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2:35:28
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试卷含答案

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判断下图中坡度最陡的是()该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2.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A.0米、400米B.950米、310米C.860米、499米D.920米、500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1250米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冲积扇4.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
推荐度:
导读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判断下图中坡度最陡的是()该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2.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A.0米、400米B.950米、310米C.860米、499米D.920米、500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1250米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冲积扇4.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
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判断下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该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2.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

A.0米、400米     B.950米、310米     C.860米、499米     D.920米、500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1250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冲积扇

4.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岩石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

 5.右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景观“南天一柱”照片,按地貌类型划分,该景观属于(  )

A.流水地貌       B.海蚀地貌     

C.海积地貌       D.喀斯特地貌

6.右上图是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城东南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组成该山体的岩石具有(     )

A.层理构造        B.含有不同时期的化石

C.片理构造        D.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

7.冰川在前进过程中会塑造出的地表形态有

A.V型谷、瀑布     B.冲积扇、河漫滩       C.U型谷、角峰       D.溶洞、喀斯特地貌

8.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产生     B.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读“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横剖面示意图”,回答题。 

9.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0.下列关于该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位于河流上游     B.该河段西侧可形成河漫滩平原

C.建港口应选在西岸       D.该处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

读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题。

11.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12.此图若表示某一天的气压分布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白天        B.阴示夜晚    C.CD间吹陆风        D.气流从B吹向A

13.此图若表示北半球的气压分布状况,则图示季节北半球上的等温线(   )

A.向高纬凸出        B.向低纬凸出        C.向东凸出        D.向西凸出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题。

14.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性气候

15.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 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东岸

C. ③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D. 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16.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17.图中洋流的名称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C.本格拉寒流     D.秘鲁寒流

18.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19.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读“某区域自然状况分布图”,回答题。

20.图中反映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1.图中各地人类活动最合适的是

A.甲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乙发展水稻种植业   C.丙发展畜牧业  D.丁发展水产养殖业

22.青海、内蒙古、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下图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回答题。 

23.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   )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亚寒带

24.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的主导因素是(   )

A.水热差异         B.水分状况     C.热量条件      D.土壤差异

25.一般来说,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

A.北纬10°,海拔4000米处         B.北纬40°,海拔4000米处

C.北纬10°,海拔1000米处         D.北纬40°,海拔1000米处

26.下列内容中,属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的是(    )

①沙漠中的绿洲 ②澳大昨亚中西部的热带荒漠  ③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④南半球缺失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7.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氟利昂的大量使用  ③森林植被的破坏  ④人口的增加导致呼出的CO2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矿产资源是属于:(  )

A.非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     D.常规资源

29.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B.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加强环境保护

C.调动公众的消费积极性,刺激能源消费,加快经济发展

D.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30.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A. 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 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 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 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31.气候变暖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正确的是

A.高纬地区粮食减产     B.高纬地区粮食增产     C.低纬地区粮食增产     D.中纬地区粮食增产

二、综合题)

32.读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7月1日,地球位置最靠近左图中    位置附近,此时全球昼夜分布大致与右图中的     (填字母)图相符合。

(2)地球位于图③位置时,晨线正好与100°E重合,         经线正好与昏线重合。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         。(2分)

(3)当地球位于图②附近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          影响;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遇到的情况是            (填选项字母)(2分)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4)南极地区气温最高时期,地球位于        位置附近,亚欧受       气压控制。(2分)

(5)当地球位于图①处时,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之后,太阳直射点正向     (南、北)半球移动。3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A处地形为            ,判断理由                               

2、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选出最佳坝址         。

3、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               ;                                                    

4、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    ,  原因                     。

5、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                                        

6、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修公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在             。

34.该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从气流状况看,甲处是________,水平气流形式为________。

(2)与甲地相比,乙地气温日较差    (大或小),判断依据是               。(3分)

(3)丙处与丁处相比,_______处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分)

(4)A、B两线,实际存在锋面的可能是_____。受其影响,丁地未来的天气变化是                                      。

3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重大问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            (1分)

