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洁和清廉就如同茶一样,只有清才好喝,才能悠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廉洁清廉的散文篇,欢迎大家阅读。
廉洁清廉的散文篇1:廉洁修身
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在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壮大,离不开这种文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成功,同样也离不开这种文化。
诚实守信:诚实,是每个人生存基本的基本条件。一个人若是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那也失去了自己。诚信就好比一朵盛开的美丽花朵。谎言,永远掩盖不了残忍的现实,它只会给我们带来悲痛。言而无信,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不信任对方;言而有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信赖、信任、和谐地相处。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以诚信为本的习惯。
谦虚礼让、宽厚待人: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向人学习,这样自己才会变的更强,可是,连自己不懂的问题,都不肯向人请教,自己只会落个不懂的下场。而宽厚待人,会让自己更加受别人的欢迎,身边也会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
认真负责:对于自己做过的事,就要负责,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往往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应该要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好品质。
自守自律,拒绝诱惑:一个人不能有私心和贪念,不然换来的只是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可以小到损失金钱,大到可以不堪设想。所以,我们不能有贪念,只要我们没贪念,骗子就不会那么容易下手了。
真情为人民:没有爱的世界,就等同于一个荒凉的沙漠。就说我们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吧,自从地震发生后,中国各界的人士都纷纷捐款,甚至是外国的朋友,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虽然,地震震垮了我们的家园,但震不了我们13亿中华人民的心!这,就是爱的奉献。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
立志报国:未来国家就看我们的了,所以我们从小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国家变的更强。
廉洁清廉的散文篇2:廉洁在我心
敬廉崇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兴邦之源,也是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十·一”长假中,我利用空余时间读完了《廉洁教育读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书中一个个正直不阿的仁人志士的故事所感动,对一些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所不耻。
其中《一层不染的郑板桥》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郑板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为了让老百姓不挨饿,他私自开仓,果然救活了许多人,但因此也被罢了官。行走时,他只雇了三头毛驴,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郑板桥便写了一首诗已表留念: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后以画竹度过了他贫寒而又颇有骨气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我们感受到兰竹的生机勃勃。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郑板桥是一个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人。记得与他同时代的金农说:“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近人邓拓说:“它不止流行于当时,二百年来都一直很流行,历久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杨守敬说:“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康、杨虽看不惯板桥体的“怪”,但毕竟看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革新,诚如郑燮自己所说:“蹊径一新,卓然名家。”瞧,郑板桥不但为人廉洁,画也画的颇有名气!值得我们学习。
这样的廉洁之人有很多,比如,拒收礼品的、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等,他们都是那么的清廉。
廉洁是美德之一,当一个人廉洁了,他就会有一定的操守,自身的素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下提高,他的处事态度也能让人们信任他,做什么都顺利多了。廉洁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含而喻了。其实廉洁也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当每一个人都大公无私地为人们付出,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时,社会风气也将逐渐改良。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培养廉洁意识,使它在你的生灵上生根、发芽,如同信仰般根深蒂固,最后绽放出美丽的奇葩,使我们的灵魂不在腐朽,使我们的精神不再空虚。
我喜欢这本书,它让我知道,做人要光明正大,应当有骨气,不能拿着俸禄而无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读了这本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更加铭刻在我心中!
让“敬廉崇洁”的清风永远吹拂在人们的心灵中,让这一美德永远光照千秋吧!
廉洁清廉的散文篇3:如茶人生,静守清廉
一片茶叶,看似如此之渺小,平淡。然,将其置于滚烫的水中,就会舒展自己的身躯,飘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洗涤心灵,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芬芳。人生如茶。茶苦如生命,回味无穷。茶香如品格,醇厚久远。茶淡如清风,清凉恬淡。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做诗句: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茶是郑板桥的伴侣,于他来说,可以没有锦衣玉食,唯独茶却是深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郑板桥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执政勤奋为民,深得百姓爱戴,晚年告老还乡时,仍是一肩明月,两袖清风。被后世传为佳话。立世德为先,律己廉为首。茶,清淡,幽雅,隽永,悠远。郑板桥的一生不正如一盏茶吗?他将自己的身躯毫无保留的融入百姓之中,将自己幻化成一盏茶香,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百姓。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需要的不也是一种茶的品质吗?廉洁自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会得到人民的赞成和尊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当时的这句话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而作为一名党员,就要谨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如莲般清正,如茶般无私,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准绳,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明镜,时时刻刻树立作为一名党员耿直伟岸的形象。作为一名党员来说,最大的幸福,不是贪污,不是锦衣玉食,不是灯红酒绿,而是人民和党赞许的目光,真心的敬意!
在现在日益浮华喧嚣的社会上,如一支罂粟花般,绚烂迷人。猛于虎,腐与廉,只有一步之遥,对与错,只在一念之间。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诱惑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警,自醒,自重?要时时刻刻怀有一颗如茶般的心灵,褪去浮躁,淡泊名利,善待一切可以善待的人,用自己的人生尽力书写一曲恬淡悠远、清廉如茶的乐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待到暮年老矣,回首一生,了无遗憾,也就无悔一生了。
如果说是诱惑,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抵御诱惑,远离诱惑。如果说是一场考验,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的去面对考验,接受考验。如果说是一种风气,那我们要做的是坚决改变这种风气,扼杀风气。如果......人生短暂几十年,一夕忽老。不管是什么,我们只有视人生如一盏茶,在短暂的光阴里,静守清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远离喧嚣与浮华,返璞归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股山涧里清澈的泉水,静水深流,隽永悠远。
人生如戏,没有彩排。每一天都在现场直播。作为一名党员,把握好自己,把握好人生,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在如茶的人生里,淡泊明志,静守清廉,唱响自己最美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