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练习八5、6、8、9题
教案背景:
此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对“乘法意义”、“除法意义”、“两位数乘多位数乘
法”、“除法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和理解分析基础,这些都使“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推到不会是从零开始。另外,学生生活中也会遇到简单的行程问题,他们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和感觉,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所以教材的重难点之一“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建立,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不会成为本课的难点,仅作为教学重点处理即可。但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速度这一相对比较抽象的感念经验积累不多,教材的教学难点依然存在。
教才分析:
四年级上册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量关系,其教材编排注重了从学生生
活实际出发,由常见的两人比快慢引入教学,在解决具体生活问题过程中概括总结抽取“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的关系式,之后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能够体现“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安排在乘除法之后即是对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是对教学点的分散处理
教学方法:
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情境学法、引导
发现法、多媒体点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科学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神州六号”发射画面
(谈话引入: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感觉怎么样?陈老师非常高兴,我们班的同学从小就爱国、爱科学。有关神州六号的数学信息你知道多少?说到飞行速度时板书出来)
二、引入探究,自主学习
1、速度表示法
1)板书:神州六号飞行速度每秒7.9千米
用简单表示法写成7.9千米/秒
又如: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可写作160千米/时,人步行速度每分60米可写作60米/分都叫做速度
你发现速度表示法都是怎样写的?(“/ ”线右边是时间单位,可以是时、分、秒。“/ ”线左边是路程,通常是千米或米)
板书:路程/单位时间
2)试练:P56第5题 让学生完成 投影验证
① 猎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1104千米,可写作:
② 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③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可写作:
那个速度最快?
2、自主探究例3,合作探究关系式
① 出示例3 ⑴、⑵ 让学生解决
② 同桌探讨:解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③ 4人小组探究:你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④ 这三者之间可以怎样变换呢?
小结:通过例3的学习,你领会了什么知识?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识
1、填表(小组合作完成,口述答案)课件出示
| 交通工具 | 速度 | 时间 | 路程 | 解决方法 | 关系式 |
| 自行车 | 750米/分 | 8分钟 | |||
| 摩托车 | 16千米/时 | 3小时 | |||
| 汽车 | 80千米/时 | 320千米 | |||
| 飞机 | 2小时 | 1600千米 |
3、P56第8题(先让学生完成,再提问说出解题理由)
4、P57第9题(先让学生完成,再提问说出解题方法并注意方法多样化)
5、聪明题:从广州到南宁的路程约1000千米,一辆长途客车从广州出发用了3小时行了30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长途客车还要行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南宁?
1000千米
广州 南宁
300千米 ?小时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简单行程问题
速度表示法:神州六号飞行速度每秒7.9千米可写成7.9千米/秒
特快列车每小时160千米可写成160千米/时
人步行速度每分60米可写成60米/分
路程/单位时间
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