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拼音写词语。
rán fàng zhǒng zhàng jì mò qiū yǐn
pái huái pì jìng chè dǐ xī shuài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薄(bó) 颓然(tuí) 曝晒(pù) 自作自受(zuò)
B.参差(cī) 吞没(mò) 入场券(juàn) 破琴绝弦(xián)
C.尽量(jǐn) 缝隙(xī) 滥用(làn) 张冠李戴(guàn)
D.瘦削(xuē) 供品(gòng) 软绵绵(luǎn) 暴露无遗(lòu)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走头无路 莫名其妙 买椟还珠 平易近人
B.异想天开 喜出望外 各势各样 翩翩起舞
C.昙花一现 排山倒海 自食其力 专心致志
D.慢条斯理 开天辟地 一丝不苟 兴高彩烈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于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③“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A.①反问;②比确;③夸张
B.①设问;②拟人;③夸张
C.①反问;②拟人;③引用
D.①设问;②比喻;③引用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观看日食时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B.全班同学励精图志,终于获得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C.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犹如削足适履,实在不可取。
D.老百姓期待着战士们凯旋归来。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B.“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C.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D.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曰出》《虎符》《北京人》等。
B.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 《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C.“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儒家诗论把 “风雅”列为“诗经六义”的两类。
D.雨果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幻灭》《九三年》等。
给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②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③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④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⑤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A.④⑤③②① .①④③②⑤ .②①③④⑤ .④②⑤③①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竟然下雨了。
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果然下雨了。(把句子补充完整)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联系课文,把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晚上要开会,你把门锁好去奶奶那儿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如一座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写句子)
人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填空。
(1)什么是春夏秋冬?古人用诗歌告诉我们: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生机;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杜牧吟诵的“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的唯美;冬,就是柳宗元眼里的“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的孤寂。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充满这诗情画意。
(2)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满腔报国热情的有志之士,“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这是陆游永远的遗憾;“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这是杜甫初听到叛军平定、国土收复的消息时的喜极而泣;“________,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的铮铮铁骨。
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字,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语。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有362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濠梁观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①梁②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③其本④。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①濠:水名。②梁:桥梁。③循:遵循,顺着。④本:原来。
12、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弈》)___________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濠梁观鱼》)___________
15、庄子为什么能看到鱼的快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
咏竹箸
【明】程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
材料四: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浙江省余姚市文明办特此设计了此海报。
16、【材料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17、【材料三】明代诗人程良规在《咏竹箸》这首诗中,热情歌颂了筷子的____________的精神,这与唐代诗人罗隐《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材料四】是一则宣传海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材料中的信息作答)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那月光如水的夜晚
曹雪柏
①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②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③“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猫哪?上树啦。”
④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奶奶一遍又一遍( )地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 )。
⑤白天,奶奶又一遍一遍地教我,这是奶奶教给我的第一首童谣,也是奶奶给我上的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
⑥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吃饭前,奶奶一边擦拭着饭桌,一边说:“打锣锣,扯板板。他舅来了吃啥饭?油饼馍馍下挂面,你一碗,我一碗,把他舅憋死我不管。”
⑦奶奶就用这诙谐幽默的童谣哄着我呢。“吃饭饭,擀面面,洗手手,炒肉肉。”
⑧一听到奶奶这么说,我就赶快去洗手,看着我白乎乎的小手,奶奶会夹一丁臊子奖赏我。奶奶就用这样的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
⑨多少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奶奶忙完厨房里的活计,就端出一个小凳子,在院口那棵梧桐树下,手摇一把蒲扇,为我赶着蚊子,一边又念叨着自己的歌谣:
⑩“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⑪ 那棵梧桐树下,成了一个天然的小学堂,月光的清辉下点缀着笑容点点,微风中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虫蛙低吟,月色作伴,奶奶的童谣在慢慢地开启我智慧的大门。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童谣,给我童稚的心靈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成年后我一直酷爱文学创作,奶奶的童谣( )!
⑫岁月如梭,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奶奶已含笑九泉。院口的那棵梧桐树仍然( ),多少个夜晚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奶奶的童谣依旧荡漾在这习习的晚风中!
