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3 B.56
C.62 D.87
2. 1,3,7,15,31,( )
A.61 B.62
C.63 D.
3. 4,6,10,14,22,( )
A.30 B.28
C.26 D.24
4. 2,-1,1/2,-1/4,1/8,( )
A.-1/10 B.-1/12
C.-1/16 D.-1/14
5. 45,29,21,17,15,( )
A.8 B.10
C.14 D.11
6. 9, 4, 7, -4, 5, 4, 3, -4, 1, 4, ( ), ( )
A.0,4 B.1,4
C.-1,-4 D.-1,4 1.【解析】B。相邻两数之差构成平方数列。
2.【解析】C。第n项等于第n-1项的两倍再加上1。
3.【解析】C。各项等于质数列各项的两倍。
4.【解析】C。-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5.【解析】C。相邻两数之差构成以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6.【解析】C。隔项规律,奇数项为:9,7,5,3,1,后一项为-1;偶数项为:4,-4,4,-4,4,后一项为-4,故选C项。
-----------------------------------------------------------------------------------------------------------------
1.计算(1+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的值是()。
A.1 B.1/4
C.0 D.1/5
2.有一个正方形花池,周围用边长25cm的方砖铺了一条宽1.5米的小路,共用1776块。花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111 B.2
C.400 D.10404
3.爸爸、哥哥、妹妹3个人,现在年龄和为岁,当爸爸是哥哥年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是妹妹年龄2倍时,爸爸34岁。现在爸爸的年龄是?
A.34 B.39
C.40 D.42
4.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仍是两位数,余数是8。问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之和是多少?
A.98 B.107
C.114 D.125
5.从1,3,9,27,81,243这六个数中,每次取出若干个数(每次取数,每个数只能取一次)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一共有63个数。如果把它们以小到大依次排列起来是: 1,3,4,9,10,12,…。那么,第60个数是( )。
A.220 B.380
C.360 D.410 1.【解析】换元,1/2+1/3+1/4=X,则原式化为(1+X)(X+1/5)-(1+X+1/5)X, 整理得原式=1/5,选D。
2.【解析】水池周围的面积是0.25×0.25×1776=111, 设外围正方形边长X,花池小正方形边长Y,则有X2-Y2=111, 20的平方是400,17的平方是2,400-2刚好是111(熟记20以内平方的好处…),所以花池面积就是2,选B。
3.【解析】设妹妹9岁时,哥哥X岁,则爸爸是3X岁;
爸爸 哥哥 妹妹
3X X 9
34 34-2X 17-X
4.【解析】余数肯定比除数小,所以除数是9,这样商就只能是10,因为如果是11或以上的话,11*9加上余数8,被除数就不是两位数了。所以被除数是10×9+8=98,98+9+10+8=125,选D。
5.【解析】63个数里面最大的是243+81+27+9+3+1=3,所以倒着数,第60个就是360。选C。
---------------------------------------------------------------------------------------------------------
1、 1/36, 1/5, 1,3,4,()。?
A.1 B.5
C.6 D.8?
2、 28776 9988 () 51316
A.5 B.17
C.19 D.47
3、 2,8,32,128,()。?
A.256 B.169
C.512 D.626?
4、 0.001,0.002,0.006,0.024,()。?
A.0.045 B.0.12
C.0.038 D.0.24?
5、 6,7,3,0,3,3,6,9,()。?
A.5 B.6
C.7 D.8? 1.A【解析】 变指数数列,原数列可变形为:6-2?, 5-1?, 4?0, 3?1, 2?2,故空缺项应为1?3,选择A项。?
2.C【解析】 表格式数字推理,观察表格可知,7+9+57=3,7+8+137=4,6+8+166=5,则推知第一项应为28+6+()28=1,故空缺项应为5,选择A项。
3.C【解析】 原数列是一个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故空缺项应为128×4=512。?
4.B【解析】 做商二级等差数列。原数列的后一项除以前项一项得到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2,3,4,故接下来一项为5,则空缺项应为0.024×5=0.12。?
5.A【解析】 前两项之和的个位数等于第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项。
------------------------------------------------------------------------------------------------------------------
1.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2.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订货任务少生产100套;如果每天生产23套服装,就可超过订货任务20套。那么,这批服装的订货任务是多少套?( )
A.760 B.1120 C.900 D.850
3.某品牌的电冰销,甲商场比乙商场的进价多10%,如果甲商场按30%的利润定价,乙商场按40%的利润定价,则甲商场的定价比乙商场多45元,那么,乙商场的进价是多少元?( )
A.2100 B.1800 C.1500 D.2600
4.某班共有6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32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7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
A.13人 B.14人 C.15人 D.16人
5.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
A.32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1. A【解析】设甲硫酸浓度为x,乙硫酸浓度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00x+250y)/(300+250+200)=50%
(200x+150y+200)/(200+150+200)=80%
解得x=75%,y=60%,正确答案为A项。
2. C【解析】设订货任务为x套,计划天数为y天,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20y+100=x
23y-20=x
解得x=900,y=40,正确答案为C项。
3. C【解析】设乙商场进价x元,因为甲商场比乙商场的进价多10%,则甲商场进价为1.1x元,甲商场冰箱的售价为(1+30%)×1.1x,乙商场冰箱的售价为(1+40%)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3×1.1x-1.4x=45,解得x=1500,正确答案为C项。
