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结束割据局面,完成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丰饶的粮仓 B.封建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6、在宋代官府的劝农文中,多次频繁出现所谓“客户乃主户之本”,“客(户)主(户)相资,相养”。南宋朝廷在赈灾上就明确规定“农夫资巨室之土,巨室资农夫之力,彼此自相资,有无自相恤”。这一现象( )
A.必然会激化主客之间矛盾 B.说明南宋进一步集权
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D.反映了宋代农业经济衰落
7、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它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及看风水时确后来辗转传人欧洲。材料描绘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9、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农民
10、孙吴的都城“建业”和东晋的都城“建康”,都指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长安
11、《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速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 )
A.坊 B.市 C.瓦舍 D.夜市
12、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4、“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15、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设置了(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16、《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7、据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海运发达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18、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9、下图所示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反映的是关于契丹族起源的传说。你知道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建国的契丹族首领是谁吗( )
A.赵匡胤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20、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治国举措的主要共同之处是( )
A.重用人才 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
21、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整理了这些知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汉献帝”,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22、下列没有关系的一组是( )
A.陈桥兵变——赵匡胤 B.岳飞抗金——北宋
C.渊澶之盟——寇准 D.辽——阿骨打
2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保甲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2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
A.岳飞和寇准 B.文天祥和寇准 C.文天祥和戚继光 D.岳飞和文天祥
25、“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
A.磨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和牛耕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2009年4月3日,马英九亲率“部会”文武百官在圆山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
——摘自百度网《祭奠黄帝陵 悠悠中华情》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是谁?他被中华儿女尊奉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说他的贡献?
(3)人民为什么也祭奠他?
(4)请你对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辽宋之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2)材料一中的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辽宋之间的协定”的评价。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广造宫室……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诚。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鉴真第四次赴日时,他的船遭遇逆风而漂流到海南岛,他随后来到广州。在这里,他看到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他还发现,来自斯里兰卡、世界及东南亚的许多不同族裔的人都在这里访问或定居。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3·隋唐五代两宋》
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23年,为大唐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高宗到武则天,长达56年,他们继承贞观精神,为开元盛世准备了条件。开元总共28年,唐玄宗将“依贞观故事”治国具体化,唐王朝进入真正的盛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中国历史都迈入一个巅峰时代。
——摘编自任世江《大唐的辉煌与社会风尚》
(1)据材料一写出“朕”所指的皇帝。
(2)据材料二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3)据材料三指出“唐王朝进入了真正的盛世”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二个方面列举盛世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朝兴盛的原因。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A
3、A
4、A
5、A
6、C
7、D
8、D
9、B
10、B
11、C
12、B
13、A
14、A
15、C
16、B
17、A
18、C
19、D
20、A
21、D
22、B
23、C
24、D
25、D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黄帝 “人文始祖”
(2)造指南针,平定蚩尤判乱等
(3)与人民同是炎黄子孙
(4)言之有理均可
2、(1)宋真宗 辽
(2)澶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辽宋之间保持着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3、(1)唐太宗。
(2)鉴真东渡日本;对外贸易繁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云集广州。
(3)名称:开元盛世。
表现:政治方面: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方面: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国力强大;文化方面: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全唐诗》辑录诗歌近5万首,名家辈出;宗教方面: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促进中国佛教的发展。
(4)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与民休息;开放的对外;帝王的励精图治;保持的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