A.CO2 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CO2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CO2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列举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3分)

(3)实行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请给出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3分)

36.(36分)宝岛物产富饶,但又多自然灾害。2009年8月7日至8日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台风袭击了南部花莲、桃园两县,造成严重死伤。中国和同胞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捐资捐物,共度难关。读图后回答问题:

(1)为世界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试简述其主要区位因素。(6分)

(2)西南部的布袋盐场为我国三大盐场之一,试简述其有利的区位因素。(6分)

(3)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加以阐述。(6分)

(4)试分析发展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6分)

(5)大部分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试分析其原因。(6分)

(6)正常情况下,台风移过海峡只需12-13小时,而此次“莫拉克”却花费了40多个小时,这40多个小时暴风圈一直笼罩全台,造成50年来最大的水灾,试分析此次灾害严重的原因。(6分)

  

37.甲、乙两图分别为沿20°E经线和42°N纬线的地形剖面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甲图所示各自然带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3分)

⑵乙图中自然带由A→B→C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这种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在             (低、中、高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4分)

⑶乙图中D处所示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是随            更替的,其主导因素是         。(3分)

1.D【解析】试题分析:等高距相同,图上距离相等,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B  3.D【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2.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A周围的等高线值为900,利用高于高值的规律,故A山顶海拔为900---1000米;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

3.河流的流向需要结合图示的指向标,A错误。根据图示的比例尺,1厘米表示500米,两山峰之间的距离应考虑垂直高差,故B错误;图示陡崖为山脊,不会形成瀑布,C错误。故选D项。

4.A【解析】试题分析:河流发育过程中,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水流的侧蚀使河坡剥蚀后退,包括河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出现河谷加宽现象。

5.B    6.D【解析】试题分析:5.直接根据图示“南天一柱”位于海岸线附近,故判断其地貌景观是受海水侵蚀作用而形成。6.结合材料信息,该山体的岩石因为火山喷发而生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故其岩石的特征应符合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的特征;具有层理结合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片理构造是变质岩的特征。

7.C【解析】试题分析:V型谷、瀑布是河流侵蚀形成的,冲积扇、河漫滩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溶洞、喀斯特地貌是河流溶蚀和淀积形成的。U型谷、角峰是典型的冰川地貌。

8.B【解析】试题分析:安第斯山脉是受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A错误;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正确;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是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C错误;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受大洋板块和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D错误。

9.D   10.B【解析】试题分析:9.根据“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横剖面示意图”可以判断河流东岸水位较高,由此推知河流东岸被侵蚀,西岸沉积,东岸坡较陡,西岸坡较缓也印证了这一点,又因为北半球河流向右偏,故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

10.下列关于该河情况的叙述:该剖面位于河流上游,不对。河流上游应以下切侵蚀为主,上游河流剖面应为“V”字形,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  B.该河段西侧可形成河漫滩平原,正确,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

C.建港口应选在西岸 ,不对。建港应在东岸,东岸被侵蚀,港阔水深。 D.该处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不对。该处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有剖面图的底部和西岸可以看出。

11.A   12.A   13.A【解析】试题分析:11.近地面气压和高空相反,上高空是高压,近地面是低压;海洋上空是低压,近海面是高压。A、C在同一竖直方向上,C在下侧,气压比A高。12.图中海洋为高压,陆地为低压,表示的是白天。13.由前面分析可知上是低压,气温高,为北半球夏季,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14.A  15.B【解析】试题分析:14.依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5.根据上题信息可以判断,①气候类型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东岸;③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①、②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③终年温和湿润。

16.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大洋模式图,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北半球的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南半球副极地地区是环球西风漂流带。所以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17.B     18.C   19.B【解析】17.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此洋流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岸,应是西澳大利亚寒流。故选B。18.试题分析:X地位于300S~400 S的西岸,12月至次年2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最少,而6~8月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最多。故选C。19.试题分析:X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硬叶林;Y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是草原;Z地属于热带荒漠气候,典型植被是荒漠。故选B。

