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2:50:02
文档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4、按医嘱测量血压。5、测量体温,病人入院时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志上。7、准确,及
推荐度:
导读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4、按医嘱测量血压。5、测量体温,病人入院时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志上。7、准确,及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温,病人入院时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志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于粪便标本送做常规检验。

8、严密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做小结与总结。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及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严密观测血糖的变化。

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加强饮食合理供给。

              糖尿病护理

【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临床上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疲乏、体重减轻等表现,其并发症为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慢性病变可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皮肤等;其主要诱因有肥胖、感染、缺少体力活动、多次妊娠等。

【护理评估】

(一)健康评估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细询问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另外,1型糖尿病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不是在评估时应予区别。

(二)临床症状观察与评估

     1、“三多症状”——多尿,烦渴,多饮

2、善食多饥

3、疲乏、体重减轻、虚弱

4、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较轻者可以表现严重口渴,尿糖增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乏无力,头晕头痛,心烦,嗜睡,全身疼痛,酮症较重者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眼晴下陷,心跳加快,严重时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血浆高渗透压、严重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诱因是感染,摄入糖量过多,以及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心血管事件等。

(3)乳酸性酸中毒昏迷: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乳酸持久性增高在5mmol/L以上,而pH<7.35的临床综合征。

(4)低血糖症:指血浆葡萄糖浓度明显低于2.8mmol/L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

5、慢性并发症:

   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全身大小血管病变,常累及心、脑、肾、眼,导致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高血糖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及肠道、膀胱等。

6、皮肤瘙痒   多见于女性,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致。

7、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等。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4、果糖胺测定

        5、胰岛素释放试验

        6、C肽释放试验

        7、尿糖测定    结果仅供参考,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

   (四)心理社会评估

        由于本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致不能有效的应对慢性疾病。社会环境如病人的亲属、同事等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适应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以评估。

【护理措施】

(一)饮食治疗的护理

1、控制总热量:

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它对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起着积极的作用。饮食治疗的内容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口味清淡、高纤维饮食,水果适时适量,少饮酒不吸烟等。

每日所需蛋白质为1g/kg/日,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一般不超过主食300g为好,每日所需脂肪约40-60g。三餐中主食分配应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

2、合理配餐

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宜,保证优质蛋白的

供应,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牛奶,鸡蛋和瘦肉摄入,但应避免热量过多。病人若饥饿,可用绿色蔬菜补充。

3、少量多餐

基本做到一日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避免

一顿吃的太多。

4、清淡饮食

    避免肥甘味厚,如猪油、黄油、肥肉及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不吃含糖的食物,如各种甜点,甜饮料等。为防止血压升高,糖尿病病人不宜食用太咸的食物,减少钠的摄入。糖尿病人不宜饮水,以免血液浓缩,加重病情。

5、高纤维饮食

糖尿病人应多吃粗粮、干豆、绿色蔬菜,蔬菜应选

用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

   

文档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4、按医嘱测量血压。5、测量体温,病人入院时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志上。7、准确,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