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学活动设计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律:
( 1 )输入——输出。首先,从语言学习规律看,学生学习时首先要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要体验、感受、理解这些语言现象,我们把这些称作英语的语言输入。然后是操练、实践和运用这些语言现象,这是语言的输出。语言的输出要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
( 2 )语言操练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安排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难度较高的。前面一个活动是后面活动的基础,后面的活动是前面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提升。
( 3 )处理好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
有的老师认为《课标》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有一个观点就是主张在运用的过程中来学语言。
2. 教学各阶段的活动设计建议:
( 1 )复习、引入环节的设计
• 导入要和后面的教学新内容相关;
• 导入要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 导入要尽可能简洁
( 2 )呈现、感知环节的设计
• 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新内容;
• 语言体现一定的重复性,增加学生感知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感知性活动,了解学生感知、理解新语言的情况;
• 具有可理解性,融入一定的已学语言,对新内容巧妙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 帮助学生实现短时记忆;
案例:以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三年级起始)Unit 5 第一课时为例。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句型方面是描述某一地点有某种物体;词汇方面是有关家居的词汇。由于本课时的词汇较难,于是我可以利用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有关房间方面的词汇来引出There be 句型。例如:There is a living-room in my home . 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shelf.
当学生对句型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我将利用图片、词汇卡片和句型由简至难一一引出第一课时的单词。接下来利用多种方式操练单词拼读(如:开火车、“What’s missing ? ” 、分组训练、“你大省我小声”等)。
当相当的学生在词汇掌握得差不多时,我们利用房间的简笔画,让学生看图说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可减少一些机械的操练 。这为下一课时的阅读课作好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