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整体分析
今年的河南中考(数学)试卷相较以往几年的试卷有了不小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大题型题目数量变化(选择题由8道变为10道,填空题由7道变为5道,小题及解答题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2、题目考查知识点发生了些许变化(①第16题由分式化简求值变为整式化简求值,小题加入了一道分式方程化简的问题(第4题);②第18题圆的综合题没有与四边形存在性结合;③第20题重新把反比例函数加入了解答题阵营;④选择压轴舍去找规律问题,被替换成扇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了);
3、难度降低(明显感觉今年试题难度降低了不少,这或许是一种趋势,小编大胆猜测一下,这说不定与未来两三年的普及高中义务教育有关.信息如下:)
二、中考数学试卷考点分析
1、命题理念:
命题要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注意整体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考查。
2、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3、命题内容与要求:
考查内容是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部分规定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方面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发现、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态度等。关注并体现的方面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设计一定的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查的问题等,以体现对学生相关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适当控制运算量。
三、具体分析如下:
| 2017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题型分析总览 | |||||
| 选择题 | 题号 | 题目考查知识点 | 对应中考考点 | 考题类别 | 难度星级 |
| 第1题 | 数的大小 | 有理数 | 基本概念 | ★ | |
| 第2题 | 科学记数法 | 有理数 | 基本概念 | ★ | |
| 第3题 | 三视图 | 立体图形 | 基本概念 | ★ | |
| 第4题 | 分式方程 | 分式 | 计算 | ★ | |
| 第5题 | 统计数据 | 统计数据 | 统计与概率 | ★ | |
| 第6题 |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一元二次方程 | 方程及不等式应用 | ★ | |
| 第7题 | 菱形判定 | 四边形 | 几何证明与计算 | ★ | |
| 第8题 | 概率 | 概率 | 统计与概率 | ★ | |
| 第9题 | 特殊三角形求坐标 | 三角形 | 几何证明与计算 | ★ | |
| 第10题 | 扇形及组合图形面积 | 圆 | 压轴题 | ★★ | |
| 填空题 | 第11题 | 实数运算 | 实数 | 计算 | ★ |
| 第12题 | 不等式组解集 | 不等式(组) | 方程及不等式应用 | ★ | |
| 第13题 | 反比例函数增减性 | 反比例函数 | 函数 | ★ | |
| 第14题 | 动点图象问题 | 函数与图象 | 函数 | ★★ | |
| 第15题 | 折叠问题(直角三角形存在性) | 折叠问题 | 压轴题 | ★★★ | |
| 解答题 | 第16题 | 整式化简求值 | 整式 | 计算 | ★ |
| 第17题 | 统计型应用题 | 统计应用题 | 统计与概率 | ★ | |
| 第18题 | 圆的证明与计算 | 圆 | 几何证明与计算 | ★★ | |
| 第19题 | 三角函数应用 | 三角函数 | 几何证明与计算 | ★★ | |
| 第20题 |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 | 一次、反比例函数 | 函数 | ★ | |
| 第21题 |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应用 | 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 | 方程及不等式应用 | ★★ | |
| 第22题 | 类比探究(旋转型) | 全等及几何最值 | 压轴题 | ★★★ | |
| 第23题 | 二次函数相似及特殊点存在性 | 二次函数压轴 | 压轴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