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基础培训和复习重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2:41:18
文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基础培训和复习重点

历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测验命题:马红梅班级姓名成绩【一】1.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2.下列不属于孟子基本思想主张的是A、仁政           B、民贵君轻      C、德治             D、天行有常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礼”  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4.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
推荐度:
导读历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测验命题:马红梅班级姓名成绩【一】1.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2.下列不属于孟子基本思想主张的是A、仁政           B、民贵君轻      C、德治             D、天行有常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礼”  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4.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
历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测验

命题:马红梅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1.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  

A、孔子创立儒学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理学的出现

2.下列不属于孟子基本思想主张的是

A、仁政                  B、民贵君轻           C、德治                      D、天行有常

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 “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4.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C、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D、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7.(2008.上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此话反映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10.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①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主义集权制度的加强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彻底的消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1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的影响有

①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②文化上“一统”是政治的“一统”根基   

③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奴化臣民的工具      B作为选官制度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C促成了良好的读书风尚,推动人们积极探求先进科技     D巩固了主义政治 

【三】14.右图是奉化中学校园内的朱熹像。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其思想影响深远。他曾在南宋乾道年间来奉化讲学,创办了我校的前身——龙津书院。关于朱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B.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但理不能离开气

C.他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D.他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15.宋代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16.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致胜的关键是“致良知”                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17.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18.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运动时      D.新变化运动时期

19.下列对李贽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批判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B、否定孔子“天生圣人”    

C、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D、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008,宁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1.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抨击“存天理,灭人欲”     B.抨击重农抑商    C.抨击孤秦陋宋           D.抨击君主

22.李贽、黄、顾、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提倡经世致      ②政治上反对君主制度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 ③④               B① ③④         C② ③④             D①② ④

23.韩非主张建立君主,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进步的

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24.下列有关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表述正确的是

A 顾炎武为反对封建礼教提出 “童心说”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王夫之提出    

C 黄宗羲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李贽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25.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管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⑤儒学本身海纳百川的能力和气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
儒家孔子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③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

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复温习、当仁不让于师、坚持正确意见。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孟子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荀子“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家韩非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集权的需要)

3、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提出“童心说”;诗文写作上主张“真心”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3、影响:这些就是中国早期的民主思想,早期的民主思想的出现本身就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封建制度以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文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基础培训和复习重点

历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测验命题:马红梅班级姓名成绩【一】1.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2.下列不属于孟子基本思想主张的是A、仁政           B、民贵君轻      C、德治             D、天行有常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礼”  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4.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