4.D 【解析】本题是集合问题。根据题意就可以知道(32+27+17)-60=16(人)。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5.B 【解析】这道锯钢管问题类似于植树问题,不同点在于锯钢管的时候只需要锯中间,而不需要锯两端。如长度为s的钢管,要锯成1米长的小钢管,则需要锯s-1次。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即锯了5-1=4次,即每次需要2分钟,而锯20段需要锯19次,19×2=38,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
1、1/4,2/5,5/7,1,17/14,( )
A.25/17 B.26/17
C.25/19 D.26/19
2、1.01,1.02,2.03,3.05,5.08,( )。
A.8.13 B.8.013
C.7.12 D.7.012
3、1.13,9,31,71,173,( )。
A.235 B.315
C.367 D.417
4、3,10,29,66,127,( )。
A.218 B.227
C.1 D.321
5、13,17,26,( ),69,105。
A.28 B.36
C.42 D.451、D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分数数列,只需要将1变为即可,原数列可转换为:1/4,2/5,5/7,10/10,17/14。分子1,2,5,10,17两两做差得到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3,5,7,所以接下来一项的分子为7+2+17=26;分母4,5,7,10,14两两做差得到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2,3,4,所以接下来一项的分母应为4+1+14=19,故原数列接下来的一项为26/19。
2、A 【解析】小数数列,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考虑:1,1,2,3,5和1,2,3,5,8。观察可知:整数部分为递推和数列,即1+1=2,1+2=3,2+3=5,接下来应为3+5=8;小数部分也为递推和数列1+2=3,2+3=5,3+5=8,接下来应为5+8=13,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即为8.13。
3、D【解析】递推和数列的变式,即:13+9×2=31,9+31×2=71,31+71×2=173,接下来的空缺项应为71+173×2=417,故D项为正确答案。
4、A【解析】三级等差数列。原数列后项减去前项得数列:7,19,37,61,再两两做差得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12,18,24,故空缺项应为24+6+61+127=218,正确答案为A项。此题的原数列还可以化为:13+2,23+2,33+2,43+2,53+2,空缺项应为63+2=218。
5、C【解析】空缺项在数列的中间,可采用猜想验证法。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4,9,( ),( ),36。4,9,36都是平方数字,于是猜测这个数列做差之后是平方数列。9接下来的平方数字为16,26+16=42,而69-42=27,27不是平方数字,因此猜测是错误的。但可以发现4,9,16,27,36构成隔项分组数列,4、16、36是2、4、6的平方,而9、27分别是3的平方和3的立方,因此答案应该为42,即C项。
--------------------------------------------------------------------------------------------------------------------
1.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中午12时,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都从上午8时由两地相向开出,速度不变,到上午10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
A.80 B.110 C.90 D.100
2.甲、乙两人沿着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从底部向顶部行走,甲每分钟走扶梯的级数是乙的2倍,当甲走了36级到达顶部,而乙则走了24级到顶部。那么,自动扶梯有多少级露在外面?( )
A.68 B.56 C.72 D.85
3,从1,3,9,27,81,243这六个数中,每次取出若干个数(每次取数,每个数只能取一次)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一共有63个数。如果把它们以小到大依次排列起来是:1,3,4,9,10,12,…。那么,第60个数是( )。
A.220 B.380 C.360 D.410
4.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需要24小时,丙需要30小时,现按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当工作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
A.8小时 B.7小时44分 C.7小时 D.6小时48分
5.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款多少元钱?( )
A.780 B.0 C.1183 D.20831.D【解析】设客车速度x千米/时,货车速度为y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得:
4x+3y=240
4x-3y=0
解得x=30,y=40,则有240-(30+40)×2=100千米,正确答案应为D项。
2.C【解析】设甲速度为x,则乙速度为x/2;电梯速度为y,则甲运动的总路程为y×36/x+36个阶梯,乙运动的总路程为y×48/x+24个阶梯。根据题意列方程得:y×36/x+36=y×48/x+24,化简得:y=x,外面的级数=x×36/x+36=72。正确答案应为C项。
3.C【解析】采用倒推法。这63个数排列的规律是从小到大,那么第63个数字就是最大的数字,就是1+3+9+27+81+243;第62个数字就是3+9+27+81+243;第61个数字就是1+9+27+81+243;那么第60个数字就是倒数第四大的数字,即9+27+81+243=360。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
4.B【解析】本题是工程问题。甲、乙、丙各工作一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1/18+1/24+1830=47/360,各工作7小时后完成47/360*7=329/360,还剩下1-329/360=31/360的工作量没有完成。而甲再单独工作一小时完成1/18=20/360,还剩下31/360-20/360=11/360的工作量,这时候乙还需要(11/360)/(1/24)=11/15小时=44分钟。因此乙一共工作了7小时44分,正确答案为B项。
5.A【解析】设一共捐款x元,则有(1-1/3-1/4-1/5)x=169,解得x=780(元)。
----------------------------------------------------------------------------------------------------------------------
1. 256 ,269 ,286 ,302 ,( )
A.254 B.307
C.294 D.316
2. -2/5,1/5,-8/750,( )。
A.11/375 B.9/375
C.7/375 D.8/375
3. 2,8,32,128,( )。
A.256 B.169
C.512 D.626
4.2,4,3,( ),13/4,27/8,53/16。
A.1 B.7/2
C.7/3 D.4
5.2,1,6/7,4/5,10/13,( )。
A.4/3 B.3/4
C.7/15 D.7/11.B【解析】 2+5+6=13 256+13=269
2+6+9=17 269+17=286
