农意识,真正做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切实有效提高实训效果。除进行动物疾病防疫专业为主的核心技能实训外,并能承担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病理、动物解剖、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动物寄生虫病、动物传染病、动物性食品检验等课程的部分实训任务,实现与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兽医检验、食品营养与检测、动物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资源共享。
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将全面发挥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管理优势,能为同类院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条件,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教师提供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技能操作训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强教学及社会服务能力。
3. 实现社会开放,成为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基地
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面向社会开展动物检疫检验员和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工种的培训及鉴定工作,并具备年鉴定2000人次以上的能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技能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4. 成为校企共享的资源基地
本项目建设水平高,建成后将能有效缓解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加快实现以“畜牧增效、农民增收”,引领健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成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平台,为周边行业、企业、学校提供建设经验,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5. 形成高效、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
本项目将采用网络管理,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实训基地科学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服务社会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实训基地的开放运行。能在本地区乃至全省中等层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基地建设上积累经验、树立样板,起示范作用。
项目建成后,该专业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将达到100%,可有效改善该专业学生实验实训条件,每年可为社会培养畜牧养殖、畜禽疾病防疫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通过短训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2000人次以上,开展初、中级农业技能鉴定2000余人次,并通过业务培训、技术推广、优种繁育、科技辐射等方式,预计每年直接社会经济效益达到3亿元以上。
十、结论
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现代农业的方针,对提高当地及周边区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从全国形势看:《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的出台以及国家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方面的优惠,这必将吸引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就业,从而进一步带动农业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随着农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回报的不断攀升,在未来几年内需要培训的基层农民和农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也会逐年增加。
(二)从邢台市形势看:农口类专业在全市中职院校中唯有我校实训基地规模最大、实验实训设备最为齐全。设备投入使用后,培训范围将涵盖邢台各县市区及邯郸、衡水的部分县市,成为冀南地区初、中级种养殖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实现与本地区其他同类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发展目标。
(三)从南宫市形势看:特色养殖仍是我市的主导产业。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我市对畜牧养殖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逐年增加。我市农民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亟待转型,让他们接受先进的养殖专业技术培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实验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从学校重视程度看:学校设有专门的实训基地和就业指导中心,与多家农业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当地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的生态农业专业毕业生都能够稳定就业而且工资待遇比较优厚。
综上所述,项目选择合理,方案可行,基础条件具备,设备选型先进合理配套,能够达到设计能力要求。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我校农口类专业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实训场地,可为社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养殖方面的技术能手,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该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