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时间:2010.7.21—8.25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孙帅
暑假放假后,就直接回到了那日思夜想的故乡——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路上风景 甚好,怀着愉悦的心情,一路 奔着家乡而去。下了车,就是,我们河北的镇上的纸店镇一初中了,学生基本放假了,然而 我看到的是,更多的年轻 小伙子 和姑娘在学校外 忙着 干活 ,我心里感觉着他们是为他们的父亲 母亲做点 工作,可谓是 有孝心啊,可是我依旧 怀着好奇的心情询问了 下,结果知道 他们已经不上学了,爸妈不想让他们无所事事 ,便叫他们 来忙着做生意,若是去 沿海 打工 ,又太小,怕出问题 ,想的再等两年 在出去。我心情沉重 ,鉴于 急着回家,没有多问。到了我家的村里,我愈发的好奇,村里已经没有年轻的同龄人了,就是15 ,16的的也没有 几个了,我处于孤单中,不免有些伤心,伤心之余,我对农村 的孩子 都去哪里 很是 好奇,于是,我展开了 一系列的调查。农村里德村民,茶余饭后,都会 待在一起,唠嗑,村头 的桥上,田地边上,街道十字路口,谁家的门口,虽然离别 家乡已经八年,然而,他们对我依然是那么的熟悉,我便倾听他们的话语,我仔细的了解着,得知村里的孩子从小上学就在高胡小学上,条件 差,没有优秀的老师,学生 大多学习水平不高,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动摇孩子继续上学的信念,孩子本身呢,学习不好,自然没啥信心了,就开始玩了,同时 ,村里很多十七八的孩子 都去南方沿海打工,回来的时候都能带些钱回来 ,这在村里 更是一传十 十传百啊,形成了,即使不上学,照样挣钱的观念,家长是这样,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和耐心,就这样,学校,家长,孩子,三者貌似“心心相惜”,最后的结果是,大多 没上完初中 ,即使上完,就会 立马干活去。长此以往,农村的孩子受教育情况,会越来越差,和城市也将会有更大的差距,更不要说我国家的教育的未来,占几亿人口的农村,也将面临 更大的教育压力。
痛心之余,我想了解其他农村的情况 ,通过去各个中小学,和网上调查的方法,了解了我们县的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02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6.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
附农村教育调查问卷
1、请问您是否知道今年出台的免除学杂费的吗?
A 知道22 B 不知道4 C 听说过一点 1
2、您对这几次免费满意吗?
A 满意 21 B 还可以 3 C不满意2
3、今年(或近几年)孩子的学杂费减免了多少?
A 150 B 150——200 3 C 200以上 24
4、就现在来讲,除正常上学之外,孩子课外辅导费用约是多少?
A 150 B 150——200 C 200以上 D无参加辅导27
5、您家里几个上学的孩子?两个:7 一个:20
是否感觉承担他们的上学费用比较重呢?
A 是 9 B 不是18
6、学杂费免除后您觉得家庭经济状况有什么大的改观吗?
A 有 13 B 没有14
7、家庭收入增加了,学生学费减免了,是否想过让孩子去城里接受教育呢?
A 是 19 B 否 8
8、家里有上师范类的大学生吗?
A 有 3 B 没有 24
9、211类师范大学学费全免,知道这项吗?
A 知道 4 B不知道 23
10、如果孩子上高中,是否有意让孩子报考211类师范大学?
A 是 9 B 看孩子兴趣而定 15 C 没想过 3
11、对今年减免学杂费的看法如何?
还有什么困难或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
(2)明确费用名目,收费要列出收费单据
(3)减少另立名目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