2+8+6=16 286+16=302
?=302+3+2=307
2.A【解析】 -2/5,1/5,-8/750,11/375=>
4/(-10),1/5,8/(-750),11/375=>
分子4、1、8、11=>头尾相减=>7、7
分母-10、5、-750、375=>分2 组(-10,5)、(-750,375)=>每组第二项除以第一项
=>-1/2,-1/2
3.C【解析】原数列是一个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故空缺项应为128×4=512。
4.B【解析】观察原数列可知相邻两项和的1/2等于第三项,即:(2+4)×1/2=3,(13/4+27/8)*1/2=53/16,故空缺项应为(4+3)×1/2=7/2,1.B项为正确答案。
5.B【解析】原数列可转化为:2/1,4/4,6/7,8/10,10/13.观察可知此数列的分母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4,7,10,13,接下来应为16;分子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2,4,6,8,10,接下来应为12。因此空缺项应为12/16,简化为3/4,B项为正确答案。
所以答案为A
----------------------------------------------------------------------------------------------------------------------
1.三筐苹果共重120斤,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15斤放入第二筐,从第二筐中取出8斤放入第三筐,从第三筐中取出2斤放入第一筐,这时三筐苹果的重量相等,问原来第二筐中有苹果多少斤?( )
A.33斤 B.34斤 C.40斤 D.53斤
2. 求同时能被5和7整除,但被3除余1的最小自然数为( )。
A. 35 B. 40 C. 70 D. 105
3. 一个两位数,它的值恰好是两个数字之积的三倍,求这样的两位数为( )。
A. 15 B. 24 C. 15或24 D. 以上均不是
4. 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在B侧距中点20千米处两车相遇,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对方出发站后又立即返回,两车再在距A站16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站距离是多少?( )
A. 440千米 B. 400千米 C. 380千米 D. 320千米
5. 一条小河流过A、B、C三镇,A、B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镇上乘汽船顺流而下到B镇,吃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 C镇,共用8小时。那么,A、B两镇的水路路程是多少千米?( )
A. 22 B. 25 C. 37.5 D. 50 1. A 【解析】由题意可知:最后三个筐一样重,一共是120斤,则三个筐都应该是40斤,第二个筐放进15斤,拿走8斤,就等于放进去7斤,所以原来的重量是40-7=33斤、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2. C【解析】 由于所求的数能被5和7整除,所以它是5和7的公倍数,而〔5,7〕=35,故所求的数应是35的倍数;又它被3除余1,所以它也比3的倍数多1、
设所求的数为35x或(3y+1)(x、y均为自然数),依题意,得35x=3y+1、
所以,y=35x-13=33x+(2x-1)3=11x+2x-13、
由于y、x均为自然数,因此(2x-1)应是3的倍数、
当x为最小自然数时,则2x-1=3,x=2、
故最小自然数为:35x=35×2=7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 C【解析】 设所求的两位数为ab,则10a+b=3ab,于是ba=3b-10、
因为(3b-10)是一个整数,所以a能够整除b、
又10ab=3a-1,因为(3a-1)是一个整数,所以b能够整除10a、故b只能是a,2a,5a、
当b=a时,1=3b-10,b=113;(不合题意,舍去)
当b=2a时,2=3b-10,b=4,从而a=2;
当b=5a时,5=3b-10,b=5,从而a=1、
故所求两位数为15或24,本题正确答案为C、
4. A【解析】首先,注意到第一次相遇后到第二次相遇时运行的路程是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时运行路程的2倍、设A、B两站相距x千米,则第一次相遇时,B车行了(0?5x- 2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B车共行了(0?5x-20)×3千米,或一个全长又160千米、列方程,得
(0.5x-20)×3=x+160,x=44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5. B【解析】 设A、B两镇的水路路程为x千米,则B、C两镇的水路路程为(50-x)千米,列方程得:x÷(11+1.5)+(50-x)÷(3.5+1.5)=7,x=25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1、 105/60,98/56,91/52,84/48,(),21/12
A. 77/42 B. 76/44 C.62/36 D. 7/4
2、 -7,0,1,2,()
A.3 B.6 C.9 D.10
3、 2/3,1/3 , 4/9,1/2,2/3,()
A. 8/9 B. 7/9 C. 7/8 D. 3/4
4、2 ,40,108,128,150,()
A.180 B.192 C.210 D.222
5、1/8,1/6,9/22,27/40,()
A. 27/16 B. 27/14 C. 81/40 D. 81/441、解:突破口在倒数第三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很明显两个是同一个数,只是前者是后者通分后的结果、再跟前面的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它数也一样,全部约分最简化后其实都是同一个数字:7/4,所以选D。
2、解:看到-7了吧,该想到什么呢?没错,-2的3次方+1,所以这意味着可以往幂次数列修正型去思考了,正是: -2的3次方+1 -1的3次方+1 0的3次方+1 1的3次方+1 2的3次方+1=9,所以选C。
3、解:4/9跟1/2是突破口,尝试分母变大的形式,分别化成2/3,2/6,4/9,6/12,10/15,(16/18)
分子是2,2,4,6,10,(16)-------前两项和等于第3项
分母是3,6,9,12,15,(18)-----很明显的等差数列
所以选择A。
4、解:1+1 8+32 27+81 + 125+25 216+6=222
左边1,2,3,4,5,6的立方,右边分别是1的6次方,2的5次方,3的4次方,4的3次方,5的2次方,6的1次方,所以选D。
5、解:除了1/6,其它数的分子很明显有倍数关系,其实一眼就可以知道1/6肯定是要化成3/18的,那样分子是1,3,9,27,(81),关键是最后一个数的分母:8,18,22,40,(44)
这里就是得跟幂次数列结合起来了,分别是:
3的平方-1 4的平方+2 5的平方-3 6的平方+4
7的平方-5=44 所以选择D。
----------------------------------------------------------------------------------------------------------------------
1、甲从某地出发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K时刻乙距起点30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K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108米,问:此时乙离起点多少米?( )
