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各种管道护理常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2:44:55
文档

各种管道护理常规

各种管道护理常规一、腹部常规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规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以下护理。1、术后病人进入ICU病房后,护士应首先将腹部引流袋及胃肠减压管装置妥善固定,以防受压。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切口水平,以防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不宜过长,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但要留出足够长度以
推荐度:
导读各种管道护理常规一、腹部常规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规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以下护理。1、术后病人进入ICU病房后,护士应首先将腹部引流袋及胃肠减压管装置妥善固定,以防受压。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切口水平,以防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不宜过长,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但要留出足够长度以
各种管道护理常规

一、腹部常规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规

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以下护理。

1、术后病人进入ICU病房后,护士应首先将腹部引流袋及胃肠减压管装置妥善固定 ,以防受压。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切口水平,以防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不宜过长,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但要留出足够长度以供病人活动 ,同时注意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至引流管脱出。

2、引流袋应1次/日更换,如果引流液多应及时更换。胃肠减压器一定要保持密闭性。

3、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引流物为血性,量大于200ml/h,应高度警惕活动性出血的可能,持续2h仍无减少即可以确定为活动出血。若因流量不多,但经大量补液、补血后,CVP及血压仍不回升或呈下降,也应考虑有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4、留置胃管或更换为管时,应先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合作。胃管外应涂石蜡油。插管长度应为剑突至前发迹。插管时动作要轻柔,当下咽至咽部后让病人做吞咽动作,随同病人的吞咽动作轻轻送管。当发生刺激性咳嗽时应暂停插管并让病人呼吸。到达胃内后可通过注射器和注气的方法确认插管成功。

5、引流管或胃管被引流物堵塞时,可用注射器将堵塞物抽出,或使用温开水冲管。

6、手术切口换药、更换无菌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7、胃肠减压管拔管前应先行拔管实验,如病人无明显腹胀或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拔管。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常规

1.注意无菌操作

胸闭引流通常在手术室放置,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治疗血胸气胸脓胸。此项操作可在急诊或床边进行 ,但应遵循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性感染。

2.引流装置的位置 

胸闭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放置被踢倒或抬高。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在把引流管置于床上,搬运后先把引流管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送止血钳。

3.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

1)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

过长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

过短使病人翻身或做起以前拉倒引流管

2)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4. 维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因注意以下几点:

1) 水封瓶应在病人胸部引流切口处以下60~100cm妥善放置。

2) 水封瓶中的长管应在液面下3~4cm ,在液面处做一标志,以准确记录术后引流量。

3) 观察水封瓶与引流管连接的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情况下此水柱应随病人呼吸上下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不动应及时处理。

5.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

1)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和时间。

2)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和性质。

引流量多且为血性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

引流液混浊,有异味,或有时无残渣,应考虑瘘的发生和感染。

引流量过少,应考虑引流管是否通畅。

6.胸腔引流管的拔出及注意事项:

1)拔管前:胸腔引流管放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以完全复张,8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引流管。

2)拔管时:应取半卧位或半坐位,鼓励患者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在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3)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三、留置导尿管护理常规

1、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尿道内置Foley尿管者,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肾、膀胱造瘘管于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造成手术失败。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分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一般先放出5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4、防止逆行感染 ①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②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进行尿道口及外阴护理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③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日更换集尿袋。④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肾、膀胱造瘘管,首次更换时间为术后3~4周,此后每2~3周更换1次。尿道内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覃形尿管每2周更换1次,拔管后间隔4小时再安置。⑤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⑥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⑦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 根据病情拔管 ①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管。②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③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而定,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四、气管切开插管术后护理常规

1、仰卧位,去枕或低枕(颅内高压者除外)。注意患者颈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套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损伤出血。

2、保持室内温度21~24℃,湿度50%~60%。

3、套管口盖以单层湿纱布以免干燥空气直接进入气道或异物误入气道,保持纱布清洁及湿润。

4、每日更换伤口敷料2次(8:00—20:00)必要时随时更换。

5、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

6、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内套管3次(8:00—16:00—22:00),分泌物稠厚又多或气管内有干痂时随时更换。取下内套管后应先其内痰液刷洗干净,然后煮沸消毒30分钟,置于杯内备用。

