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通过蒸汽机、铁路、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机车、飞机、计算机网络、原子能等理解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面临的社会问题
学习目标:
1、复习三次科技的兴起、标志、主要成就、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三次科技,使学生感受到科技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教学重点:三次科技的兴起标志成就影响。三次科技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目标导学】导入、示标
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三次科技对比
工业 | 第二次工业 | 第三次科技 | ||
主要成就 | 开始标志 | |||
核心成果 | ||||
新能源 | ||||
同期成就 |
3.第三次科技突出特点有哪些?
自学疑问: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点评)
1.科技对人类有什么共同积极影响?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科技的进步变革有什么消极影响?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3.三次科技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4.通过对三次科技利弊的分析,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四、【小结梳理】
1.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科技。人类分别进入_____时代,______时代,_____+______+_______时代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实施______战略,借鉴吸收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________发展战略,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达标训练】(必做题)
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由此揭开了工业的序幕。珍妮机的动力是( )
A、水力 B、畜力 C、蒸汽 D、人力
2、下图是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它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发出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发明应出现在哪个时期(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二战
3.四个同学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世界的面貌,改变生活。”这一观点展开讨论。不正确的是( )
A.甲说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领域的巨大变化 B.乙说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C.丙说生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中最为突出的技术 D.丁说科技是在造福人类同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4、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美国首位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去世深表悲痛,并盛赞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阿姆斯特朗从事的航天实验属于哪次科技( )
A工业 B第二次工业 C第三次科技 D第四次科技
5、三次科技出现了一系列新能源,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19世纪晚期出现且后来成为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A、煤 B、电力 C、石油 D、水力
6、詹姆士·布恩是一位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7、 五一长假期间,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的重大发明: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返回郑州
8.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英国17年棉花加工量为380万磅,到17年增长到3240万磅;生铁的产量在1740年为1.7万吨,到1800年增长到了25万吨。问:(1)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看幻灯片图片展示,(2)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与此事件有关的信息?(3)此事件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三:
看幻灯片图片展示,问:(4)图一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幻灯片展示图片)
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只用了6年。(5)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得到什么认识?
七、【课堂总结评价】
本节课自我评价内容:
小组发展性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