A.39米 B.69米 C.78米 D.138米
2、有a,b,c,d四条直线同,依次在a线上写1,在b线上写2,在c线上写3,在d线上写4,然后在a线上写5,在b线上,c线上和d线上写数字6,7,8…按这样的周期循环下去,问数字2008写在那条线上?(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3、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
A.35朵 B.36朵 C.37朵 D.38朵
4、一件商品如果以8折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20%的利润,如果以原价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百分之几的利润?( )
A.20% B.30% C.40% D.50%
5、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
A.31∶9 B.7∶2 C.31∶40 D.20∶111、B【解析】由于甲、乙速度是一样的,如设乙走完30米后再走到甲在K时刻的位置走了x米,则有2x+30=108,解得x=39,所以乙离起点30+39=69米。
2、D【解析】因为有4条线,要想2008能被4整除,就得写在d线上。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3、A 【解析】设甲做了x朵,乙、丙共做了y朵,则有:
x+y=37*3
y+41=39*3
解得x=35。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于利润的理解:单个商品利润=售价-成本,获得百分之几的利润是相对于成本来说的。设进价为a,则原价为x,则根据题意得:0.8x-a=20%a,即有x=3/2a,所以以原价出售可获利润x-a=3/2a-a=1/2a,即相当于进价的50%。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5、A【解析】本题是比例问题。只需设瓶子的大小为20即可,3∶1=15∶5,4∶1=16∶4,所以混合后为(15+16)∶(5+4)=31∶9。
----------------------------------------------------------------------------------------------------------------------
1、 0,15,26,15,4,()
A .3 B.2 C.0 D.-2
2、 -2,5,24,61,()
A.122 B.124 C.125 D.126
3、 ,243,256,125,36,()
A.6 B.7 C.8 D.9
4、 0 ,1/3 ,5/8,5/6,9/10,()
A. 5/6 B. 8/9 C. 13/14 D. 21/20
5、 9,35,91,1,()
A.301 B.321 C.341 D.3611、解:幂次数列修正型,敏感点:“26”
1的5次方-1 2的4次方-1
3的3次方-1 4的2次方-1
5的1次方-1 6的0次方-1=0
所以选C。
2、解:没什么悬念的题目,看到24,61这2个数就该知道一样都是立方减3的形式,分别是1的3次方-3,
2的3次方-3, 3的3次方-3, 4的3次方-3, 5的3次方-3=122,所以选A。
3、解:看到这些数字,你如果还没有那么一丝感觉,只能说明你对幂次方那些特殊数字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深记、起码看到125这个数,你第一反应就该想到是5的3次方了,所以很明显的整个数列分别是:2的6次方,3的5次方,4的4次方,5的3次方,6的2次方,(7的1次方),所以选择B。
4、解:随便找两个数来比较,一看不是约分最简式,那就很可能是那种化成分子分母分别有规律的类型了:突破口是在5/6和9/10上,这种题目肯定是转化后要嘛是分母由左边向右边逐渐增大,要嘛逐渐减小,所以以最大的9/10来做基准,全部变为0/5,2/6,5/8,10/12,18/20,() 分子:0,2,5,10,18,(30)---------多级等差
做差: 2 3 5 8 (12)-------------这里其实也可以是13的,就是第一项加第二项等于第三项,但如果用了13就找不到选项、1 2 3 (4)
分母:5,6,8,12,20,(36)
做差:1,2,4,8,(16)--------很明显的等比数列、
所以答案就是30/36=5/6,选A。
5、解:典型的立方和形式,突破口还是在9跟35上,一个是8+1,一个是27+8、
9=1的立方+2的立方 35=2的立方+3的立方
91=3的立方+4的立方 1=4的立方+5的立方
所以(341)=5的立方+6的立方,选C。
----------------------------------------------------------------------------------------------------------------------
1.有一些信件,把它们平均分成三分后还剩2封,将其中两份平均三等分还多出2封,问这些信件至少有多少封()
A.20 B.26 C.23 D.29
2、有20名工人修筑一段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去其他工地,其余人继续修路。如果没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
A.19天 B.18天 C.17天 D.16天
3、办公室有甲、乙、丙、丁4位同志,甲比乙大5岁,丙比丁大2岁。丁三年前参加工作,当时22岁。他们四人现在的年龄之和为127岁。那么乙现在的年龄是()
A. 25岁 B. 27岁 C. 35岁 D. 40岁
4、某公司100名员工对甲、乙两名经理进行满意度评议,对甲满意的人数占全体参加评议的3/5,对乙满意的人数比甲的人数多6人,对甲乙都不满意的占满意人数的1/3多2人,则对甲乙都满意的人数是()
A. 36 B. 26 C. 48 D. 42
5、小张到文具店采购办公用品,买了红黑两种笔共66支。红笔定价为5元,黑笔的定价为9元,由于买的数量较多,商店给与优惠,红笔打八五折,黑笔打八折,最后支付的金额比核定价少18%,那么他买了红笔()
A. 36支 B. 34支 C. 32支 D. 30支1.可将选项代入,选C
2.选A.总量=20*15=300
300-3*1*20)/15=16
16+3=19
3.选C.22+3=25 25+2=27 127-27-25=75 35+40=75
4.选D.100*3/5=60 60+6=66 60+66-100+2)/(1-1/3)=42
5.选A.X+Y=66 (5X+9Y)*0.82=0.85*5X+08*9Y X=36
----------------------------------------------------------------------------------------------------------------------
1.11,14,20,29,41,( )
A.45 B.49 C.56 D.72
2.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3.8,9,16,17,32,25,,( )
A.60 B.55 C.48 D.33
4.1.16,8.25,27.36,.49,( )
A.65.25 B.125. C.125.81 D.125.01
5.4,10,8,17,12,( ),16,31
A.14 B.15 C.23 D.241.C【解析】经过仔细观察与简单的计算后可以看出,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3,6,9,12,…,相差数为3。根据这一规律,推算出最后两项之差应为15,所以选C。此种题型中相领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但其仍符合等差数列的一些特征,有着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可将其看作是等差数列的变式。
2.C【解析】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具体为: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像这种试题我们称之为等比数列的变式。