20.B    21.D【解析】试题分析:20.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自然带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更替,反映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21.丁地位于近海,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22.B【解析】试题分析:该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有三个方面,即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

23.C  24.A  25.A【解析】试题分析:23.图示山麓基带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温带。2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主导因素为水热条件的差异。25.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是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所以四个选项中北纬10°,海拔4000米处的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

26.C【解析】试题分析:位于内陆地区,故其地带性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但沙漠中的绿洲是受局部的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也是由于在南纬60°--70°附近,几乎没有陆地,故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7. C【解析】试题分析: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是森林植被的破坏。

28.A【解析】

29.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开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资源的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且不破坏后代人开发利用的权利,故选D项。

30.C【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1.B【解析】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降水增加,温度升高,粮食增产。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而变得更加干燥。

32.(1)④   C       (2)80°W    7:04   (3)西风     B   (4)②   高    (5)0°     北

33.1、盆地,四周等高线数值大,中间低,所以为盆地     2、G    3、C,C位于山脊处,为分水线不能发育为河流   4、a,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流速较快  5、①,可自流引水

6、④,坡度小,施工难度小,有利于安全行车;破坏地表植被,易引起山体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4.(1)反气旋(1分)  顺时针辐散 (1分)

(2)小(1分)   乙地受气旋(或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1分);甲地受反气旋(或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1分)

(3)丙(1分)  丙处等压线比丁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丙处的风力较大。(2分)

(4)B (1分)  随着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出现大风、阴雨天气(2分);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分)

35.(1)B  (2)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影响农业生产  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发影响人体健康   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任选三个)

(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鼓励公众参与;管理;国家合作;

36.【小题1】自然因素: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分);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人文因素: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

【小题2】自然因素:地处低纬海区,海水盐度较高(2分);地处山脉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2分);地处台西平原,泥质沙滩,利于晒盐(2分)人文因素:交通便利,利于向外大量输送海盐(2分)

【小题3】自然因素: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海峡地壳断裂凹陷形成地堑,海水淹没成为海峡,岛断裂隆起成为岛(2分);福建、海峡及岛地层结构、地壳物质成分及其年龄具有相似性,属于同一个板块,是一个整体。(2分)人文因素:文化、生活习俗与相似(2分);主要民族为汉族,岛上居民祖先大多从广东、福建等省份迁移而来。(2分)

【小题4】地域狭小,岛上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所需资源、能源大多依赖进口(2分);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劳力密集型产业(2分);地域狭小,市场狭小,所生产产品销售依赖出口(2分),因此,经济发展为“进口――加工――出口”模式。

【小题5】自然因素: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不过多(2分);平原广布,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2分);河流众多,水源充足(2分)人文因素:开发历史悠久(2分);交通便利(2分)

【小题6】台风移动速度慢。(2分)“莫拉克”生成后,移动速度并不慢,但接近岛时,速度明显减慢,进入海峡后速度再次迅速减慢,再次出现停滞状态,大暴雨的时间过长。地形影响。(2分)“莫拉克”登陆前,山脉以西地区,普遍有偏西强风,迎风坡效应形成的地形雨,使雨量更为猛烈。西南季风给予“莫拉克”充足水汽。(2分)此季节海峡盛行较强的西南季风,将丰沛水汽源源不断的补给到莫拉克云系中去,使得南部持续特大暴雨。

37.【小题1】经线(或南北)(1分)  从赤道向两极的(或纬度地带性)(1分)  热量(1分) 

【小题2】纬线(或东西)(1分)  从沿海到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1分)   水分(1分)   中纬度(1分)

【小题3】垂直地带性(或垂直)(1分)  海拔高度(1分)   水热(海拔高度)(1分)

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试卷含答案

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判断下图中坡度最陡的是()该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2.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A.0米、400米B.950米、310米C.860米、499米D.920米、500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1250米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冲积扇4.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