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建筑设计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学习低层建筑设计过程;重点掌握建筑重复空间的功能、形式、空间的处理原则和手法,提高分析空间、组合空间的能力;学习处理建筑与功能以及内外环境关系的方法;创造与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空间规划,营造丰富的生活环境;提高建筑表现图的绘制能力。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单元重复式空间的组合方法及特点。
2.理解幼儿园使用要求和幼儿心理特征。
3.掌握幼儿园个性化设计要点。
4.理解场地布置,环境设计的概念。
5.循序渐进,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初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进一步掌握徒手草图作方案的能力,严格一草要求,尤其是总图要求。
7.理解多方案比较的方法。
三、设计内容与任务
(一)设计任务
拟在北方某城市一居住小区内新建全日制(日托) 六班幼儿园一座,以满足区内幼儿入托需求。建筑用地地势平坦,建筑物层数为二层或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允许上下浮动10%,绿化率≥40%,地段范围内应按幼儿保育要求布置活动场地,道路及绿化设施等。
(二)设计要求
1、紧密结合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进行总体设计,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还可将儿童生理、心理、行为学渗透于建筑设计之中,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幼儿园的总体设计构思,使平面布局活泼多变,建筑形象趣味性浓郁,给幼儿创造了安全、舒适、合理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能抓住活动单元这个核心来布置其它用房,确保活动单元的最佳位置、朝向、日照间距、采光通风和开阔的视野。
3、开阔眼界,对建筑进行具有新意的探索,借鉴有益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亲切、活泼、多变的娱乐教育空间环境。
4、着重分析教与学的空间需求,创造一个丰富的、亲切的教学和生活场所。使幼儿能够愉快的享受幼儿园生活,并能使幼儿养成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及态度。
5、解决大小空间规模的相互组合,使玩耍与学习,室内室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6、预计为6班幼儿园,每班20~25人,容纳120~150名幼儿。
(三)设计内容
1、总建筑面积1800 m² ,可上下浮动10% 2、 层数2~3层
3、各项建筑控制指标可参考下表:(所有面积以轴线计)
| 功 能 | 房 间 | 间 数 | 平方米/间 | 面积( m²) | 设计要求 |
| 990 | |||||
| 生活用房 | 活动室 | 6 | 60 | 360 | 兼作餐室 |
| 寝室 | 6 | 60 | 360 | 面积若采用40 m²的卧室、必须改革卧具形式,卧室与活动室合设、卧室面积可适当减少 | |
| 卫生间 | 6 | 15 | 90 | 卫生间设置:大便器4个,小便槽L米,洗水龙头6~8个。污水池1个 | |
| 衣帽贮藏 | 6 | 10 | 60 | 主要供衣物储存,可设成小间或壁柜 | |
| 音体室 | 1 | 120 | 120 | 可设置简易舞台和器具设备 | |
| 135 | |||||
| 服务用房 | 医务室 | 1 | 12 | 12 | 可与隔离室相结合 |
| 隔离室 | 1 | 8 | 8 | ||
| 晨检室 | 1 | 12 | 12 | 可与门厅相结合 | |
| 办公室 | 3 | 12 | 36 | 园长、总务、财务室各一间 | |
| 会议室 | 1 | 15 | 15 | ||
| 值班室 | 1 | 12 | 12 | ||
| 卫生间 | 2 | 15 | 30 | ||
| 贮藏 | 1 | 10 | 10 | 供贮存体育器具,总务用品及杂物 | |
| 114 | |||||
| 后勤用房 | 主副食加工 | 1 | 36 | 36 | |
| 配餐 | 1 | 15 | 15 | ||
| 主食库 | 1 | 10 | 10 | ||
| 副食库 | 1 | 10 | 10 | ||
| 冷藏库 | 1 | 6 | 6 | ||
| 开水、消毒 | 1 | 10 | 10 | ||
| 临时休息间 | 1 | 15 | 15 | ||
| 洗衣间 | 1 | 12 | 12 | ||
| 其 它 | 室外活动场 | 6 | 60~80 | ≥360 | 布置小型砂池,小型玩具 |
| 公共活动场 | 1 | 280~380 | 280~380 | 布置集体操场;沙坑5m×5m、戏水池50m²、30m跑道或儿童车道1.2m宽一条。大型玩具:跷跷板2个、滑梯、秋千、转椅、攀登架一个。 |
设计时间:9周
(一)、讲授幼儿园建筑基本原理,讲解任务书,课后学生自己组织参观附近有关幼儿园建筑,收集有关资料,并做调研报告。
(二)、第一次草图阶段:2周
本阶段设计的主要工作有两项,即:正确理解幼儿园设计要求,分析任务书给的条件;进行方案构思,作出初步方案。
(1)了解各房间的使用情况,所需面积,各房间之间的关系。
(2)分析地段条件,确定出入口的位置,朝向。
(3)建筑物的性格分析。
(4)对设计对象进行功能分区。
(5)合理组织人流流线。
(6)建筑形象符合建筑性格和地段要求,建筑物的体量组合符合功能要求,主次关系不违反基本构图规律。