3.D【解析】这个数列也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数列,奇数列为等比数列,偶数项为等差数列a+8,得出这个结论后,此题就完全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了。
4.B【解析】整数部分分别是1,2,3,4的立方,小数部分分别是4、5、6、7的平方,答案为B。
5.D【解析】初见这个数列,很难发现数列的规律。找不到相邻数字间的通项。但是经过对整个的浏览后可以发现这个数列呈现出波动的规律,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延续,这就是双重数列的本质表现。分别对奇、偶数列进行计算后得出奇数列的通项为a+4,偶数列的通项为a+7,均为较简单的等差数列。
----------------------------------------------------------------------------------------------------------------------
6.246-1728-2272的值为( )
A.6 B.713 C.521 D.479
7.王杰要在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水池旁植树,每隔10米植1棵,并且四个角都植树。一共可以植( )棵。
A.14 B.15 C.16 D.17
8.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管甲和乙,一个进水管丙。若同时开放甲、丙两管,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同时开放乙、丙两水管,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单独开丙管,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若同时打开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满池水,需多少小时?( )
A.7 B.8 C.9 D.10
9.A、B两地相距3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原计划甲每小时行36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但开车时,甲车改变了速度,也以每小时40千米速度行驶。这样相遇时乙车比原计划少走了多少千米?( )
A.9.8 B.11 C.10 D.10.5
10.3时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什么时刻时针和分针第一次重合?( )
A.3时15(11/13)分 B.3时16(4/11)分
C.3时14(9/10)分 D.3时11(7/10)分6.A【解析】先用心算将两个减数相加,1728+2272=4000。然后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之和,即46-4000=6。
7.C【解析】在长方形四周植树,植树的棵数段数,不要加1,因为封闭的路线首尾相接,重合了。
长方形的周长:(50+30)×2=160(米);一共可以植树:160÷10=16(棵)。
8.D【解析】由于题中告诉我们三个条件:①同时开启排水管甲和进水丙,用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由此可知,甲水管工作20小时与丙水管工作20小时的工作量之差恰好是满池水。②已知同时开启排水管乙和进水管丙,用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由此可知乙、丙两水管同时工作30小时的工作量之差也恰好是满池水。③已知丙水管工作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水,故其工作效率为1/60。利用上述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得甲、乙两水管的工作效率,进而计算同时开启甲、乙、丙三水管将池水排空所用的时间。由条件①和条件②计算甲的工作效率为:1+1/60×20÷20=1/15;由条件②和条件③计算乙的工作效率:1+1/60×30÷30=1/20;所以同时开启甲、乙、丙三水管将满池水排空所用的时间为:1÷1/15+1/20-1/60=1÷1/10=10(时)。
9.C【解析】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先求出甲、乙两车计划相遇时间与实际时间,再求出乙计划与实际走的路程,最后求出二者之差。380÷(40+40)=4.75(时),380÷(40+36)=5(时);40×(5-4.75)=10(千米)。
10.B【解析】分针在钟面上走1圈,时针只前进“1个字”,即分针走60分(钟面上为60格),时针只走5个分格。以分针前进的速度为单位“1”,时针前进的速度则只为“1/12”。3时时,时针与分针之前的“差距”是15格(每格代表1分钟)。分针前进时,时针也在缓慢地前进,分针要花多少时间(分钟)才可以“追上”这15格呢?列式为:15÷1-1/12=15÷11/12=16(4/11)(分)。
----------------------------------------------------------------------------------------------------------------------
1.林文前年买了80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到期他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10284.8元。这种建设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 )
A.9.52% B.9.6%
C.8.4% D.9.25%
2.人民路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同学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车坐45人,有10人不能坐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又多出1辆汽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同学去春游?( )
A.10辆汽车,450名同学 B.11辆汽车,450名同学
C.12辆汽车,550名同学 D.13辆汽车,550名同学
3.2003年儿童节是星期日,那么到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4.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
A.11 B.12
C.13 D.14
5.在一个大笼子里关了一些鸡和一些兔子。数它们的头,一共有36个;数它们的腿一共有100条。问鸡和兔各多少只?( )
A.鸡21只,兔13只 B.鸡23只,兔16只
C.鸡22只,兔14只 D.鸡23只,兔15只1.A【解析】求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可得出:利率=利息÷时间÷本金。而他3年所得的利息是:10284.8-8000=2284.8(元);这样即可求出这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10284.8-8000)÷3÷8000=2284.8÷3÷8000=761.6÷8000=0.0952=9.52%
2.C【解析】每车多坐5人,多出1辆汽车,说明每车多坐5人,还差(45+5)人,也就是如果每车坐45人,剩余10人不能坐车,如果每车坐(45+5)人,又少了(45+5)人,两次乘车的人数相差了(45+5+10)人,是因为每辆车上多坐了5人。那么,(45++5+10)里有几个5,就有几辆汽车。因此,可求出汽车的辆数。
