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底板为钢筋混凝土伐板基础,南北向长*m,东西向长*mm,底板周边厚*mm,板底标高-*m,中部底板厚*mm,板底标高-*m。
底板和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抗渗等级为S*的自防水混凝土。施工前,由甲方、设计、监理公司及我施工单位共同调研,为确保工程质量,底板混凝土外加剂选用复合型膨胀外加剂,掺量*%,工程原图设计为*条后浇带,*轴之间和*轴之间两条东西向后浇带及*轴之间的南北向后浇带,经过对外加剂的考察、确认,设计变更为底板部分只留*轴之间的*mm宽东西向后浇带,其他两条后浇带均改为*mm宽加强带,且同底板混凝土一起浇注,复合型外加剂掺量为*%,这样底板分两次浇注完毕。每次混凝土工程量都很大,第一段浇注混凝土量约*m3,第二段混凝土工程量约*m3,给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管从思想上还是技术方案上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除满足一般混凝土的常规要求外,最主要的质量问题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不出现温度裂缝,为此大体积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从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混凝土的养护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2.1材料的选择
为了减少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经过综合考虑,选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和料采用二级粉煤灰;外加剂掺加高效减水剂和掺加8%复合型外加剂(加强带*%)
2.2配合比的确定
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是:试配的抗渗标号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灰砂比保持1:2~1:2.5,水灰比不大于0.5,砂率控制在40%~50%。考虑交通运距,防止混凝土接茬产生冷缝,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6~8小时。
2.3技术准备
经过综合考虑,作出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下发到现场主办工长手中,在浇注混凝土前,召集现场工长、作业队班长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方案详细交底,并要求现场严格按照方案执行;配置专业测温人员,并对测温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详细讲解电子测温仪的测温方法和测温记录表的填写。
3施工的主要方法
3.1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注。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分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斜坡度1:8,每台泵车布4台振动器,分布在根部、中间和流淌范围。混凝土浇注按3m宽板带进行单向浇注,返回原浇筑点时确保搭接点混凝土浇注时间不大于6h。
3.2底板混凝土振捣时,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后用平板振捣器拖一遍。插入式振捣器采取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循顺进行,不得遗漏,保证混凝土密实,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底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必须逐渐拖行,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4混凝土浇筑要点
4.1混凝土标高、平整度控制:预先用水平仪抄平,抄出底板+500线,用红油漆标注在四周柱筋及每间中间立的临时钢筋上。混凝土浇筑时将所标注点拉线控制标高,以此线为准用刮杠找平,再用木抹子提浆二遍,终凝前用铁抹子打磨,压实、压光。
4.2为防止基础表面混凝土假凝(结硬壳),混凝土找平后立即覆盖黑塑料布一层,抹压时再揭开,抹压后再及时覆盖养护。此做法虽简单,但非常有效。
4.3基础底板后浇带处理
(1)后浇带模板选用20×200mm的松木模板,50×100mm的木方做撑子,该模板安装、拆除方便,不会发生混凝土鼓胀现象,并能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微小的楔形接触面,有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2)为防止后浇带钢筋锈蚀,后浇带钢筋刷1:1素水泥浆进行保护。
(3)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后浇带模板,将混凝土表面仔细凿毛,直至露出石子为止,冲洗干净,后浇带内侧杂物用人工清理干净,并用竹夹板进行覆盖,四周设临时围栏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防止杂物、泥土流入带内。
(4)按设计要求,在底板混凝土浇注28天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浇筑后浇带。同时把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4.5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
4.5.1 因加强带混凝土与两侧底板混凝土外加剂HEA的掺量不一样,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强带两侧模板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一层为20×20钢丝网,一层为5×5的密眼钢丝网,两层网预先绑扎固定在一起,钢丝网外固定三根粗钢筋作为定型支撑(见下图)。
4.5.2底板部分的加强带的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一同浇筑,墙体部分的加强带混凝土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14天后浇筑,浇筑底板加强带混凝土时,先浇筑加强带两侧底板混凝土一层500后,再浇筑加强带一层,浇筑加强带每层要滞后底板每层混凝土的浇筑3-5小时,但不能加强带两侧底板混凝土浇筑太高后再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否则两侧混凝土太高,钢丝网容易承受不了太大的侧压力而胀破,将底板混凝土和加强带混凝土混为一体,具体见下图。
5混凝土的养护
基础底板第一次浇筑时(5-1/5轴后浇带以北)按照方案采用浇水覆盖保湿方式进行养护,在12h内向基础底板浇水,并用黑色塑料布覆盖严密,再覆盖一层阻燃稻草被,此种养护方法为大体积混凝土常用养护方法。但由于工期紧,存在容易上人较早,覆盖塑料布和稻草被不严密,浇水不及时等弊端。为了进一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经过大家共同讨论,第二次浇筑时改为蓄水养护方法,蓄水深度为150mm,蓄水养护时间7天,养护期间不许上人施工。7天后改为浇水覆盖保湿方式直至养护到十四天。此种混凝土养护方法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的密实性、稳定性都很好,此种方法的弊端就是影响工期,如在工期不太紧的情况下,此种养护方法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质量还是很有效的。
6混凝土温度控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其温差裂缝的形成是施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6.1混凝土测温
本工程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与插入式温度计测温配合使用。
(1)便携式电子测温仪预埋测温线,可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表层温度,免留测温孔,测温误差小,操作方便。测温仪数字显示准确、直观、快捷。
(2)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埋设专用测温线。电子测温点布置在需测混凝土的四角和中间,将探头分别埋在表面和中间及下部三层测温。另布置一部分酒精温度计测温点作为补充,每个测温点预埋三根φ20钢管,下部封死,间距不小于200mm,深度分别为表面下200 mm、混凝土中部下100 mm和混凝土底部上200mm。测设混凝土表面、中部和底部温度,预留管口用塑料布堵严。
(3)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完6小时后开始,每2小时一次,3天后每4小时一次,7天后每6小时测一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现场指定责任心强的经专门培训交底过人昼夜测温。本工程由于保温养护措施得当,最高内外温差达到23℃以,均未超过25℃。
(4)每天由测温人员做好大气温度记录,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5)每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指派专人测温,把测温记录表及时填写好。
7质量结果总结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量很大,总共约12000m3,但由于监理和项目经理部对每道工序的共同严格把关,从浇筑前的物资准备和方案及技术交底的准备工作都很完善,再从混凝土的浇筑到养护及测温都严格按照方案落到实处,结果我们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非常成功,混凝土内外温差未超过25℃,没有出现温度裂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