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第一节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2:46:13
文档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第一节力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推荐度:
导读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力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

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

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

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

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 12.4-1 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

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 12.4-2 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

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

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

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

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 12.4-2 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

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

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1N;成年男子右

手的握力大约是 700N;一个质量是 4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

大约是 400N 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

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

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

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

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

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

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

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

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

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

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

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2)

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

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3)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

了书包也在拉你?

(4)看课文第 43 页图 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

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

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

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

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

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小结

(五)作业

1、

2、

动手动脑学物理

能力培养习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同时也重视对

学生的情感教育。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新课讲解,又有实验探究。我充分了解了

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演示实验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实验

探究、分析、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文档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第一节力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