汽车数量为(45+5+10)÷5=60÷5=12(辆);去春游的同学总数为45×12+10=550(名)。
3.B【解析】儿童节是6月1日,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如果以2003年6月1日为第一天起到2008年元旦是第几天呢?2003年中有30+31+31+30+31+30+31=214(天),2004年(闰年)366天,2005年、2006年、2007年都是平年各有365天,2008年元旦1天,所以2008年元旦是第214+366+365×3+1=1676(天)。每7天为一个星期。就能求出2008年元旦是星期几。214+366+365×3+1=1676;1676÷7=239……3;与第3天相同是星期二。
4.D【解析】这类问题,都有它共同的特点,即总水量随漏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总水量是个变量。而单位时间内漏进船的水的增长量是不变的。船内原有的水量(即发现船漏水时船内已有的水量)也是不变的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设每个人每小时的淘水量为“1个单位”。则船内原有水量与3小时内漏水总量之和等于每人每小时淘水量×时间×人数,即1×3×10=30。船内原有水量与8小时漏水量之和为1×5×8=40。每小时的漏水量等于8小时与3小时总水量之差÷时间差,即(40-30)÷(8-3)=2(即每小时漏进水量为2个单位,相当于每小时2人的淘水量)。船内原有的水量等于10人3小时淘出的总水量-3小时漏进水量。3小时漏进水量相当于3×2=6人1小时淘水量。所以船内原有水量为30-(2×3)=24。如果这些水(24个单位)要2小时淘完,则需24÷2=12(人),但与此同时,每小时的漏进水量又要安排2人淘出,因此共需12+2=14(人)。
5.C【解析】假设36只全是鸡,就应有72条腿(2×36),这就比题目所说的“100条腿”少了2腿。为什么“腿”会少呢?很显然,是我们把四条腿的兔子当成了两条腿的鸡。由此即可求出兔子的只数,列式为:(100-2×36)÷(4-2)=28÷2=14(只);鸡的只数为:36-14=22(只)。
----------------------------------------------------------------------------------------------------------------------
6.已知长方体形的铜块长、宽、高分别是2cm、4cm、8cm,将它熔化后铸成一个正方体形的铜块,铸成的铜块的棱长为(不计损耗)( )。
A.4cm B.6cm
C.8cm D.10cm
7.用5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的A、B、C、D四个区域涂色,规定每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区域颜色不同,求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
A.175种 B.180种
C.185种 D.185种
8.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糖水杯中倒出40克糖水,再倒入清水将杯倒满。这样反复三次后,杯中糖水的浓度是多少?( )
A.48% B.28.8%
C.11.52% D.17.28%
9.有a、b、c、d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时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a需2分,b需3分,c需8分,d需10分。走得快的人要等走得慢的人,请问让所有的人都过桥最短要( )分。
A.22 B.21
C.20 D.19
10.一对夫妇把一年纯收入的25%用于吃,13.5%则用于娱乐,20%交房租,8%用于汽车开支,其余的存起来,存款与用于娱乐的钱的比率为( )。
A.19∶27 B.6∶5
C.67∶27 D.19∶96.A【解析】熔化前后铜块的体积不变,由V长方体=V正方体可求得正方体的体积,从而求得其棱长。
长方体中,长a=2cm,宽b=4cm,高c=8cm,则有V长方体=abc=2×4×8=(cm3)。设正方体棱长为x,因为熔化前后铜块体积不变,因此:V正方体=x3=,解得x=4,正确答案为A。
7.B【解析】分四个步骤来完成涂色这件事:涂A有5种方法;涂B有4种方法;涂C有3种方法,涂D有3种方法(还可以使用涂A的颜色)。根据乘法原理共有5×4×3×3=180(种)涂色方法。
8.D【解析】最后杯中糖水的重量仍为100克,因此,只需求出最后糖水中含有多少糖,即可求得最后糖水浓度。要求剩下的糖,需求出三次倒出的糖水中含有多少糖,每次倒出的糖水虽然都是40克,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所以含糖量并不相同。原来杯中糖水含糖量为:100×80%=80(克)第一次倒出的糖水中含糖量为:40×80%=32(克);加满清水后,糖水浓度为:(80-32)÷100=48%;第二次倒出的糖水中含糖量为:40×48%=19.2(克);加满清水后,糖水浓度为:(80-32-19.2)÷100=28.8%;第三次倒出的糖水中含糖量为:40×28.8%=11.52(克);加满清水后,糖水浓度为:(80-32-19.2-11.52)÷100=17.28%。
9.B【解析】最短要21分钟,具体做法是首先a、b先过,用时3分,a回来用时2分,然后c、d一起过,用时10分,b回来时3分,最后b、a一起过去,用时3分,总共21分,答案是B。
10.C【解析】存款在纯收入的比重为1-25%-13.5%-20%-8%=33.5%,存款与用于娱乐的钱比率为33.5%与13.5%之比,67∶27,即C选项。
----------------------------------------------------------------------------------------------------------------------
1.8,14,26,50,( )
A.76 B.98 C.100 D.104
2.0,1(1/2),2(2/3),3(3/4),4(4/5),( )
A.5 B.5(1/6) C.6(6/7) D.3(5/6)
3.2,3,10,15,26,35,( )
A.38 B.42 C.48 D.50
4.1/2,2/3,3/5,( ),8/13
A.5/8 B.1/15 C.5/7 D.5/9
5.1,4,27,( ),3125
A.70 B.184 C.256 D.35136.D【解析】在本题中运用到的公式为S=n/(n+1),即S=1/2+1/6+1/12+1/20+1/30+1/42=6/(6+1)=6/7;正确答案为D。
37.A【解析】在本题中用拆数法,把99999拆成100000-1,199999拆成100000+99999,即
原式=99999×99999+199999=99999×(100000-1)+100000+99999=9999900000-99999+100000+99999=10000000000;故正确答案为A。
38.D【解析】在本题中,我们用提取公因式法:原式=-5/12×(2/7+5/7)+5/3×1/4=-5/12+5/12=0;故正确答案为D。
39.B【解析】货车在途中卸货2.5小时,可转化成客车先行2.5小时,5小时后相遇。很明显,客车行驶2.5小时的路程正好是客、货两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和,根据“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6小时后可在途中相遇”可知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是80×2.5×6=1200(千米)。
40.C【解析】最大的质数必大于5,否则10个质数之和将不大于50。又60=7+7+7+7+7+7+7+2+2,故其中最大的质数为7。
----------------------------------------------------------------------------------------------------------------------