20、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①功不可没 ②枝繁叶茂 ③ 酣然入睡 ④不知疲倦
21、文章围绕“奶奶的童谣”举了三个时间段的内容,照样子概括出其他几个时间段。
睡觉前——( )——( )
22、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也不识一个,那么作者为什么说,“她却满腹经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奶奶的童谣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至少举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 ”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不以“奶奶的童谣”为题,而是以“那月光如水的夜晚”为题。
25、读着文中的童谣,你是否也产生了编写童谣的兴趣?请尝试着写两句童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
生活有许多滋味:难过的、愤怒的、愧疚的……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清楚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少于450字。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燃放 肿胀 寂寞 蚯蚓
徘徊 僻静 彻底 蟋蟀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燃、寞、静、蟋、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入场券:rù chǎng quàn
C.张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缝隙:fèng xì
D.软绵绵:ruǎn mián mián、暴露无遗:bào lù wú yí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注意易错字的字形辨析以及形近字的写法。在本题中没有错别字的是C项。
A项: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B项:各势各样——各式各样
D项:兴高彩烈——兴高采烈
4.D
解析:D
【详解】略
5.C
解析:C
【解析】略
6.D
解析: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A项应改为: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B项应改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C项应改为: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7.C
解析:C
【详解】A选项中曹禺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雷雨》《曰出》《原野》《北京人》等。《虎符》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的代表作有《棠棣之花》《孔雀胆》《凤凰涅槃》《星空》《新月与白云》等。他的作品有的借古喻今,成为浪漫主义戏剧的典范。B选项中元杂剧的四大悲剧中《赵氏孤儿》的作者为纪君祥,纪君祥元代杂剧、戏曲作家。郑光祖,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杂剧《倩女离魂》最著名。
D选项中《幻灭》的作者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他是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小说合集《人间喜剧》。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8.D
解析:D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接着写自己是作文七拼八凑;紧接着写老师要求写真实的故事;然后写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最后写作文有了进步。
9. 上午还是艳阳高照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另一个孩子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中午的时候要近一些。 妈妈说她晚上要开会,叫我把门锁好去奶奶那儿吃饭。 一枝梅花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详解】(1)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根据句子的后半句来补充前半句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上午还是太阳高照,中午竟然下雨了。
爸爸说今天中午要下雨,中午果然下雨了。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初升时离我们远,待到中午时离我们近。
(3)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
其方法:把冒号改为逗号,去年引号,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把第二人称改为具体的人物。
答案为:妈妈说,她晚上要开会,叫我把门锁好去奶奶那儿吃饭。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人生如一座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知,仿写比喻句,后面写有关喻体的诗句,只要合理即可。
如:人生如一根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草长莺飞二月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 霜叶红于二月花 独钓寒江雪 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悲不见九州同 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当作人杰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写出春的生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写出夏的热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写出秋的唯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意思是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写出冬的诗情画意。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铿锵有力的誓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这是陆游永远的遗憾。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这是杜甫初听到叛军平定、国土收复的消息时的喜极而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这是李清照的铮铮铁骨。
11.消灭错别字、规范书写,任重而道远。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续写。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透彻理解全文旨意。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的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或对事件进行归纳、总结。
12.12、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
13、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14、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15、做任何事情应该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做事的快乐,享受自得其乐的过程才是我们做事情的真谛。
【解析】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译文可知,短文写了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
13、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的意思是: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于《学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意思: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中: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全:完全,完备。意思: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庄子看到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觉得鱼快乐。从中体会到了做任何事情应该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做事的快乐,享受自得其乐的过程才是我们做事情的真谛。
【点睛】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13.16、 地位 历史 文化内涵
17、 默默奉献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18、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 文明用餐,使用公筷
