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设计 | |||||
| 授课班级:八年级○班 授课内容:生命的起源 | |||||
| 教师:王燕莉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 | |||||
| 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 |||||
| 1、学情分析: 这是新学期的每一节课,关于生物,每个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本节课的授课对像是八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都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本节课前,同学生对生命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形形色色的生物和其各种结构,但是很多同学会思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基于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然后再通过老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历程,和各种观点进行一个系统性的介绍,使同学们达到解惑的目的,保证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奠定今后关于生命的进化,物种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 |||||
| 2、教学内容分析 活动:首先讨论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再进入课文的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由两个实验引出自然发生论和生生论的概念意大利医生的弗朗西科·雷迪的实验: 四个无盖的瓶子放进不同的动物肉块, 并于四个有盖的瓶子也放进肉块,并用石蜡密封瓶口。 实验结果:开口瓶有有咀,密封瓶中没咀。再通过观察苍蝇卵的发育过程认为蛆是由苍蝇的卵发育而成,否定了腐肉生蛆说。 异议:认为生命的发生需要空气,蜡瓶中腐肉没生成咀是因为没有空气。 实验改进:用纱网代替石蜡,使空气能进入,但苍蝇飞不进去。 改进实验后的实验结果:有网罩的瓶肉腐肉不能生咀,无网罩的腐肉生 之后人们用显微镜观察腐肉时发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人们由实验结果认为:肉眼可见的生物虽然不能自然发生,肉眼看不见的生命还是可以自然发生(自然发生论) 为进一步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将一个烧瓶放在火焰上,拉出细长的“S”形鹅颈,鹅颈瓶中放入营养液进行灭菌。 瓶颈呈“S”形的原因:空气自由进入灭菌处理后的瓶中,带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却沉积于弯管底部而不能进入瓶内。 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结果:由于没有受到微生物污染,瓶肉的营养液没有变质也没有产生生命 如将鹅颈打断。结果:培养液中很快长满微生物 实验结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生生论) {引出生生论的概念即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之一}——让学生由已有的知道判断生生论的科学性 上述解决了新生命不能由非生命物质产生,但没还没解决物种起源的问题,但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还有待讨论,于是提出问题:化学进化可能吗?即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化学进化可能吗?引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的概念 米勒设计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一个火花室与冷凝器相连 其中流动着水蒸气、氢、氨和甲烷等混合气体,火花室模拟闪电和宇宙射线和混合汽体提供能量 实验结果:一周后,在装置底部的实验瓶中的水溶液中发现多种有机小分子,其中有些是组成生命物质的成分 实验结论: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这节课的主要概念学生不难接受,教学中,老师可以以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感就感和对生物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 |||||
| 3、落实课程标准 本节课要实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理解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 |||||
| 4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 |||||
| 5、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 |||||
| 6、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 |||||
| 7、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 |||||
| 8教学过程 | |||||
| 教学内容和时间 | 教师行为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 导入4′ | 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 上的呢 ?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传说 | 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 由一个远古传说引起学生对生命的起源的兴趣 | ||
| 自然发生论4′ | 我国古代有“腐草化萤”“腐肉生咀”的说法,提问这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 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即自然发生论 | 引出自然发生论的观点 | ||
| 生生论9 ′ | 解释说明弗朗西雷迪和巴斯德的实验抛出生生论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生生论。 | 生物只来源于生物,非生命 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的产 生新生命
| 让学生正确理解这 两个实验所得出的 结论 | ||
| 宇宙生命论论 5′
| 提问宇宙生命论的内容是什么? | 宇宙的其它星球可能有生命 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 其它星球 | 让学生了解宇宙生 命论 | ||
| 化学进化论 13′ | 提问,原始大气能形成有机小分子吗?让学生简单的介绍米勒的实验再详细说明 | {米勒的实验过程} | 让学生在介绍实验 的过程中充分发挥 自已的主观能动性 为加深对化学进化 论的理解
| ||
| 小结及课后 练习5′ | 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课后练节 用表格形式概括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小分子物质,你认为这个事实为哪种假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布置作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个自已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自行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写成一篇小短文。 |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巩固所学的知识 | 1.提高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进行运用 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感兴趣的问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 ||
生命起源
1.自然发生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即自然发生论
2.生生论:生物只来源于生物
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它星球
4.化学进化论: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