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题
1、不同的需求弹性价格下,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有何关系?)
答(1) ,价格下降,收入增加;价格上涨,收入减少。
(2) ,价格下降,收入减少;价格上涨,收入增加。
(3) ,价格下降,价格上涨,收入均不变。
2、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垄断市场是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故一完全垄断厂商构成一个行业,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因为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如何纠正外部影响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
答(1)增加税收和津贴(2)合并企业(3)明晰产权
论述题
1、叙述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答:图略。(2分)
(1)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的效用不能加总求和,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示。采用的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的预算线来求得消费者均衡的。(2分)
(2)无差异曲线是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各种不同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斜率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分)
(3)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之比即: ;(2分)
(4)消费者均衡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故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其均衡条件为: ,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2分)
(5)若 ,作为理性消费者就会通过重新调整消费组合来使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 ,理性消费者就会多消费X商品,少消费Y商品,从而使得 ,当 ,理性消费者就会多消费Y商品,少消费X商品,从而使得 。(2分)
2、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效率。
答:图略。(2分)
(1)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其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此时:P=AR=MR。(2分)
(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通过对全部要素的调整,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即MR=LMC。厂商在长期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表现为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2分)
(3)若短期均衡中因价格高于平均成本而获得超额利润,厂商必扩大生产规模到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R=LMC,同时吸引其他行业厂商加入进来,结果市场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消失,即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即:AR(P)=LMC=LAC=SMC=SAC。反之,若短期均衡中因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而使得企业亏损,厂商必缩小生产规模或退出该行业,结果市场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直到均衡点退回到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即:AR(P)=LMC=LAC=SMC=SAC。在这点上,价格、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都相等。(4分)
(4)完全竞争厂商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在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点上,同时有P=LAC和P=LMC,意味着其产品价格为最低,均衡产量为最大,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厂商长期均衡时其利润为零。(2分)
四、论述题
1、试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答 : 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使其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超过该点后,增加可变投入会使其边际 产量减少。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依靠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但我国农业人口太 多,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不能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所以农村剩余劳力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会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 化,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论述需求规律的 含义及其特例。
答 (1)需求规律的含义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满足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2)特例: 1)炫耀性商品,古董,珠宝等; 2)投机性商品,股票等; 3)吉芬物品。
3、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 应采取那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
答:(1)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 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外部性的作用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福利经济学认 为,如果外部经济效果不能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抵消,那么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在很多条件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一 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这 两种情况,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所以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3)应采取的矫正市场失灵的措施:
1)课税与补贴使外部性效果的产生者自行 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2)合并重组企业,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
3)赋予财产权,对能排他的公共品赋予财产权,对享用者收费,要破坏者配偿,削减外部性,提高经 济效率.
4)直接管制,如污染的管制.
4、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1, Ed >1 ,Ed <1时,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收益有何影响。
答: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同生产者的收益关系如下:
当Ed >1 时,即需求富有弹性时,生产者的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它随价格提高而减少,随价格 降低而增加;
当Ed <1 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生产者的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它随价格提高而增加,随价格降低而减少;
当Ed =1 时,即需求单位弹性时,生产者的收益与价格没有关系.
例如:生产者为提高收益,对缺乏弹性的产品,可以采用提价的方法; 对富有弹性的产品,可以采用降价的方法.
5、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答:具体条件如下:
1.大 量的买者,卖者 2.商品具有同一性:同质的,无差别的.
3.厂家可自 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没有市场歧视
5.信息完全充分(交易成本为 零) 6.资源自由流动(自由缔约)
1. 简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答: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量所支付的追加成本,他是产量增加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效益是指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他们的关系: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还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应继续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亏本,就会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对企业最有利,实现的最大利润原则。
2. 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内容:对只包含一中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即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最终下降的规律a.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技术条件不变。二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b.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减,其边际产量要依次经过递增递减乃至为负数等几个阶段。这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矛盾,该规律强调的是边际报酬最终要呈递减趋势。
形成垄断的原因: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供给。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额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第三,的特许。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第四,自然垄断。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公共资源,性息的不完全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它表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着。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