19、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的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分析】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筷子的地位,它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接着介绍了筷子的来历,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然后介绍了筷子蕴含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17、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识记。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这首诗的意思是筷子被频繁的使用,先尝到各种或甜或苦的味道,但真正的滋味确实由人来品尝,筷子到头来白忙活了一场。热情歌颂了筷子默默奉献的精神。
罗隐的《蜂》,全诗为: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意思是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歌颂了蜜蜂勤劳无私、甘于奉献的品格。
1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可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由“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可知,此海报的目的是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由海报图片可知,此海报倡导大家在饭桌上文明用餐,使用公筷。
1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这句话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四个“通过……”的句式,将小孩、老人、孤独的人、相守的人通过筷子诉说着的人生和情感写出来,这样更好的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14.20、④③①②
21、 吃饭前 乘凉时
2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言之有理即可)
23、①她用童谣给我上了
解析:20、④③①②
21、 吃饭前 乘凉时
2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言之有理即可)
23、①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②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奶奶的童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④给我童稚的心灵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⑤让我酷爱文学创作等。
24、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①“那月光如水的夜晚”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②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奶奶的童谣”比较直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5、只要想象大胆合理,富有童真童趣即可。示例:下雨了,打雨伞;下雪了,打雪仗;起雾了,看不见;起风了,放风筝。
【详解】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字词、文本的理解,将合适的词语带入适当的语境中。
“不知疲倦地念叨着”、“直到我酣然入睡”、“童谣功不可没”、“梧桐树枝繁叶茂”。(共2分,0.5分一空)
2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整合,需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寻找奶奶的童谣出现的不同时段:睡觉前、吃饭前、乘凉后。其中第三个“乘凉后”文中没有原词,需从9至11段中进行概括。(共1分,0.5分1空)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合解释。学生在寻找到“满腹经纶”原词之后,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发现奶奶的“经纶”是“童谣”。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所以我一直会觉得奶奶“满腹经纶”。(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首先聚焦描写“童谣的作用”的第11自然段,发现作用:奶奶的童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给我童稚的心灵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让我酷爱文学创作。再浏览全文,在第五段发现作用: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在第八段发现: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3分,答到1点给1分)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提取与鉴赏评析,其实就是要说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首先在第二段中找出对于月亮的描写句子,对月光的描写其实是一种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形象有衬托的作用,因而能够衬托出奶奶的形象特点,其次奶奶的童谣常常是在月光下吟唱的,所以这样的环境背景让我印象深刻。综合以上这点思考,这个题目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奶奶的童谣”比较直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3分,句子画对给0.5分。答到“画面中带有对奶奶的美好回忆”这层意思给1分,答到“环境衬托出闹闹形象”这一层再给1分,最后的比较说明给0.5分。)
2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在阅读完奶奶的童谣后,发现其想象大胆合理,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模仿文中的童谣,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童谣创编。(2分。1分1句,要求富有童趣,想象大胆合理,比较朗朗上口。)
15.范文:
失败的滋味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败,尝试过失败的滋味。
失败,是否是个令人讨厌的字眼?不是的。但是,为什么有人见到它就会哭,会感到害怕,会感到恐惧,会感到不知所措……
“人生的挫折是难免
解析:范文:
失败的滋味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败,尝试过失败的滋味。
失败,是否是个令人讨厌的字眼?不是的。但是,为什么有人见到它就会哭,会感到害怕,会感到恐惧,会感到不知所措……
“人生的挫折是难免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失败,怕什么?有它的存在,你一样要生活,为何要为一次的失败便一蹶不振?这样的话不如你开开心心地生活,勤勤奋奋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件事。为何要为失败而感到害怕?感到忧愁呢?忧愁有用吗。?忧愁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烦恼,让我们一事无成,如果是这样不如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勇敢地站起来,重新开始。正所谓:忧愁无补于事,还是面对一切吧!
虽然你失败了,只要你勇敢地站起来,胜利还是属于你的。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你永远的失败。失败固然让人伤心,让人难过,但是只要你懂得怎样从失败中走出,懂得怎样拿出百倍的信心战胜失败,让失败因你而害怕,不是让你因失败而害怕,我相信胜利还是属于你的。
有时,失败也是一种动力,一种不可多得的动力。记得一次,我因语文考试失败了,当时的我总觉得很无助,很没有用,也哭过很多次。回到家里,体会到父母对我的好,突然间有种心痛的感觉,我发现父母的脸上添加了几道皱纹,头上的头发也多了几根白发,那刻让我感到心痛又自责。从此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地学习,绝对不再让父母失望。后来,自己静下来总结上次的教训,把这些失败的原因牢记在心,警告自己不能重新再犯这种的错误。经过下半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试我终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没错,这次我应该要感谢失败,是它让我再次充满信心,战胜一切的困难;是它让我体会到自己曾经的不足;是它让我自己再次战胜自我,创造自我……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
我们在写作时,首先要写清楚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1)、审题指导:
什么叫“滋味”?
“滋味”本义是“味道”,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如果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来写,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等。
(2)、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在半命题写作中,要使得自己的补题富有新颖,一是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者的触角伸向不同层面。
我们要注意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写真实具体的事例,要表达真实感受,在写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细节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