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文的测验和测量、气象观测及水文、洪水预报的基本规定、方法及要求。适用于大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水文技术管理。
2 引用标准
根据《水文测验试行规范》等有关标准编制本技术标准。
3 总则
3.1 水文是水电厂防汛的前哨,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基础,水文预报是指导水库调度的重要依据,是水电厂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的参谋。
3.2 水文工作人员要对工作极端负责,做到测报准确及时,资料完整可靠,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了解流域水文特性和水利设施情况。
4 水文测验
4.1测站说明
4.1.1友谊水文站是大广坝水库的入库站,控制流域面积48%,主要任务是率定水位—流量关系,并向中心站自动遥测报送水位和雨量。
4.1.2广坝水文站是大广坝水库的出库站,主要任务是遥测出库水位、流量及率定泄洪量和发电机组效率等。
4.2水位观测
4.2.1定期观测坝上、坝下水位,与自动测报值比较,如果误差大于2cm,应加密观测并分析原因,从而决定是否需要修改遥测水位基面值。
4.2.2每年汛前清理出库站沉沙池及进水管,确保水位井水流进出畅通。
4.2.3每次泄洪过后,根据情况清理出库站水位井沉沙池及进水管。
4.3流量测验
4.3.1测流一般采用流速仪测量,特殊情况采用浮标法。
4.3.2大洪水测流力争测出整个洪水过程,全年要测出不同水位级流量。
4.3.3流速仪测流时,根据情况,可采用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要对每一测法进行精简分析。
4.3.4测流垂线数目及位置应根据分析决定。
4.3.5垂线流速测点根据情况可采用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和五点法。
4.3.6测点的测速历时一般不应小于100秒,洪水涨落比较快时可缩短至50秒。
4.3.7常用流速仪应经常进行检查,定期送有关技术部门检定。
4.3.8测流开始及结束时,都应观测水位,洪水时根据情况加密观测。
4.3. 9浮标测流时应投放均匀,也可用水面漂浮物代替,其起点距用经纬仪水平交会法测定。
5 普通测量
5.1水准测量
5.1.1水准测量包括接测水准点、高程基点、水尺零点及固定点高程,大广坝流域高程均采用榆林基面。
5.1.2三等水准测量用于接测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高程。四等水准测量用于接测高程基点,固定点和洪水痕迹高程以及大断面岸上部分高程。
5.1.3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与校正,水准仪“i”角不允许大于20"。
5.2测站地形测量
5.2.1测站地形已在设站时绘制,但每十年应校测一次。
5.2.2大断面和水道断面的起点距,均以高水位时的断面桩作为起算的零点。
5.2.3两岸断面桩之间的总距离,两次测量之差不得超过距离的1/500。
6 气象观测
6.1每天上午八点观测降水、蒸发和气温,时间不能延迟或提前五分钟。
6.2台风或大风天气加测风向风速。
6.3台风期广坝降水量超过50毫米时,加测降水量,并减少蒸发皿内水量。
6.4降水、蒸发观测精确到0.1毫米,温度观测精确到0.10C。
6.5蒸发皿起始水量为20mm。
7 资料整编
7.1资料整编的一般规定
7.1.1资料整编的目的,是将日常观测和测验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使其成为统一的系统的资料成果。同时,经过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作水平。
7.1.2资料整编的项目和成果
7.1.2.1项目:水位、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水文调查等。
7.1.2.2成果:整编说明,测站分布图,年、月、日、统计值,极限值,洪水要素摘录表,实测成果过程线等。
7.1.3资料整编步骤
7.1.3.1步骤:计算、整编、审查、审核、打印、存档等。
7.1.3.2资料整编应对各项原始数据和整编图表认真填制、严格校核。
7.1.3.3总结各阶段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成果精度。
7.1.4水尺零点高程考证
7.1.4.1水尺零点高程变动情况。
7.1.4.2改正时间和数值的确定。
7.1.5自动测报水位井基面值的考证
7.1.5.1自动测报水位井基面值变动情况。
7.1.5.2自动测报水位井基面改正时间和数值的确定。
7.2 水位—流量资料的整编。
7.2.1大广坝水文资料由计算机储存、整编。
7.2.2检查发电量和闸门泄水与出库流量是否一致。
7.2.3校核入库、出库水量是否平衡。
8 水文预报
8.1基本规定
8.1.1根据预见期的长短一般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三天以内为短期,三至十天为中期,十天以上为长期。
8.1.2短期洪水预报采用流域模型法和降雨径流相关法。
8.1.3洪水预报的主要项目有
8.1.3.1一次洪水总量及时段分配。
8.1.3.2入库、出库流量过程。
8.1.3.3水库水位过程。
8.1.4在下列情形下应作水文预报
8.1.4.1流域平均降水量大于50mm。
8.1.4.2入库流量大于500m3/s。
8.1.4.3受台风影响期。
8.1.4.4流域降水量转换成径流量加上现有水库水量所得水库水位超过同期的水位。
8.1.5一次洪水结束后,应分别统计各个预报项目的误差,对预报精度要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三日内写出洪水总结。
8.2洪水预报
8.2.1洪水预报主要采用中心站计算机预报软件进行。
8.2.2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失灵时,采用人工观测库水位、出库水位,并根据降雨情况作出预报。
8.2.3在预报期内,要加强计算分析水情,发现预报有偏差要及时修正预报。
8.2.4短期水文预报精度要求:洪量、洪峰流量达到92%以上,峰现时间±3小时。
9 附加说明
本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原水工分场负责起草
| 本标准起草人: | 代中全 |
本标准修编人:符吉安
本标准审核人:盛学文
本标准审定人:
本标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委托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修编发布时间:2003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