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地球上淡水的总量仅为0.36×108 k,这不足地球总水量的。A:1%B:2%C:3%D:4%E:经济
2、下列指标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A:城镇常住人口B:城镇化率C:区域总人口D:城镇流动人口E:综合治理
3、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通常由制定价格。A:使用者B:C:市场D:提供者E:经济
4、居住综合区的优点不包括。A:使居民的通勤更加方便B:节省上下班交通时间C:使城市景观更加丰富D:减少城市热岛效应E:综合治理
5、下列选项中,以该地区的最终建设完成为目标的规划为。A:总体规划B:详细规划C:修建规划D:设计规划E:综合治理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历程中,城镇化的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A:启动B:波动发展C:停滞D:快速发展E:综合治理
7、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一般不超过。A:6B:10C:15D:20E:经济
8、市政公用设施是指。A: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设施B:以公用设施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C:城乡建设提供先决性物质条件,其功能和效率直接支撑和影响城市运行和发展D: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管理、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和设施E:综合治理
9、在江河附近,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m以上,而设计洪水位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使用年限确定。A:0.3B:0.5C:1.0D:1.5E:经济
10、城市按照分区进行组织的做法自古就有,现代意义上的按照城市活动类型进行分区的原则首先是由在“工业城市”规划设想中才予以明确地表述。A:贝利B:格迪斯C:戈涅D:杜能E:综合治理
11、在城市燃气管网形制的选择中,供气取决于管网长度、管径大小、管材费用、寿命以及管网的维护管理费用。A:安全性B:可靠性C:适用性D:经济性E:经济
12、下列对交通组织中车行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避免过境或外部车导入B:注意不要与人行系统交叉重叠C:在集中人流活动地,应减少车流行驶D:非机动车宜有专线E:经济
13、当城市为单水源供水系统时,输水管线应设两条,每条输水管线的输水能力应达到整个输水工程设计流量的。A:50%B:60%C:70%D:80%E:经济
14、在我国一级行政单元是。A:城市B:县C:镇D:村庄E:综合治理
15、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布置方式。A:集中B:分散C:轴向D:狭小带状E:综合治理
16、居民生活年用气量的计算公式是。A:Q=/PB:Q=N·g·q/HC:Q=C/D:Q=+…+E:经济
17、城市体系的研究,起始于对城市区域问题的研究。A:贝利B:格迪斯C:杜能D:伊萨德E:综合治理
18、下列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制度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镇化战略、城建、经济到城市规划、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治色彩,其所体现的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制度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E:综合治理
19、在场地排水坡度中,为了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A:6%B:7%C:8%D:10%E:经济
20、以人口为中心的社会生态亚系统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以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聚集为特征B: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为特征C:以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D:以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E:经济
21、由于城市规划的核心在于对的配置,因此城市规划就成为社会利益调整的重要手段。A:生产力水平B:上层建筑C:社会资源D:经济发展E:综合治理
22、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是指。A: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B: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垃圾处理厂位置和规模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D: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功能分区;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E:综合治理
23、对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A:重点保护区域界线图,在绘有现状建筑和地形地物的底图上,逐个、分张画出重点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B:重点保护、整治地区的详细规划意向方案C: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总图D:逐片、分线画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保护的具体范围E:综合治理
24、一种间接光色影响,比起主光源来要微弱得多,多半只会对对象的阴面起作用,而在受光处则不能显现的光色是。A:环境色B:固有色C:空间色D:光源色E:经济
25、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釣用地类型是用地。A:仓储B:工业C:农业D:居住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继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如等。A:菱苦土B:石灰C:建筑石膏D:水玻璃E:普通水泥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包括__。A.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B.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主要依据C.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范围和具体规划要求D.建设项目土地使用合同
3、在城市通信系统中,长途通信网的结构形式分为。A:直达式B:传输式C:汇接式D:投递式E:混接式
4、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城市可以划分成五个同心圆的区域,其中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的集中点。A:城市商业B:社会活动C:市民生活D:娱乐活动E:公共交通
5、下列选项中,不是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最为直接的要素的是。A: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B:城市发展状况C:组织管理D:资金保障E:城市规划的原则
6、公务员之间的什么关系不能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__A.夫妻关系B.姐弟关系C.同一曾祖父的堂兄弟关系D.同—祖父的堂兄妹关系E.连襟关系
7、在城市中,区位是决定土地租金的重要因素,伊萨德认为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主要有。A:与中心商务区的距离B:顾客到该址的可达性C:竞争者的数目和位置D: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E: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8、自然资源中,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森林资源D:水资源E:海洋资源
9、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__。A.越级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C.年资晋升制D.功绩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
10、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有。A:城市自然条件B:城市社会经济条件C:城市现状条件D:经济技术条件E:历史文化条件
11、城市分区规划的内容应包括__。A.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B.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C.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D.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E.确定城市支路的走向、宽度
12、在城市热源规划中,集中锅炉房布置的原则包括。A: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B: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C:热电厂要有方便的交通条件D: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E:锅炉房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13、下列是世纪之交时期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知识经济和创新城市B:城市的可持续发展C: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D:美国式的“新都市主义”E:加强社会协调,提高生活质量
14、对于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相互关系的论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A.环境保护行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B.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应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C.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在总体规划宏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措施D.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E.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行以行政规范的性质可划分为。A:实体法B:步骤法C:程序法D:使用法E:形式法
16、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有。A: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B: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C: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D: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E: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17、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协调,推进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相互配套、协调衔接和共建共享。A:基础设施建设B:交通设施C:重大项目建设D:生态环境保护E:土地和资源利用
18、在《测绘法》的测绘系统中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A:大地坐标系统B:平面坐标系统C:深度测量系统D:高程系统E:重力测量系统
19、城市总体规划图纸包括__。A.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B.城市现状图C.用地评定图D.建筑容量规划图E.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20、我国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按居民是否参加工作,分为__。A.基本人口B.服务人口C.劳动人口D.非劳动人口E.非基本人口
2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工作程序包括。A:现状调研B:文字说明C: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D:总体规划纲要E: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22、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发展趋势为。A:大分散小集中B:从集聚走向分散C:星圈层式自内向外扩展D:从圈层走向网络E:新型集聚体出现
2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在分析各城镇的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其城镇的,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A:性质B:区域优势C:类型D:发展方向E:级别
24、定性分析方法常用于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主要有。A:因果分析法B:比较法C:定量分析法D:集中量数分析法E:多元回归分析法
2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B: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自然环境和相关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C: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D: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及其环境,特别要注意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E: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包括城市格局及传统风貌的保持与延续,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群的维修改善与整治,文物古迹的确认