41.某人乘长途客车中途下车,客车开走10分钟后,发现将一行李遗忘在客车上,情急之下,马上乘出租车前去追赶。若客车速度为75km/小时,出租车速度可达100km/小时,价格为1.2元/km,那么该乘客想追上他的行李,要付的出租车费至少应为( )元。
A.50 B.60 C.75 D.90
42.有A、B、C三本书,至少读过其中一本的有20人,读过A书的有10人,读过B书的有12人,读过C书的有15人,读过A、B两书的有8人,读过B、C两书的有9人,读过A、C两书的有7人。三本书全都读过有多少人?( )
A.5 B.7 C.9 D.无法计算
43.有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将两个正方体放到桌面上,向上的一面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多少种情形?( )
A.9 B.12 C.18 D.24
44.牧场有一片青草,每天生成速度相同。现在这片牧场可供16头牛吃20天,或者供80只羊吃12天,如果一头牛一天吃草量等于4只羊一天的吃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
A.7 B.8 C.12 D.15
45.某船从上游A港开往下游B港,航速每小时16公里,共花了10小时,已知水的流速为每小时4公里,问从B港返回A港需要多少小时?( )
A.12 B.15 C.18 D.2041.D【解析】设乘客追上他的行李所需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得100t=75t+1/6×75,解得t=1/2(h)。所以追赶过程中走过的距离为100×1/2=50(km),从而付出的出租车费至少为50×1.2=60(元)。故选B。
42.B【解析】本题属于容斥原理的问题,我们可作图来求解: 所要求的为图中的阴影部分,由容斥原理Ⅱ的公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S=AB+BC+AC+20-A-B-C=8+9+7+20-10-12-15=7(人)故正确答案为B。
43.C【解析】和为偶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上的两面均为偶数,一种是都为奇数。因此,有。
44.B【解析】由于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每天的吃草量,故60只羊每天的吃草量和15头牛每天吃草量相等,80只羊每天只吃草量与20头牛每天吃草量相等。60只羊每天吃草量相当多少头牛每天的吃草量?——60÷4=15(头);草地原有草量与20天新生长草量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16×20=320(头);80只羊12天的吃草量供多少头牛吃一天?——(80÷4)×12=240(头);每天新生长的草够多少头牛吃一天?——(320-240)÷(20-12)=10(头);原有草量够多少头牛吃一天?——320-(20×10)=120(头);原有草量可供10头牛与60只吃羊吃多少天?——120÷(60÷4+10-10)=8(天)。
45.D【解析】由题意中可求得船速为16-4=12(公里/小时),A、B两港的距离为16×10=160(公里);从B港返回到A港属于逆流航行,故此时的航速为12-4=8(公里/小时),即从B港返回到A港所用的时间为160÷8=20(小时),正确答案为D。
-----------------------------------------------------------------------------------------------------------------
46.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有4把钥匙4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多少次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
A.6 B.8 C.7 D.5
47.列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汽船的速度每小时30公里,若列车开行2小时汽船开行3小时,则列车比汽船多行了( )公里。
A.10 B.9 C.8 D.11
48.有一段布,裁剪制服6套多12尺,若裁剪8套则缺8尺,则这段布是( )尺。
A.36 B.72 C.144 D.288
49.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再以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画第二个正方形,再以第二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画第三个正方形,则第三个正方形面积为( )平方厘米。
A.32 B.16 C.8 D.4
50.一列普通客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在9时由甲城开往乙城,一列快车以每小时58公里的速度在11时也由甲城开往乙城,为了行驶安全,列车间的距离不应当少于8公里,则客车最晚应在( )时在某站停车让快车通过。
A.14 B.15 C.16 D.1346.A【解析】设四把钥匙为A、B、C、D。用钥匙A去试,最多试3次就可找到要开的锁,剩下三把钥匙和三把锁,用钥匙B去试,最多试2次就可找到要开的锁,剩下的两把钥匙和两把锁,用钥匙C去试,试一次就可以找到要开的锁,所以最多试3+2+1=6次,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最多要试6次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47.A【解析】本题相对来说简单化,只需求出列车与汽船路程之差就可以了;由题可得列车比汽船多行了50×2-30×3=10(公里),正确答案为A。
48.B【解析】在本题中宜用列方程法来求解,设每套衣服需用布料x尺,则依题有6x+12=8x-8,解之得x=10,故这段布长为6×10+12=72(尺),正确答案为B。
49.C【解析】由题可知第2个正方形对角线长为2cm;则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2=8(平方厘米);正确答案为C。
50.B【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两列火车间的速度差,由题知两列火车的速度差为18公里/小时;从9小时到11时普通客车所行使的路程为40×2=80公里,由题中列火车间最少距离的规定,可设的这一个速度差行使普通列车先行使80公里的路程所需时间为x,所可列方程为80-18x≥8,解之得x≤4,故该普通列车应在15时在某站停车让快车通过。
-----------------------------------------------------------------------------------------------------------------
26.165,140,124,( ),111
A.135 B.150 C.115 D.200
27.1,9,36,100,( )
A.81 B.27 C.125 D.225
28.2,5,11,23,47,( )
A.71 B.67 C.97 D.95
29.1,3,4,8,16,( )
A.26 B.24 C.32 D.16
30.6,24,60,120,( )
A.186 B.200 C.210 D.22026.C 【解析】前一项减后一项得到25,16,9,4(平方数列),括号内应填115。
27.D 【解析】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8,27,,125(立方数列),括号内应填225。
28.D 【解析】此题中前五项的差分别为3,6,12,24,构成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第六项与第五项的差应为48,故第六项为48+47=95。
29.C 【解析】从第三项开始,后一项都是前面所有项之和,即1+3=4,1+3+4=8,1+3+4+8=16,故第六项为1+3+4+8+16=32。