该阶段应集中精力抓住方案性问题,其他细节问题可暂不顾及。可先做小比例方案两、三个,经分析比较,选出较优良者作进一步设计。一草应画出总图,平面及初步立面,比例尺可比正式图小,但要求完整反映其设计构思,并有一定表现力。
(二)第二次草图阶段:2周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修改并确定方案进行细部设计。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教师的意见,弄清一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听课学习有关资料,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吸取其中有益经验,修改并确定方案,修改一般宜在原方案基础上进行。
方案确定后,即应将比例放大,进行细节设计,使方案日趋完善,要求如下:
(1)进行总图细节设计,考虑室外台阶、铺地、绿化及户外活动设施布置
(2)根据功能和美观要求处理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细节,如妥善处理楼梯间设计等。
(3)确定结构布置方式,根据功能及技术要求确定开间和进深尺寸,通过设计了解建筑设计与结构布置关系。
(4)研究建筑造型,推敲立面细部,根据具体环境适当表现建筑的个性特点。
在该过程中,能经常草拟局部室内外透视草图,随时掌握室内外建筑形象,进行较为完善的深入设计,计算房间使用面积和建筑总面积。
(三)第三次草图阶段:2周
由于第二次草图设计的时间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各项要求,学生应通过自己的分析、教师辅导、小组集体评图、弄清设计的优缺点、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完善、其要求与第二次草图相仿,但应更加深入,满足各项要求。
三草要求与正式图同,细致程度也与正式图相仿,用工具绘制,图纸尺寸和图面布置也应和拟绘制的正式图相同。
(四)上版阶段:1周(课程设计周)
对第三次草图作少许必要的修改后,即行上版。
五、设计成果
(一)图纸规格:
1、图纸尺寸:594*420 2、每套图纸须有统一的图名和图号。
(二)、图纸内容
1、总平面图 1/500
要求: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并注明层数,注明各建筑出入口的性质和位置;画出详细的室外环境布置(包括道路、活动场地、30M跑道、绿化小品等),正确表现建筑环境与道路的交接关系;注指北针。
2、各层平面图 1/200
要求:应注明各房间名称(禁用编号表示),首层平面图应表现局部室外环境,画剖切标志;各层平面均应表面标高,同层中有高差变化时须注明。
3、2~3个主要立面图 1/200
要求:至少一个应看到主入口,制图要求区分粗细线来表达建筑立面各部分的关系。
4、2个剖面图 1/200
要求:应选在具有代表性之处,应注明室内外、各楼地面及檐口标高。
5、活动单元放大图 1/50 要求:两道尺寸线及详细家具布置
6、透视图(应为彩色,表现方式不限) 要求:应看到主入口,可结合于图纸中。
7、设计说明: 要求:所有字应用仿宋字或方块字整齐书写,禁用手写体
a、设计构思说明 b、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高度等
六、 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幼儿园建筑设计图集》 东南大学出版社
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幼儿园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附图:(1)用地条件说明:基地一位于某小区中心位置,西面为小区会馆,东面为小区中心绿地,南、北面均为住宅楼,东侧、北侧为6M宽小区次干道,南面为12M小区主干道。
附:
幼儿园参观、调研要求:
一、调研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
二、参观对象
小组自行决定。每组至少参观调研2个幼儿园。
三、参观调研要求
1、参观前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提出设想问题,可根据建筑中不同的使用人群(幼儿、教师、工作人员等)制定调查问卷,问卷题目不少于30个。
2、经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题目,制定最终问卷。问卷题目约50个。
3、对所参观幼儿园做出各种分析,要求图文并茂。
地形分析 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入口位置的选择等。
功能关系分析 泡泡图及方块图表示。
流线分析 分析幼儿、教师、工作人员行走路线;幼儿活动路线。
空间分析 各空间的联系方式;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大小空间的组合方式;动静空间的分区及联系;如何组织、变化、活跃空间等。
形体分析 立面的比例关系等。
材质分析 如何获得亲切而又活泼的教学及生活氛围。
重复单元分析 一般学习空间、课外空间、水循环空间、教材空间、寂静空间等。
四、提交内容
| 序号 | 内容 | 方式 |
| 1 | 调查问卷 | 文字 |
| 2 | 地形分析 | 图示 |
| 3 | 功能分析 | 图示 |
| 4 | 流线分析 | 图示 |
| 5 | 空间分析 | 图示 |
| 6 | 形体分析 | 图示 |
| 7 | 材质、色彩分析 | 图示 |
| 8 | 重复单元分析 | 图示 |
表达方式:钢笔+彩铅 (可徒手线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