7、随时吸引分泌物,观察套管是否通畅,注意分泌物性质,根据分泌物粘稠度进行气道湿化。

8、长期留管者定期留痰及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及时治疗。

五、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护理常规

(一)、基础护理

1、保持室内温度22~24℃之间,湿度50%~60%之间。

2、每班用1:250含氯消毒剂擦拭台面及地面一次。

3、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2次(5:00—21:00),每次40分钟。

4、根据口腔情况酌情选用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7:00—19:00),评估口腔粘膜情况及有无异味。

5、会阴擦洗每日2次(7:00—19:00)。

6、1:5000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每日2次(7:30—19:30)。

7、温水擦浴每天一次(16:00)。

8、鼻饲前协助患者取斜坡卧位,确认胃管在胃内并无胃液潴留时方可注食。注食时应注意速度、温度(38~40℃)、容量(每次不超过200ml)和间隔时间(不少于2h)。注食后尽量不搬动患者,减少气道刺激,观察有无呕吐及误吸发生。

9、长期留置尿管及胃管每周更换一次。胃管晚间拔出,次晨换另一鼻孔插入。

(二)、专科护理

1、每班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长度一次,记录呼吸机相关参数,如:呼吸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浓度等。

2、观察患者双侧胸廓起伏是否对称,呼吸是否平顺,有无人机对抗。(人机对抗表现: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紫绀、躁动,甚至可发生窒息。呼吸机出现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和低每分钟呼出气量报警。)

3、保持气管插管固定带洁净及松紧适宜,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固定带污染时随时更换,固定胶布每天更换一次(8:00),污染或松脱时及时更换。

4、做好病人双手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5、及时添加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并保持湿化罐内温度在32~37℃(可通过湿化罐温度调节按钮控制温度)。每日更换一次湿化罐内蒸馏水(6:00)。

6、翻身、按摩、叩背每2h一次,叩背后吸痰。

7、吸痰前后吸纯氧2min,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s。吸痰过程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及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明显的缺氧、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等,应暂停吸痰并加大氧浓度吸入。

8、气管插管气囊每隔4h放气15min,如为低压气囊可每二天放气15min。

9、吸引器贮液瓶内吸出液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损坏机器。贮液瓶每天清洗消毒一次(8:00)。

10、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8:00)。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吸一换。

11、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周一下午)。

12、根据痰液粘稠情况酌情进行气道湿化。

六、气管插管患者特殊感染消毒隔离措施

1、单间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病室门口挂相应隔离标志。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2、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人员流动,恶性传染病如气性坏疽、朊毒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病原体感染者严谨探视。

3、地面、台面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班1次。

4、保持室内温度18~25℃,相对湿度60%~70%之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3次。根据感染类别选择合适的空气消毒方法每天消毒2次。

5、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是应先戴无菌手套。

6、进入隔离病室,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班或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处置。

7、所用一次性物品及医疗垃圾装双层黄色塑料袋系口注明感染类型后及时由保洁员转运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送焚烧。

8、患者所用病号服、被服及隔离衣装双层黑色塑料袋系口注明感染类型后送交洗衣班集中处理。

9、器械及医疗用品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复用的器械及物品经初洗后装双层黄色塑料袋系口注明感染类型后交供应室集中处理。

10、分泌物及排泄物经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1、吸引器瓶每日一次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20~40min后清洗,吸引器连接管每日更换一次。建议使用一次性吸引装置,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12、病房增设:速干手消毒液、皂液(禁用肥皂块)、含氯消毒剂浸泡盆1个(擦拭台面用)、隔离衣、手套、空气喷雾装置及消毒液、,门口设污物桶。

13、 严禁保洁人员进入室内。    

文档

各种管道护理常规

各种管道护理常规一、腹部常规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规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以下护理。1、术后病人进入ICU病房后,护士应首先将腹部引流袋及胃肠减压管装置妥善固定,以防受压。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切口水平,以防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不宜过长,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但要留出足够长度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