30.C 【解析】6=2^3-2,24=3^3-3,60=4^3-4,120=5^3-5,210=6^3-6。
-----------------------------------------------------------------------------------------------------------------
31.1,2,6,15,31,( )
A.46 B.61 C.66 D.56
33.80,62,45,28,( )
A.20 B.18 C.12 D.9
35.1,3,11,123,( )
A.15131 B.146 C.16768 D.9654331.D【解析】2-1=1^2,6-2=2^2,15-6=3^3,31-15=4^2,56-31=5^2。
32.D【解析】规律是后一项的第一部分是前一项的第1部分乘以,第二部分则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2×=4,=3,4+3=7。
33.D【解析】80=9^2-1;62=8^2-2;45=7^2-4;28=6^2-8;9=5^2-16。
34.A【解析】该数列其根号的次幂成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次幂内的数字依次为1、2、3、4、5的平方,依此规律,答案为A。
35.A【解析】此数列的规律为:前一项的平方加2得到下一项,依此规律, 答案为A。
-----------------------------------------------------------------------------------------------------------------
36.甲、乙两人在银行都有存款,已知甲有存款160元,若甲取出存款的75%,乙取出存款的1/3,则甲的余款是乙的一半,那么乙原来在银行存款( )元。
A.120 B.100 C.150 D.200
37.有一只蚂蚁从树底爬到树顶,树高为9米,蚂蚁每次向上爬3米,又滑下1米,那么它爬到树顶时一共用了( )次。
A.5 B.4 C.3 D.6
38.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则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
A.15 B.25 C.35 D.45
39.甲、乙两人同时从400米的环形路跑道的一点A背向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A点沿跑道上的最短距离是( )。
A.166米 B.176米 C.224米 D.234米
40.已知a>b,且c为正数,那么在下列代数式中正确的是( )。
A.a>b+c B.ac>bc C.a>c D.b>c36.A【解析】本题的计算式为:160×1/4=40;40×2=80;80÷2/3=120(元)。
37.B【解析】注意:最后一次向上爬3米时,因为已到树顶所以不再下滑。
38.B【解析】路程问题涉及距离,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距离=速度×时间。对本题而言,全程的25处和12处相距2.5公里,这一段路占全程的1/2-2/5=1/10,则全程为2.5÷1/10=25(公里)。正确答案为B。
39.B【解析】设乙每秒钟走X米,则甲为X+0.1。可知公式为:8×60×X+8×60×(X+0.1)=400×3,解得X=1.2,故8分钟后,甲乙二人相遇时乙走的路程为1.2×60×8=576(米),距离A点的最短距离为576-400=176(米)。
40.B【解析】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变,可知ac>bc。A、C、D选项都没有充分的依据,所以正确答案为B。
-----------------------------------------------------------------------------------------------------------------
41.两个数之差为13,之和为41,请问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多少?( )。
A.533 B.-533 C.±533 D.±473
42.某企业本月预支为5万元,除掉日常用品费用5000元之后,拿出预支的1/10作为互助金,引进先进设备用了剩下资金的25%,其他费用都是工资,若每人拿到600元工资,则这家企业有( )位工人。
A.150 B.50 C.100 D.200
43.已知两地之间距离为120千米,由于受风速影响,汽车往返分别需要5小时和6小时,那么汽车的速度和风速各为( )。
A.16,4 B.4,20 C.20,4 D.22,2
44.某商品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涨了20%,后来又下降了20%,问降价以后的价格比未涨价前的价格( )。
A.涨价前价格高 B.二者相等
C.降价后价格高 D.不能确定
45.有两个数a和b,其中a的13是b的5倍,那么a:b的值是( )。
A.1/3 B.5 C.15 D.1/1541.C【解析】设两个数分别为a、b,则a^2-b^2=(a+b)(a-b)=41×13=533。要注意的是a、b的平方差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b^2-a^2,可知b^2-a^2=-(a^2-b^2)=-533。故正确答案 为C。
42.B【解析】计算式为50000-5000-5000=40000;40000-10000=30000;所以30000÷600=50。
43.D【解析】可知往返的速度分别为24,20,(24+20)÷2=22;(24-20)÷2=2。
44.A【解析】涨价和降价的比率都是20%,那么要判断涨得多还是降得多,就需要判断涨价的基础,显然后者大,即降的比涨的多,那么可知原来价格高。
45.C【解析】这是求比值的比例问题。由题意可知(1/3)a=5b,从中直接可以得出(a/b)=15。故正确答案为C。
-----------------------------------------------------------------------------------------------------------------
46.一水池装有甲、乙、丙三管,单独开甲管20分钟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30分钟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15分钟可注满水池。现在先将乙、丙两管开放5分钟,再单独开甲管,共需多长时间可注满水池?( )。
A.10 B.15 C.20 D.5
47.1÷的值为( )。
A.3/14 B.39/76 C.39/76 D.3/4
48.小黄家的时钟每小时慢6分钟。每天,小黄起床后早上六点按电台报时将钟与标准时间对准,下午他回到家里,钟正好敲3点。这时的标准时间应该是几点钟?( )。
A.3 B.4 C.5 D.6
49.(2^a)^2+|b+5|+(c-3)^2=1,那么a+b+c的值是多少?( )。
A.1 B.3 C.-2 D.5
50.能被15和12整除的最小正整数是( )。
A.60 B.120 C.180 D.3046.B【解析】已知甲每分钟能完成总任务的1/20,乙每分钟完成总任务的1/30,丙每分钟完成总任务的1/15,乙和丙前五分钟共完成总任务的5×(1/30+1/15)=1/2,剩下1/2,就是剩下的任务,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为(1/2)/(1/20)=10(分钟),故共需5+10=15(分钟)。
47.B【解析】1÷。
48.B【解析】因为小黄家的时钟每小时都慢6分钟,故10小时后才能慢1小时整,所以小黄下午回家时看见时钟正好慢一个小时,故当时时间为4点整。
49.C【解析】依题意可知:2a=1,b+5=0,c-3=0,则a=0,b=-5,c=3。则a+b+c=0+3-5=-2,故正确答案为C。
50.A【解析】从答案选项入手,显然A能被15和12整除,然后查看比A选项小的数,D选项虽然比A选项小,但30不能被12整除,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