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备人: 付海霞
| 主题学习概述 (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 本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展开。包括《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三篇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事实说明一个道理。 《寓言两则》包括两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故事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常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惊弓之鸟》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画杨桃》语言朴素,真实感人,运用对比的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本文的特点。 |
课 标 链 接 | (1)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义深刻的句子。 5、能够运用积累的词语和思想方法进行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6、通过本组学习深入领悟看待问题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实际在生活中得到启示。 |
| " 教学重难 点及突破 措施 | 1、有效的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或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故事领悟看待问题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实际在生活中得到启示。 |
| " 课 时 分 配 |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
| 第二课时:整体识字课 | |
| 第三课时:以文带文科 | |
| 第四、五课时:研读训练课 | |
| 第六课时:整体预习课 | |
| 第七课时:群文阅读课 | |
| 第八、九课时:自读训练课 | |
| 第十、十一课时:读写结合课 | |
| 第十二课时:综合复习课 |
第一模块
第二单元预习卡
| 项目 | 预习内容 | 预习要求 | 小组评价 |
| 认 字 词 | 9课(每课生字词语) 10课 11课 12课 |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 |
| 读 课 文 |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向别人没想到的》 | 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 |
知 内 容 | 学生自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 | 教师检查 | |
提 问 题 | 从哪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
| 课题: 怎样看问题 怎样想问题 | |
|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义深刻的句子。 5、能够运用积累的词语和思想方法进行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6、通过本组学习深入领悟看待问题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实际在生活中得到启示。 | |
| 导 学 流 程 设 计 | |
|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教学内容 课内4篇课文 教学目标 1.以单元导言为线索,整体感知教材,阅读4篇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自学单元生字词。 一、导语导学: 自读导语,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怎样看问题 怎样想问题 二、自主阅读四篇课文,练习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几句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交流:一课一课地逐一完成以下任务。 1、小组内讨论、概括课文内容。 (1)《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 (2)复述《南辕北辙》的内容。 (3)讲述《惊弓之鸟》。 (4)复述《画杨桃》,说一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 (5)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读了这四篇课文你有什么初步感想? 四、全班交流:抽查个人,评价小组。 逐篇指名概括每篇课文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初读感受。 五、全班交流: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有趣的事情? 第二、三课时 识字写字 教学内容:单元生字 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识字“我会认”的生字。 2.单元整体落实“我会写”的生字。 教学思路: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 二、难字指导 1、对“寓 窟 窿 街 盘 弓 魏 射 雁 弦 嘱 审 肃 熟 诲 悉”这些字进行重点指导,指导读音和书写。 2、检查词语的学习。 寓言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后悔 劝告 把式 盘缠 硬要 魏国 射箭 打猎 大雁 拉弦 本事 悲惨 愈合 裂开 叮嘱 前排 靠边 准确 审视 讲台 神情 严肃 半晌 轮流 熟悉 角度 相似 教诲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和颜悦色 三、练习巩固 结合课本词语表认读,对难字多读几遍。 四、积累运用 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口头造句。 四、听写检测 结合“词语表”听写所学词语。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以文代文课 学习内容《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及课外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一、激趣引入 二、课件出示关于寓言的图片,学生看图片猜成语。 三、学习课文 (一)、初步感知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亡羊补牢》是说一个人第一次 ,但这个人却 。当第二次 才感到 ,于是他赶快 ,从此,他的羊 。《南辕北辙》是说一个人想 ,而他所走的路 ,他的朋友多次提醒他走错了,但他 。 (二)、深入探究 1、思考《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解释题目。 2、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养羊人对两次丢羊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3、读《南辕北辙》你有什么疑问? (1)、比较下面两句话,想想哪句好,为什么?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2)文中的那个人到达楚国了吗?为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外补充: 《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等 ①自读;②你最喜欢哪一篇;③请你说说你明白的道理。 三、总结
第五、六课时研读训练课 教学内容: 《惊弓之鸟》《画杨桃》 第五课时 品读《惊弓之鸟》及课外阅读材料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故事对于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那些成语故事呢? 2、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把相关的句子画一画。(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出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三、感悟课文,表演课文。 1、读了故事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惊弓之鸟”这个词的? 2、总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现在人们常用它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成语的意思,也了解了更羸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4、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在“课堂小练笔”上。 2、给同桌讲一个成语故事,并说一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习课外的小故事。 第六课时 品读《画杨桃》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拓展阅读 1、画出作者认真画杨桃的句子。 2、作者这么细心认真地画杨桃,为什么还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当“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是什么样的反映?当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之后又是怎样的反映?(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老师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 4、读课文,回答问题。 (1)老师在“审视”之后为什么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2)投影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领悟老师说的话的意思。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样的联系?(或起到了什么作用?) 4、口语交际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嘲笑“我”的同学说: 5、课外在阅读链接。 6、小结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并且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 第七课时 品读《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揭题、解题 回忆学过的《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一说从这些故事中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指明读大徒弟画的内容?大徒弟的画怎么样?(大徒弟的想法是最简单的,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明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儿?(课件出示句子。) (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替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画的多了。) 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3、小徒弟的画好在哪里?(出示相关的句子) 4、读一读画师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4、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八课时:单元收尾工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故事都是告诉咱们应该如何看问题,遇到问题要如何去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咱们都有不小的收获,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收获。 2、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的收获。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小故事大讲堂 1、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2、讲一讲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五、结合习作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不陌生,那你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吗?你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吗?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今天让咱们敞开心扉,向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优缺点。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七、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己读一读,记一记。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谚语。 (2)指名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句的特点 (5)抄写诗句。 | 策略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